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這所美國頂尖大學開出“年度必讀書”:越是在底層,越要用力追尋真相

疫情下這所美國頂尖大學開出“年度必讀書”:越是在底層,越要用力追尋真相

看點 全美排名前十的西北大學,每年都會推出一本全校年度必讀書。肆虐全球的疫情之下,今年這所名校推薦了《正義的慈悲》(Just Mercy)這本書。這是被稱為“美國曼德拉”的著名人權律師,布萊恩·史蒂文森的自傳作品,書中回憶了作者從業30多年的心路歷程,立志改變司法不公、對抗種族歧視的過程。當疫情加劇了社會的矛盾和不確定性,這本書所展現出在希望與絕望之間,堅持對的選擇,追求公平、正義和真相的勇氣,更顯珍貴。

文丨周瀅瀅 編丨Jennifer

每年全校“共讀一本書”,一直是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傳統。

這所在美國排名前十的頂尖學府,每年都要選出一本與時代息息相關的“全校共讀書”,還會邀請這本年度書籍的作者來校演講,舉辦一系列電影、講座、徵文活動。

疫情下這所美國頂尖大學開出“年度必讀書”:越是在底層,越要用力追尋真相

這些被選中的書單中,不乏與當下社會問題、時代發展息息相關的暢銷書。它們反映出世界名校希望學生去關心、思考的話題,推動人格和價值觀塑造的方向。

去年,西北大學選擇了《隱藏人物》Hidden Figures這本書,講述了美國宇航局三位具有開創性的黑人女性科學家的故事。她們不僅和性別偏見和種族歧視作鬥爭,且完成了NASA首次載人飛行任務繞地球飛行。

疫情下這所美國頂尖大學開出“年度必讀書”:越是在底層,越要用力追尋真相

《隱藏人物》Hidden Figures

今年,疫情肆虐全球,世界各個角落人心惶惶,西北大學又會選一本什麼樣的書,供全校師生“在線共讀”?

4月中旬,西北大學在官網上公佈了年度“一本書”,《正義的慈悲》(Just Mercy)。這本書並不算新,是2014年出版,一出版即獲得廣泛關注,佔據亞馬遜法律類圖書銷售排行榜首,入選《時代》週刊年度十佳非虛構作品。

疫情下這所美國頂尖大學開出“年度必讀書”:越是在底層,越要用力追尋真相

《正義的慈悲》(Just Mercy)

據《紐約時報》報道,在過去幾年裡有超過70所美國大學,在給大一新生的“暑假書單”中,都推薦了這本書。

作者是美國著名的人權律師,布萊恩·史蒂文森Bryan Stevenson。

他從哈佛法學院畢業的30年裡,以一己之力,對抗種族歧視,勇敢揭露美國司法的不公,專為那些沒有能力聘請律師的窮人、被司法誤判的死刑犯、以及弱勢群體提供辯護,被稱為美國的曼德拉”

在《正義的慈悲》這本書中,他傾注了自己從業30多年的心路歷程,痛斥美國司法制度的陰暗側面。

疫情下這所美國頂尖大學開出“年度必讀書”:越是在底層,越要用力追尋真相

布萊恩·史蒂文森

西北大學對這本書的推薦中寫道,“疫情的發生,引起了全球政治經濟的巨大震盪,它讓未來變得模糊、不確定。在COVID-19的侵襲下,我們要追求一個更美好、更公平的世界。

這不正是名校學子,應該具有的抱負和責任嗎?

而布萊恩本人,這個為了心中的公平和正義,傾其一生、汲汲奔走的哈佛才子,他的人生故事,在今天讀來,更讓人感到溫暖和振奮。

疫情下這所美國頂尖大學開出“年度必讀書”:越是在底層,越要用力追尋真相

從哈佛才子,到“美國曼德拉”

布萊恩·史蒂文森,不僅是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也是美國“平等司法行動”組織的創始人。

1988年,前途無量的布萊恩,從哈佛大學法學院博士畢業。

正是同一年,發生了美國司法史上著名的“沃爾特冤案”

