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位決定心態,心態決定成敗,基金投資中的倉位管理

在最近大火的一本書《蘇世民•我的經驗與教訓》裡面,除了感受到蘇世民對“不要賠錢”的執著外,就是對投資“模式”建立的堅持。而作為普通投資者建立自己的投資模式也是至關重要,至少包括投什麼?投多少?怎麼投?三方面內容。而投多少則涉及到了資產配置和倉位管理的問題了。

作為過去20年,我投資過房地產、股票、區塊鏈、p2p、基金、黃金、大宗商品等等眾多投資產品,而最終鎖定基金作為未來主要的投資渠道,所以本文主要談談基金投資過程中倉位管理的話題,這個問題在上漲的市場中並不引人關注,但下跌就不一樣了。

倉位決定心態,心態決定成敗,基金投資中的倉位管理

倉位管理的前提:

前提一:股市不可測。

基金的底層資產就是股市,很多人熱衷於技術分析,預測市場,根據預測來做自己的交易。其實明天的漲跌誰也無法預測,市場如隨機漫步,多和空永遠是並存的,漲和跌都是正常的。

就象霍華德•馬克斯所說:能準確預測市場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神,一種是神經。因此你的倉位管理就是抵禦市場下跌最好的盾牌。

前提二:風險準備。

風險不可預測,但可以準備。全球經濟一體化,牽一髮而動全身,黑天鵝和灰犀牛到處跑。留存足夠的頭寸,可以減少市場波動對收益的影響,去應對市場的突變。

如這次衛生事件和石油價格波動,如果全倉持有,將陷入極其被動的局面。

前提三:心態決定成敗。

在市場中不乏技術卓越的分析師和操盤手,但這優秀的技術,並不代表這些人一定能在股市中贏得財富。而其中關鍵的因素之一就是心態,良好的心態能讓你遊刃有餘的去面對市場的挑戰,心態也是運氣的一部分。

正所謂“屁股決定腦袋,倉位決定心態”,你的倉位不同,影響你對市場的看法和角度,從而影響你的決定。

好心態從控制好倉位開始。

倉位決定心態,心態決定成敗,基金投資中的倉位管理

倉位管理的原則:

很多的成功投資者,把倉位管理放在戰略層面的高度,選擇投資標的是戰術層面的問題。在投資中,關於倉位有兩個原則:

原則一:永遠不要滿倉

每一成的倉位代表你對市場的看好程度,滿倉代表你極度看好市場,未來的市場百分之一百會漲。但前面的“前提一”也說到,你不是“神”,你怎麼知道未來一定漲呢?所以既然不是一定,而你又滿倉了,那你就一定是“神經”了,抱歉那怕你不認為自己神經,但你卻做了“神經”該做的事情,那麼為啥總虧損就很好解釋了。

原則二:永遠不要空倉

同樣如此,除非你離場,否則空倉也是極度貪婪的表現,因為你在等著市場的底部,等著抄底。但如前提所說,漲跌是無從預測的,所以註定你的空倉的決心,必然導致你容易造成抄在半山腰,或者追漲殺跌的狀況。老手死於抄底,不是沒有道理的。

倉位決定心態,心態決定成敗,基金投資中的倉位管理

倉位管理的途徑

倉位管理的途徑就是資產配置,資產配置也就是倉位配置。

基金投資中可以用來配置的資產包括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純債、二級債、可轉債)、貨幣基金、黃金基金、大宗商品等五類主要資產。根據資產價格的波動性,分為高波動資產和低波動資產兩類。

高波動資產:股票基金、黃金基金、大宗商品、債券基金中的二級債、可轉債;

低波動資產:純債、貨幣基金;

所謂的倉位高低,就是高波動資產佔總資產的比例,簡單的根據投資風險承受能力,一般分為風險厭惡型、保守型、穩健型、激進型等幾種類型的倉位管理,而風險厭惡型則100%投資低波動資產。

保守型:3成倉位以內;

穩健型:5成倉位以內;

激進型:7成倉位以內。

高波動資產持倉法則:

通過資產配置的方式明確自己戰略層面持倉比例,在高波動資產中採取有效的持倉方式將讓你穿越牛熊。

倉位決定心態,心態決定成敗,基金投資中的倉位管理

高波動資產建倉主要分為兩種方式:

方法一:分批買入法。

時間買入法,也就是我經常推薦的基金買入時,分3~6個月短期定投式建倉,此種建倉方式時候適合對未來預期較好的市場使用。

方法二:空間買入法。

就是根據價格空間的波動,按照價格上下的幅度,按比例分批買入或者賣出基金,常用的包括金字塔買入法,網格交易法等。

方法三:定投式建倉。

屬於時間買入大之一,根據A股市場“牛短熊長”的特點,以日定投、周定投、月定投的方式,超過1年以上的持續投入,制定止盈策略,長期循環投資。

所以,倉位管理也確實是一門藝術,每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不同,其實能讓自己睡得著覺就是一個合適的倉位,而留有低波動資產則是給自己一條退路和一個防守反擊的機會。

大路千萬條,條條通羅馬,只要明確自己的倉位管理目標和持倉法則,不停完善自己的投資“模型”,終將實現自己的投資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