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铿锵深沉电影音乐拨动普通人英雄情结

我和我的祖国,铿锵深沉电影音乐拨动普通人英雄情结


我以为不会为这样的爱国电影完全感同身受,却分明有什么击中了我的心,泪水跌落面颊。

当我和我的祖国这首主题歌在王菲的吟唱中响起,就预示着这部电影和其他爱国电影的纯宏大叙事有些不同,更注重每一个小我在国家大事节点中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电影从七个普通人视角见证开国大典 原子弹爆炸 女排夺冠 香港回归等重要时刻。每一个普通的小我看似渺小,却汇集成江河湖海,成为重大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人。

和电影紧密相关的主题歌来自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七个故事中各自又有属于他们的主题音乐,这些音乐拨动着普通人心中的英雄情怀。而我想通过分享这些音乐背后的故事和你再一次感受电影的魅力,体味它背后的意蕴。

我和我的祖国,铿锵深沉电影音乐拨动普通人英雄情结


1 前夜故事曲目:铿锵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


前夜是七个故事中的第一个故事。

开国大典升旗旗杆设计师林治远(黄渤扮演),接到重要任务,必须保证在开国大典那一天的国旗升旗仪式顺利进行。

听起来并不太难的任务其实很艰巨。因为这个时间段,天安门不能随便进去排练,红旗制作材料也很难得,国歌刚确定下来不久,没有精准的音乐可供提前练习。

时间紧压力大,怎么办?林治远带着自己的助手,全力设计制作一个和开国大典时一模一样的旗杆。还请来了部队上的国歌吹奏者,看似万事俱备。然而到了当天清晨,备选训练旗杆出现状况。好不容易在群众齐心协力下找到合适的金属材料修好。即将开始的时间,天安门上的国旗旗杆又出现状况。

最后有恐高症的林治远千难万难爬上旗杆,因为只有他最知旗杆的状况。所有的事情大家都揪着心完成。这是一个和时间赛跑的故事,不能出任何纰漏完成任务。

终于,开国大典照常进行,当国旗按事先准备升起,气氛在雄壮高昂的国歌声中,到达高潮。

这个故事的主题曲就是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汗铸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只要一听到国歌响起,无论我们在哪里都会不由自主肃穆站立。这样的音乐让我们热血沸腾,这首歌早已不是一曲普通的音乐,而是一首战歌,是让我们可以为之付出几乎所有的战斗号角。

当国旗升旗旗杆设计师林治远和他的同伴们完成开国大典上的艰难任务后,和大家一起听着国歌望着国旗冉冉升起,这种心情一定更加激动和骄傲。

义勇军进行曲为什么可以成为我们的国歌,并且一直拥有战斗号角一般的号召力?

1935年诞生的义勇军进行曲最初是一首长诗的节选,作曲家聂耳把散文诗一样的歌词谱上曲,旋律有国际革命歌曲和进行曲的风格,融入浓郁民族特点,也许作者自己也没有想到这首义勇军进行曲最后会成为让我们一直放在心中不断歌唱的国歌。而它之所以让我们每每听到就会激动不已的原因,除了国歌本身的至高无上,还有音乐本身的魅力。

这首歌一开始是进军号的前奏,铿锵有力清亮雄壮。当中有三连音,更有战斗气氛。前奏很短,却是情感和旋律的基础,歌曲好像我们写文章一样,一环扣一环,层层推进,结尾重复升华而坚定。有一种排山倒海之势,不可抵挡。

聂耳把歌词写成六个长短不等的自由体乐句。衔接自然,起伏跌宕浑然一体。 歌词上,第一、二句气势雄壮有号召性,主要上行趋势,节奏后半拍起,有紧迫感。整体庄严雄伟有推动力。

歌词第三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今天的我们耳熟能详,也是全部歌词中最重要警句。聂耳做了最高最强音,更独出新意在“中华民族到了”之后,休止半拍,然后对“最危险的时候”突出强调。