1986年,美國阿拉巴馬州的一個小鎮上,一名乾洗店18歲白人女職員,在店裡被謀殺。警察調查了一年多後,鎖定兇手是鎮上的伐木工人沃爾特·麥克米倫。

在沃爾特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他就被粗暴地定了罪,在尚未開庭審判的前一年,關進了大牢。1988年,陪審團對沃爾特判以死刑。

實際上,沃爾特沒有殺人。他之所以被逮捕和判刑,僅僅因為,他是個黑人。

無論是警察、法官、還是受害者家屬、民眾,沒有人關心這個案情是否有蹊蹺之處、司法裁決是否合理。

似乎黑人沃爾特的生命,不值得被大家認真對待;整個司法系統也通過 “心照不宣”的合謀,將一個無辜的好人,汙衊成殺人犯。

“沃爾特案”,正是布萊恩在阿拉巴馬州接手的第一個案子。

1989年,布萊恩在種族歧視最嚴重的地區,阿拉巴馬州創立了“平等司法行動”組織Equal Justice Initiative。這是一個公益法律中心,專門為那些沒有能力聘請律師的窮人、被司法誤判的死刑犯、以及弱勢群體提供辯護。

疫情下這所美國頂尖大學開出“年度必讀書”:越是在底層,越要用力追尋真相

“平等司法行動”組織

他下定決心要為沃爾特辯護,努力地遊說沉默的證人,讓他們意識到微小善念聚集起來的力量,為正義而戰;還要以一己之力,挑戰種族歧視,對抗扭曲的司法體系。

最終,在布萊恩的不懈努力和四處奔走下,沃爾特在死囚房呆了六年後,終於無罪釋放。

疫情下這所美國頂尖大學開出“年度必讀書”:越是在底層,越要用力追尋真相

被無罪釋放的沃爾特(右)和家人

沃爾特等來了自由,可是還有更多“沃爾特”沒有這個機會。

30年後的今天,司法不公的齒輪,依然在運轉。

據美國公民自由聯盟數據:美國是世界上監禁率最高的國家,每九個被判死刑的人,就有一個後來會被證明無罪;

每三個黑人男孩中,就有一個可能會在有生之年入獄;黑人被告比白人被告被判死刑的幾率高出11倍… …

扭曲的、不公正的司法,使有色人種和弱勢群體,充滿恐懼和絕望。

這也更加激起了布萊恩的鬥志。

30多年來,他累計幫助超過140多名死刑犯獲得救濟和釋放;他四處奔走、演講,呼籲社會公平、司法公正,對抗種族歧視,頑強推動美國刑事司法制度的改善。

這樣的身影,和同樣是律師出身,領導反對種族主義、“蔑視不公正法令”運動的南非黑人總統曼德拉,確有幾分相似。

去年,《正義的慈悲》一書,也被改編成同名電影上映。

疫情下這所美國頂尖大學開出“年度必讀書”:越是在底層,越要用力追尋真相

電影《正義的慈悲》

電影裡,有一處耐人深長的對話。

被冤入獄的沃爾特,和布萊恩第一次見面時,並不相信眼前這個年輕律師,能改變什麼:“你這個哈佛來的富家子弟,根本不瞭解我們的真正處境。自出生那天起,我們就有了罪惡。”

疫情下這所美國頂尖大學開出“年度必讀書”:越是在底層,越要用力追尋真相

電影中,沃爾特和布萊恩的首次會面

膚色帶來的“原罪”,布萊恩當然嘗過。但是,他更相信,無論何時,我們都有選擇。

疫情下這所美國頂尖大學開出“年度必讀書”:越是在底層,越要用力追尋真相

無論何時,我們都有選擇

在一次採訪中,布萊恩分享了自己記憶猶新的童年經歷。

有一次,媽媽存夠了錢,帶他和妹妹去剛剛開放的迪士尼樂園郊遊。酒店裡有一個游泳池,小布萊恩和妹妹都激動壞了,車剛停下,兄妹倆就一下了跳進去。

就在他們玩得開心時,小布萊恩突然發現,周圍一片騷亂。白人父母瘋了般跑進游泳池,猛地拖走自己的孩子。

當泳池裡僅剩的最後一個白人小男孩也被父親一把拖走,並開始嚎啕大哭時,小布萊恩問:“到底發生了什麼?”他永遠記得那個父親,一字一眼地說,“就是因為你,黑鬼。”

