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非遗 |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横江上的号子声声

横江河(关河),古称朱提江,发源于五莲峰南段,从南向北流经鲁甸、昭通、大关、盐津、水富5县(市)。鲁甸县境内称龙树河,昭通市境内称洒渔河,大关、盐津至水富两碗镇一段称关河,两碗镇以下称横江,入金沙江。

走进非遗 |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横江上的号子声声

横江


清乾隆七年(1742)二月,云南总督张允随奏疏:"昭通府地阻舟楫,物贵民艰。查盐井渡水达川江,可通商运。自渡至叙州府安边汛七十二滩,惟黄角槽等十一险滩宜大疏凿,暂须起驳,余只略修,并开纤道。其自昭通抵渡,旱路崎岖九处,开广便行。现运铜赴渡入船,脚费多省;以积省之费开修险滩,帑不糜而功可就,不独昭、东各郡物价得平,即黔省威宁等处亦可运米流通。"一为缓解铜运艰难,二为返程上运油米以济流通,关河航运于当年开工,至乾隆九年竣工。迄至20世纪60年代,关河水路运输既是盐津县客货运输的主要形式,也是昭通地区货物入川的重要通道。在横江河上,船只航行十分困难,遇到惊险处,让人心惊肉跳,船工头上直冒汗,纤夫们则每走一步都要死死抱住江边的石头,以防脚步不稳,在这种时候,只要一人松劲,就会造成船毁人亡的惨剧。因此,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就需要与恶劣环境配合的有力武器,这些配合的基点就是他们自己的语言,这就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各类环境下的各种不同的语言,这种语言就形成了有规律的、独具一格的水富横江号子。

走进非遗 |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横江上的号子声声

横江号子

特殊的劳动形式赋予横江号子音乐上独特的地域风格。横江号子的领唱部分旋律婉转,合唱部分变化不大。横江号子通常分为“下水号子”和“上水号子”,唱词多五言句、七言句,由一人领唱,众人应和帮腔。横江号子无通行的套本,音调高低随航行经历和水流缓急而变,内容丰富,涉及人文地理、民风民俗的方方面面,见人唱人,见物唱物,触景生情,即兴而歌。曲调虽有一定范式,表达都很自由。或长调铺陈,或短章急奏,或慷慨激昂,或低沉悲凉,倾吐积郁,提神鼓劲,怎样适宜表达就怎样唱。

走进非遗 |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横江上的号子声声

横江号子是一种少见的集劳动号子和歌曲演唱为一体、进而发展为大型套曲结构的优秀的传统民间音乐形式,在滇东北民歌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历史的发展,横江号子正随着船工行业的消失而消亡。但它的存在,从形式上延续并反映了千百年来水富水路运输业原始的劳动状况,使今人深深感受到,自古以来金沙江支流关河流域劳动人民面对险恶的自然环境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在音乐上,横江号子具有高亢粗犷、婉转悠扬、风趣幽默的特点。在内容上,它用歌声表述了金沙江支流关河流域的水文概况和沿江两岸的山川风貌、人文地理和风土人情。号子的唱词往往以沿江的地名、物产、历史、人文景观为题进行编创,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在精神上,展现了云南劳动人民在险恶的自然环境下的勇敢坚强、粗犷豪迈而又不失幽默的性格,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不断进取的强有力的见证。

横江号子于2016年8月公布为昭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易德华、易文福,2018年3月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来源:市文化馆


编辑:都市时报一点关注 张丽青

审核:冯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