这样的作曲风格,很像是一幕大剧,有起伏,有高潮,甚至还有高潮前的片刻静止,而这静默正是最有推动力和紧迫感的时候。

从歌词到乐曲都体现了铿锵有力鼓舞人心的战斗号角气概,时刻提醒着中华民族在面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坚强团结一致的英雄气概和反抗精神。

默默为开国大典做准备的一个设计师,他也许不是大人物,但他依然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和千千万万普通人一样,国歌也为他们而奏响!那是一种我和我的祖国血脉相连的无上荣耀。

我和我的祖国,铿锵深沉电影音乐拨动普通人英雄情结


我和我的祖国,铿锵深沉电影音乐拨动普通人英雄情结


2 相遇故事中的歌曲:激情奉献的《歌唱祖国》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

听到这首歌,也许并不像之前那首那样雄壮,更多是一种激情和愉悦的感觉,好像飞向高山平原,越过了黄河长江。最后停留在了美丽的家乡。

电影中的相遇故事讲述的是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之前,国防科技战线无名英雄的故事。

故事中,张译扮演的一个工程师隐姓埋名远离亲人,把青春甚至生命奉献给了祖国。当他即将离开这个世界时。他和自己喜欢的姑娘相遇在公交车上。来不及解释自己为什么没有消息,当他在一片红旗和人群当中,听到原子弹爆炸的消息。喜悦又无奈地看着自己喜欢的人,仿佛又有一些欣慰。他为之付出的事业终于成功了。

音乐在这时响起,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

这首歌曲灵感正是来自天安门上的红旗飘扬,作者王莘在火车上一边打着拍子一边完成这首歌的歌词和曲子。当时他看到的就是一面面鲜红的红旗在霞光中飘扬。

歌曲明快雄壮,有很多想象空间,仿佛看见了祖国的壮丽河山。听着这首歌,仿佛能够感受到信仰,当一个普通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拥有信念甚至信仰,他就可以超越工作本身,达到升华,而这种升华足以让他超越时空,成为一个真正无畏牺牲的英雄。就像牺牲在原子弹研究岗位上的无名英雄。他永远活在了人们的心中。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是一种多么灿烂热烈的景象,在这首歌中仿佛看见了带着口罩的那个普通人,明明面色苍白却泛着光亮。那是信仰之光!

这首歌唱祖国的歌曲,正呈现出这样一个看似平静平凡的普通人,内心的壮烈情怀和信念感。

只要你有信念,有自己坚持的信仰,你也可以成为这样的英雄,你说是不是?

我和我的祖国,铿锵深沉电影音乐拨动普通人英雄情结


我和我的祖国,铿锵深沉电影音乐拨动普通人英雄情结


3 夺冠故事中的曲目:小人物快乐又紧张的弄堂音乐


夺冠,讲述一个孩子冬冬的故事,他喜欢班上的女孩想要在女孩出国前送一盘磁带给她听。

可是当天他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在弄堂的邻居们来家看女排夺冠决赛时,扶住那根可能转向的天线,如果不扶住就会影响大家看电视。

这是一个特别接地气的小人物故事。也只有在那个时代,1984年看电视,才会有这种看电视转播需要转动天线的局面。

还是小学生的冬冬,面临一个人生的灵魂拷问,是追上前去给小女孩送礼物,还是留下来负责到底为大家扶住天线等待女排夺冠。最终他选择了扶住天线。虽然在看到回家的爸爸时,他会大声哭诉家里的天线太烂了!

这样的故事,弄堂中的小人物一起看女排夺冠,同样是爱国情怀只是更接地气。这时的音乐不像前面那些音乐波澜壮阔,充满着生活情趣和欢乐和一些紧张感。

你听,由阿鲲作曲的开场乒乓球段落,用口哨和快节奏钢琴表达乒乓欢快状态。又用鼓点一般的声音,和扬琴的轻盈表达弄堂邻居来看电视的喜悦。当冬冬着急修天线,音乐就显得有点急躁烦恼,却并不紧张,更多是调侃和无奈。