兄妹倆回到酒店,告訴母親發生了什麼,母親看著小布萊恩說:“回去玩吧孩子,別讓那些人把你趕出泳池。”於是,他牽著妹妹的手,站在泳池裡,努力不讓自己哭出來。

疫情下這所美國頂尖大學開出“年度必讀書”:越是在底層,越要用力追尋真相

童年時的布萊恩

這段深刻的童年記憶,成了他日後努力去推動改變的力量。

布萊恩相信,建立一個公平、正義的時代,應該是每個人的切身需求。

一直以來,沒有人在意司法不公、職權濫用、種族歧視、貧富差距,給受害者帶來的苦難。除非這樣的苦難、不公,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他曾這樣打比方:每九個被判死刑的人,就有一個後來會被證明無罪,九分之一的誤判率,在很多人看來無關痛癢。可如果這是飛機航空失事率,還有人敢坐飛機嗎?

而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災難,也再次印證了,人與人,人與自然,越來越成為一個整體,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與此同時,也並非沒有選擇。無論處於什麼樣的境遇,我們都還有選擇的空間。

正如《正義的慈悲》這本書中所寫:“我們是有選擇的。我們可以放棄理性,放棄同理心,忘掉身而為人的天性;我們也可以擁抱人性,擁抱同理心,保持最大的希望。”

關鍵是,我們每一個人,在平淡的漫長人生中,究竟如何選擇?

在他人遭遇不公正的對待時,我們是選擇勇敢發聲,還是無動於衷;對身處疫情中的國家和人民,我們是施以援手,還是事不關己的冷漠;對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我們是“為之不以善小”,還是“為之不以惡小”……

這是每一個平凡人,可以選擇的空間。

而布萊恩,也通過他的一次次選擇,從那個在泳池中被歧視的無助男孩,成長為今天極具影響力的人權律師,“美國曼德拉”。

疫情下這所美國頂尖大學開出“年度必讀書”:越是在底層,越要用力追尋真相

布萊恩·史蒂文森

疫情下這所美國頂尖大學開出“年度必讀書”:越是在底層,越要用力追尋真相

在希望與絕望中,找到自我定位

如何在希望與絕望的夾縫中,堅持自己認為對的選擇,不忘初心?

布萊恩將這一切,歸功於他的外祖母,“相比學校裡的學習,我從外祖母那裡學到的更多。”

布萊恩出生在美國南部一個傳統的黑人家庭。他的外祖母,是一位堅強、慈愛,又充滿智慧的黑人女性,而外祖父的父母,曾是美國弗吉尼亞州的黑奴。

這一經歷,也決定了外祖母看待世界的角度。

疫情下這所美國頂尖大學開出“年度必讀書”:越是在底層,越要用力追尋真相

布萊恩和家人

作為眾多外孫中的一個,小布萊恩每次見到外祖母,都會被她非常用力地抱住。一兩個小時後,她會問小布萊恩:“還能感受到我的擁抱嗎?”如果小布萊恩說,不,就會再次緊緊地抱住他。

臨終前,外祖母拉住小布萊恩的手說:“你還能感覺到我在擁抱你嗎?我將會永遠擁抱著你。”直到後來在漫長人生中,布萊恩才意識到,這樣的擁抱賦予了自己,怎樣難以言說的力量。

除了有想讓人親近的魔力,在布萊恩眼裡,外祖母還是一位很有智慧的女性。

有一天,她從一群外孫中,將八九歲的布萊恩單獨叫到一邊,口吻十分嚴肅,“我想和你說一些事情,你保證不許和任何人說。”

“我觀察你一段時間了。你是個特別的孩子,我確信你是無所不能的。我想讓你向我保證三件事:

第一,你會永遠愛你的媽媽;

第二,你要答應我,你會永遠走正路,即使走正路是最難的選擇;

