"一个成年人,没有存款,真的很慌”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大家好,很高兴与你们一起分享这个问题

俗话说生容易、活不容易,生活不容易。这个是成年人的普遍现象,如果没有存款,生活中的各种需求不能解决,从个人的生活中的吃喝拉撒和家人的生活方方面面都需要有经济实力来支撑,如果没有存款,一定会心理很慌,这是必然的事情。

为什么没有存款?,原因有很多,如下几点可以参考

1、隐形贫困人口

月初了,你是不是在计算发工资的日子,毕竟还花呗的日子快到了,再不然,信用卡也该还了吧。

每月月底回想起来,你觉得自己什么都没买,但卡上的钱莫名其妙就没了。

也许你收入不低,可就是为什么每个月就是存不下钱?这是什么鬼?钱都哪儿去了?

有人说了,我存不了钱的原因是因为,30岁买不到20岁的快乐,一辈子只有一次,我要现在就快乐。

听起来很有道理的样子,但超前消费和眼前的快乐不一定是一回事。通常这类人最后都成为了“隐形贫困人口”。

"隐形贫困人口”是指每天有吃有喝有玩,但实际上非常穷的一类人。

他们在朋友圈里晒在各地旅游的照片,用着最新款手机,衣服都是大牌的。时不时去高档餐厅吃大餐,但其实并没有什么存款,甚至还有负债。

他们有赚钱能力,但又迅速把钱花了出去。但这类人通常赚钱的能力赶不上花钱的速度。

这个词,或者这种现象的出现应该是归结于“人生得意须尽欢”这样一种消费观的流行。

表面上活的花枝招展,打卡网红餐厅,健身买私教,经常出国旅游等等富裕生活,看起来仿佛是已经与纽约上东区接轨的腔调人生。

有些人表面看起来光鲜靓丽的,实际背后在吃土。过着月初黄世仁,月底杨白劳的苦逼日子。

隐形贫困的恶性循环是,挣得越多,花的也越多。他们头上总是飘浮一道圣光——再不买就亏了!

明明工作好几年,工资也不低,但银行卡里积蓄寥寥,欠马爸爸的钱始终是心头一根刺。

穷,是真的。

2、当代年轻人的消费观也是奇葩

口红500元?买它!运动鞋5000元?买它!腾讯会员15元?

"可以借我个会员吗?”

“借我一个会员呗!”

一个85后隐形贫困人口发言。

实现财务自由总是遥遥无期,培养出自己的财物安全感就够了。

保持工作、掌握几门技能、买一份商业保险、每年拿出收入的15%-20%作为储蓄,剩下的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由于生活总在持续创造与尽情消费,所以人间无所谓值得不值得。

即便不存在超前消费这些行为的人也有很多存不了钱的。

"不是我不存钱,是我没有钱可以存。”

3、存款在于计划和方法,要改变思维方式

对于存款这方面,很多人有一种误区,

收入-支出=存款。

正确的做法是:

收入-存款=支出。

先计划存款多少,剩余的钱就是每月的花销。

我一朋友,她每个月有固定存款,剩下的就是她的花销,如果遇到非常想买的物品,先看预算还剩多少,如果超出了,就先存着,先攒着,等下个月再买。

同样工作两年,她存款4万,我欠债5000。

可能许多人不在意存款,但是没有存款,不能说辞职就辞职,辞职了没有钱就只能啃老。

想去旅游,只能想想。

因为没钱,想买一件喜欢的物品,价钱偏高都买不了,咬牙买了的后果就是,缩衣节食,当发生意外了,身无分文全靠借。

没有存款,在某种意义上真的会很没安全感。一个成年人没有存款,真的会慌的!

芬利·邓恩说过:“你想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没有钱吗?你没钱,是因为你不是发自内心的地热爱钱,钱这种东西是不会屈从于这种不专一的人。”

我们都热爱钱,但我们依然没钱。

成年人后的你们,现在拥有多少存款?

不知道我与大家分享的:一个成年人没有存款,真的会很慌,这个问题你们会有同感吗?

"一个成年人,没有存款,真的很慌”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