冬冬想要赶紧去找小女孩,被迫把肉挂在天线上代替重力,结果被小狗发现来叼肉吃。这段的音乐就好像一个小剧场,有鼓点有提琴还有种动画的效果,十分有趣。

后来的音乐就越来越紧张了,因为小美妈妈要带走小美,冬冬来不及见小美了。这里是电子乐有点像动物世界的感觉,追逐强烈的紧迫感,心情无比紧张。见不到小美对还在上学的冬冬是比天大的事情。他内心就好像有鼓在敲,音乐也表现出来,心脏都要跳出来了,最终他选择还是留下来扶住天线完成自己的责任。最后的一段音乐是

假声女高音体现了一种崇高感,表现夺冠和使命感的骄傲。

一个弄堂里平凡的小孩,在这个艰难的选择中国完成了他重要的成人礼,对在场的一群邻居负责,他可能想不到很多关于国家的大事。但也愿意为了责任放下自己的需求。他不就是自己的英雄么?

弄堂里的音乐不是大开大合波澜壮阔,反而充满了小情趣,最烘托气氛的正是追逐小美内心冲突的紧张感,仿佛完成了一个人生重大抉择,而那些音乐正匹配了这样的平凡人故事。

我和我的祖国,铿锵深沉电影音乐拨动普通人英雄情结


我和我的祖国,铿锵深沉电影音乐拨动普通人英雄情结


4 回归故事之歌曲:近乡情怯的东方之珠


转眼间我们来到了1997年香港回归,仿佛是一个纪录片回放,这个故事里有王洛勇扮演的中方谈判代表和英方谈判时不卑不亢,有惠英红扮演的香港警察,还有任达华扮演的普通修表市民,我们能感受到他们对回归的期待,也能看到杜江扮演的中方国旗升旗手的紧张。

这个故事中就连当初香港回归升国旗时,遭遇英方延迟刁难的细节都拍了出来。

故事里,不仅有小人物,也有历史人物,有历史时刻的重现。相比纯粹从一个人物的视角,似乎更难表现。

像历史纪录片一样的故事,需要体现一种时空交错的历史感。

故事中有两段音乐相得益彰,一段当然是升旗时的国歌,香港回归和开国大典升旗正好相互辉映。这就像是154年前屈辱历史的一种骄傲回应。中国真正强大了,才能实现香港回归。

对应国歌的是一首罗大佑的东方之珠,这可以说是一首很有沧桑历史感的香港之歌。

“小河弯弯向南流 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东方之珠我的爱人 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

月儿弯弯的海港 夜色深深灯火闪亮 东方之珠整夜未眠 守着沧海 桑田变幻的诺言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 每一滴泪珠 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请别忘记我 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

《东方之珠》最初是一部电视剧主题曲,当时是一首粤语歌曲。而我们耳熟能详的东方之珠则是罗大佑作曲,并在1991年重新填写国语歌词的歌曲。罗大佑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来描述香港的沧桑,寓意深远。1997年,香港回归,《东方之珠》传遍香港乃至全国。

歌曲为何传唱那么广,因为在香港回归后,人们更加对香港曾经的沧桑历史感同身受,同时罗大佑关怀人文的歌词和自己沧桑的声音,也非常能勾起大家的记忆和情怀。眼前仿佛看的见海港,月色灯火,还有那黄色的脸庞。不论是谈判桌上的历史人物,还是普通的市民,都感同身受,这首歌中有香港人对尊严的期待,对黄色皮肤的认同,还有一种对未来的期待。

