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揭陽黃氏名人(四)

古代揭陽黃氏名人(四)


黃奇遇

黃奇遇,字亨臣,號平齋,晚年自號綠園居士,明代揭陽縣漁湖都廣美村人。少孤,恪守母訓,勤學不輟,以文章知名。天啟七年(1627)中式丁卯科詹炎榜舉人,崇禎元年(1628),與縣學郭之奇、宋兆禴、辜朝薦同登戊辰科劉若宰榜進士,為“戊辰四俊”之一。崇禎四年(1631)任固安知縣,他不避權貴,辦奸宄,除弊政,民得以安。由於善施仁政,甚得士民之心。前任知縣劉某因事以罪繫獄,他與劉天嗣頗為同情,買一婢女侍奉劉某,不久生育一男孩。後劉某獲釋出獄,對其千恩萬謝。崇禎八年(1635)秋,清兵進逼京城,固安縣城因城牆矮、濠溝淺,難以防禦,他遂捐資修築城防,鍛制兵器。清兵攻城時,命擂鼓傳警,聲震林木,守城兵民奮勇殺敵,炮擊斃敵數十人迫退清兵,城池固守。後又調署東安知縣,任上革前弊,廢陳規,免去侵派銀三千多,減輕百姓負擔,深得人民愛戴。崇禎九年(1636)奉召入覲,是時系太監張彝主持覲見事務,對入覲者每有勒索,多人不敢有逆。然他不願違背良知去奉承,覲見前精心準備,對策之論甚得皇帝肯定。遂擢升翰林院編修,參與《熹宗實錄》纂輯。事畢後,又歷春坊中允兼起居注一職。崇禎十七年(1644)皇帝自縊於京城煤山後,朱明王朝後裔於兩廣建立南明政權,授少詹事隨南明隆武帝抗清。清順治五年(1648)隆武帝被清兵殺害後,歷任南明永曆朝詹事府詹事、禮部左侍郎、禮部尚書。其時,南明朝中大臣勾心鬥角,奇遇見國事每況日下,遂借母憂歸鄉,杜門不出,自署為綠園居士。後又一度應召入朝,任兵部尚書,但與朝中“五虎”政見不合,受到排斥,乃棄職回鄉,隱居惠來,縱情山水,吟詠自娛。其書法師顏魯公,行書師法歐陽率更。曾為揭陽縣城“味書處”書齋,書寫“嚼出六經皆有味,讀完二苑尋無書”門聯(惜今已毀)。榕城店馬路古榕下一處行楷石刻詩,也為其手書。清順治十八年(1661)捐書田81畝,作為港尾村科試費用,還曾參與涵元塔興建事宜,併為其撰寫《榕邑涵元寶塔記》。清康熙六年(1667)病卒,時年68歲。後人在揭陽縣衙前太平街立“龍飛首盛坊”紀念郭、黃、宋、辜四人。

黃道臨

黃道臨,明代揭陽縣桃山都(今登崗鎮)登崗村人,黃爽之孫。與邑人羅萬傑同登崇禎三年(1630)庚午科胡平運榜舉人。官至光祿寺少卿(正五品)。家鄉後人建造有“少卿公祠”紀念他。

黃仕俊

黃仕俊,明末清初揭陽縣桃山都(今登崗鎮)後巷村人。清順治十七年(1660)中式庚子科龔章榜舉人,曾任衡水知縣。

黃仕魁

黃仕魁,清初揭陽縣桃山都(今登崗鎮)登崗村人,黃爽之孫。康熙二十三年(1684)中式甲子科王澐榜第九名舉人,曾任陝西汧陽知縣。

黃元長

黃元長,字子善,清代揭陽縣藍田都(今東興街道)玉浦村人。庠生,曾任南澳鎮臺。在職時值朝亂未定,目睹貪官汙吏欺壓百姓,民無寧日,痛恨吏治腐敗,愛惜民眾艱辛。強力治腐,廣協民心,僣德積善,尤行佈施義舉,得當地百姓衷心擁戴。雍正三年(1725)朝亂初定,辭官歸田回揭陽,適逢糧食連年失收,饑民益增,盜匪四起。他目睹家鄉人民之慘況,傾囊在縣城佈施多日,以解饑民燃眉之急。後變賣家產出谷入縣倉減價平雜,使縣城民眾能購得平價糧食。這一善舉,閭里鄉民皆大感激,官民鹹感於心,德譽溢遍全城,志乘載其事蹟,後人無不讚頌。