第三,你永遠不要喝酒。

小布萊恩全都答應了下來。

幾年後,他才知道,原來外祖母和每一個孩子,都說過同樣的話。

但是那場對話,卻如刀刻一般影響了他的一生。甚至直至今天,他還保持滴酒不沾。

疫情下這所美國頂尖大學開出“年度必讀書”:越是在底層,越要用力追尋真相

布萊恩(後排右二)被哈佛授予榮譽學位

這就是“自我定位”的魔力,“當我們決定了正確的自我定位,就可以做到原本做不到的事情,甚至為這個世界做出改變。”

可是,在人生的希望與絕望的夾擊中,堅定的“自我定位”何其不易。

在布萊恩看來,

今天的大多數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定位危機”

今天的年輕人,追崇的是技術和革新,創造和娛樂,不願意去面對社會中一些真正棘手的問題,“無論是多麼高新的科技,多麼完美的設計,都必須與人性、公正和仁慈,相結合。”

最近一次,他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畢業典禮上,對畢業生說,如果想要改變世界,你們需要去做四件事:

疫情下這所美國頂尖大學開出“年度必讀書”:越是在底層,越要用力追尋真相

布萊恩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畢業典禮上

1、親近會給你力量

無論你的研究領域是什麼,無論你未來是做工程師、教師、醫生、或任何從業人員,請在你的生活中,找到最容易接近到的窮苦人、需要被關愛的人,或是被排斥的邊緣人。

我們不必瞭解其中的所有複雜性,我們不必擁有完全的解決方案。有時候,我們只需要讓他們認識到,他們的生活是有意義的。

我們可以多去擁抱那些需要被擁抱的人,即使一個擁抱,也會你想像不到的力量。

2、要敢於談論真相

直到今天,美國的奴隸制,也沒有在1865年真正結束,它依然存在,只是一直在演變。

當你開始談論奴隸制、私刑、或是族歧視時,人們會變得緊張。我們並沒有真正試圖與歷史和解。

然而,只有敢於談論真相,將社會上的真正問題大膽吐露出來,這樣我們才有可能擁有一個真實、正義的時代。

3、找到保持希望的方法

如果讓自己變的無望,你就無法變改世界。正義的敵人,是絕望。今天的世界,不公正盛行,絕望一定會持續存在,因此我們必須找到一種方法來保持希望。

4、去做一些不便和不舒服的事

從生物學和心理上,我們都傾向於做更舒適和方便的事情。但是要變改世界,我們不得不去做那些不舒服、不便利的事情。

儘管它會令人生畏,但是一定會有神奇、強大的東西發生。

未來,當你們離開這裡,需要使用獲得的學位來改變世界;成績、收入不應該是衡量標準,而是你改變世界的決心;

對一個人人格的評價,不取決於如何對待有特權、有權力、有名望的人,而是如何對待窮人、被監禁、被忽視、處境不利的人。

疫情下這所美國頂尖大學開出“年度必讀書”:越是在底層,越要用力追尋真相

的確,正如布萊恩所說,這個世界的道德弧線儘管很長,但是永遠向著公正的一邊傾斜。我們無法真正完成進化,除非我們開始關心同胞的尊嚴。

這也是為什麼,真正的精英教育,頂尖學府,需要花時間和精力去培養這樣的人:

疫情下這所美國頂尖大學開出“年度必讀書”:越是在底層,越要用力追尋真相

他們勇於應付複雜社會中的挑戰;眼光不是向上,而是向下注意到窮人階層、弱勢群體;他們討論和思考,如何解決貧窮、冤屈和不公正。

疫情下這所美國頂尖大學開出“年度必讀書”:越是在底層,越要用力追尋真相

這個世界上還有各種各樣被我們忽視的真相,布萊恩和《正義的慈悲》告訴我們,只有用力地去追尋真相,我們才有改變的可能。

閱讀 3500+篇優質文章

疫情下這所美國頂尖大學開出“年度必讀書”:越是在底層,越要用力追尋真相
疫情下這所美國頂尖大學開出“年度必讀書”:越是在底層,越要用力追尋真相疫情下這所美國頂尖大學開出“年度必讀書”:越是在底層,越要用力追尋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