这是一颗漂泊多年孩子归家的心,也是一个群体对回归的渴望,还有群星演唱版也很有气氛。

这个香港回归的故事中,当义勇军进行曲遇见东方之珠,仿佛有一种母子相认激动不已的感觉。歌声中有热爱期待还有一种根的情怀。不能不说音乐的选择堪称绝配。

那是归家的孩子,也是坦荡的英雄情怀。

我和我的祖国,铿锵深沉电影音乐拨动普通人英雄情结


我和我的祖国,铿锵深沉电影音乐拨动普通人英雄情结


我和我的祖国,铿锵深沉电影音乐拨动普通人英雄情结


5 电影主题歌:充满普通人依恋和骄傲的《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

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

我最亲爱的祖国

我永远紧贴着你的心窝

你用你那母亲脉搏和我诉说

我和我的祖国是整部电影的同名主题曲,在电影一开场和最后阅兵护航故事,以及电影结尾出现。

从开场的王菲歌唱独唱版到最后的合唱版都让人热泪盈眶。

王菲版的我和我的祖国,编曲常石磊也就是当初奥运会开幕式《我和你》作词人。她的演唱有一种自在温暖,祥和辽阔感。有些习惯传统唱法的人似乎不太喜欢这种风格,认为歌曲显得随意了一些,不够壮阔庄严和严肃。

可是也有网友评论别人唱的只有祖国,王菲唱的是“我和我的祖国”当中听得见我这个普通人。

这首歌的作者当初也正是想要表达每个人和祖国的血肉相连。歌中有第一人称我来述说我和祖国一刻也不能分离,就好像孩子和母亲,大海和浪花的关系,音乐中有生活的语言节奏和旋律。

我和我的祖国歌曲完成后,曲作者找到李谷一演唱,希望注入我的感情,唱我和我的祖国而不仅仅我的祖国,最后采用也是抒情和激情结合的演唱,有朴实也有优美的旋律表达我对祖国的歌唱和依恋。

当电影中纪念抗战七十周年阅兵式中国空军女飞行员默默付出的护航故事讲完,那一曲我和我的祖国再度响起,这首主题曲就像是小溪流渐渐汇成了江河湖海喷涌而出。最后从开国大典开始的七个故事画面重新浮现,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聚在一起歌唱我和我的祖国。

歌声中能感受到那种波澜壮阔的升华,仿佛是对电影开场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曲的交相呼应。王菲版的我和我的祖国更注重我对祖国的依恋和热爱,而结尾时的合唱我和我的祖国则强调祖国的壮美和强大富强。

这样的音乐安排,不正是我和我的祖国的印证么,就好像孩子和母亲,大海和浪花一样的血脉关系。

整部电影中,还有关于内蒙穷孩子迎接宇航员的追梦故事,出租司机帮助孩子的奥运故事,这当中没有波澜壮阔的配曲,甚至还有一首老北京胡同味道的歌曲,他们也和整部电影的主题密不可分。看似普普通通,却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和祖国紧密相连,每个人的言行都是值得骄傲的,都是自己生活的英雄。

我和我的祖国,铿锵深沉电影音乐拨动普通人英雄情结


我和我的祖国,铿锵深沉电影音乐拨动普通人英雄情结


写在后面


一部有故事的电影,电影配乐要表现主人公的命运转折,可以通过时空交错,专注焦点,然后进行更多发挥。一部大历史场景的电影,也许可以把方向定在更壮阔历史感的表现,比如交响乐或其他手法。

我和我的祖国,这部有历史事件又交错普通人命运的电影作品,应该用怎样的电影音乐来呈现?

从天安门到北京胡同,上海弄堂,还有内蒙古丘陵高原地带等地,七个导演不同的故事内容和表现手法。 每个故事的主题音乐也不相同甚至差异很大。然而,有的是传统音乐重新配曲有的是全新作曲的音乐,组合在一起竟然浑然一体,非常自然。就好像这七个故事的无缝融合一样,为何?

因为他们紧紧围绕着我和我的祖国这个主题,每个音乐就像每个故事一样,呈现出真正的精神内核和内在价值。因此所有的音乐,或庄严或灵动或深沉或有趣或震撼,全都自然衔接在一起了。就好像是我们这些面貌不同的平凡人都在祖国的怀抱中一样。

这正是电影音乐的魔力。

我们也必将奏响属于我们人生的主题曲,平凡人亦是英雄!

本文原创,图片为网络精选

作者简介:本文作者王小马儿原为杂志副主编,曾采访写作文化人物多年,后运营文化自媒体,依然热衷书写人的故事。我愿在这里为你书写影视内外多面起伏人生,陪你一起真诚面对百态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