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的佛系——《偉大的博弈》讀後感

(二)佛系

奇怪的是,華爾街雖然18世紀就有了豐富的金融活動,但是其金融監管體系,卻始終不著急上臺。直到20世紀中葉才逐漸完善。

相比之下,中國對投資者的保護,幾乎在資本市場發展的第一天起,就存在了。比如證監會的設立:1992年,深圳8.10事件爆發,當時深圳要發行500萬丈新股認購抽籤表,全國人民抱著發財夢來到深圳,供不應求下引發不滿,導致遊行示威和騷亂。此事讓高層意識到統一監管、規範股票市場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也促成了證監會在當年就快速成立。此前,股票市場僅僅是有人民銀行、發改委、財政部、交易所等多個部門組成的議事小組來管理。

證監會誕生後,第一任主席立馬研究了海外市場歷次股災資料,認為股災和重大風險事件不可避免,把維護“廣大投資者的利益、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發展”作為監管的永恆使命。

這就是華爾街與中國資本市場較大的不同之處。由於中國資本市場的建設來自於頂層設計,因此政府與資本市場綁定太緊,而這個政府又是走群眾路線,導致資本市場的承受力本身較弱。

強烈的呵護之情擊敗了金融工作者們對自由市場的呼籲。1993年,中國政府就開始研究平準基金,以防止A股的巨大波動,1994年,上證指數從1400點跌到360點,證監會發布三大政策救市,A股從此貼上“政策市”標籤,再也揮之不去。

然而這與生俱來的溫室,卻註定了投資者這朵花兒是嬌嫩的,也顯示“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在早期似乎被放在了次要位置。

可以說,中國資本市場從一開始就自我修復、自我成長的空間就叫小,儘管起步迅速,但卻缺乏後勁,以至於總是不得不回爐再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