黃 璜

黃璜,清代揭陽縣官溪都(今仙橋街道)高美田東村人。雍正四年(1726)中式丙午科林一桂榜武舉人,官至正六品運糧千總。

黃壯猷

黃壯猷,別名端廉,字可秀,號定園,清代揭陽縣地美都(今地都鎮)埔尾村人。乾隆十五年(1750)與堂弟黃壯略同中庚午科陳朝經榜武舉人,乾隆十七年(1752)登壬申恩科哈廷樑榜武進士,官至五品待衛司正堂。一生能詩尚武,工書法、擅丹青,文武全才。為官剛正,不附權貴,後恨官場險惡而致仕回鄉歸隱。

黃壯略

黃壯略,字學三,清代揭陽縣地美都(今地都鎮)埔尾村人,知名將領。少時即好練槍使棒,舞文弄墨。弱冠時已膂力過人,弓馬嫻熟。乾隆十五年(1750)與堂兄黃壯猷同中庚午科陳朝經榜武舉人,二十五年(1760)登庚辰恩科馬全榜武進士。初授福建汀州右營守備,歷湖北宜昌、施南兩鎮協中軍,後升任貴州安籠標右營都司。乾隆三十八年(1773)八月赴四川金川征剿土司暴亂,一舉攻克布郎郭宗、昔嶺、功嘎拉、達札克角等處。前後打仗三十餘役,戰功赫赫,功冊記載其軍功超等。其時定西將軍十分器重其才幹,報吏部敘升重用,可惜任命書還未頒發,卻於當年十二月十八日以積勞成疾病逝於美諾軍營,歸葬揭陽桑浦山牛眠嶺。其卒後,乾隆皇帝親自詔封其為四品昭武大夫,詔載《忠良傳列》,祀昭忠祠。祖、父得到封贈,兒子得福廕。一生工書法,蒼勁雄渾。

黃元裳

黃元裳,清代揭陽縣漁湖都廣美村人。乾隆二十四年(1759)中式己卯科盧聖存榜舉人,官曆高要教諭、欽州學正等職。

黃 祚

黃祚,清代揭陽縣漁湖都西庵前村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考中辛卯科舉人,曾任興寧縣知縣。

黃 勇

黃勇,清代揭陽縣官溪都(今仙橋街道)高美田東村人。乾隆年間考中武舉人,累官正三品參將。

黃學兩

黃學兩,清末揭陽縣漁湖都塘埔村人。光緒末年(1899―1907)在潮州總兵黃金福駕下任職,授藍頂戴花翎武略騎尉。為官剛直曉勇,清正嚴明。

黃振齊

黃振齊 ,清代揭陽縣榕城打銅街人,原籍普寧河堂庵。道光十年(1830)前後遷來揭陽縣榕城打銅街創辦“啟明堂”醫館,專治小兒痘疹、疳積等症。因堂前懸一鼓為招牌,人稱“吊鼓先生”。至新中國成立後,由其孫黃際治執掌醫館。相傳五代,歷百餘年。有祖傳雞肝散,專治小兒疳積、敗脾、雀盲等症。

黃 執

黃執,清代揭陽縣在城人,著名石雕藝人。曾於道光、咸豐年間在榕城東門開辦石雕作坊,擅長山水人物的雕刻,揭陽石雕界頗有名氣。道光十年(1830)曾與同城人謝喜共同承擔潮州“安政王廟”石雕的製作,其壁上騰龍形象威猛,博得廣泛讚美。後作榕城周氏祠堂壁屏上《封神榜》圖像,其中一武將橫槍躍馬,手勒韁繩,胯下之馬十分神駿。駿馬高僅三寸餘,奔躍之勢甚壯,似開口嘶鳴。勒韁繩僅香枝大小,且懸空,難度極大,時人莫不驚歎。其細緻而傳神,幾可稱為神品。作品完成後,因雕懸空小韁繩而嘔盡心血,積勞成疾,英年早逝。其傳人黃立坤亦以石雕名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