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峰競秀 硯滴水注——定古樓說瓷系列之 耀州窯

宋耀州窯青釉刻花牡丹紋水注

中國書畫源遠流長,後蜀蜀主孟昶首開宮廷畫院,宋徽宗趙佶自創“瘦金體”並完備畫院制度,宣和畫院遂成後世畫院典範。由此書畫之風日盛,筆墨紙硯的生產與研究也是日臻化境,其它文房器如印章、鎮紙、筆洗、水注、筆筒、筆架、墨床、墨盒、硯盒、臂擱等更是應運而生。置身文房,如入琅嬛仙境,別有洞天。

千峰競秀 硯滴水注——定古樓說瓷系列之 耀州窯

這件宋耀州窯青釉刻花牡丹紋水注,盤口直徑4.2釐米,底部直徑6.7釐米,高9釐米。整個器型像是一個縮小的盤口執壺。盤口,束頸,高肩略削,盤口兩側肩部一側附管式短流、一側附曲柄,均豎直上傾。弧形筒腹,無足,通體施青釉,底部露胎,淘洗潔淨。肩部環飾幾何紋樣,筒身刻花牡丹紋。釉色融青拽翠、略帶鵝黃,釉層雍容潤澤,釉面光潔明晰。

千峰競秀 硯滴水注——定古樓說瓷系列之 耀州窯

器物尺寸:盤口直徑4.2釐米,底部直徑6.7釐米,高9釐米

水注,也稱“水滴”、“硯滴”,屬文房用具,滴水於硯的器具。有嘴曰“水注”、無嘴曰“水丞”,盛行於宋。漢代劉歆《西京雜記》有載:“晉靈公冢……唯玉蟾蜍一枚,大如拳,腹空,容五合水,光潤如新,王取以盛書滴。”所用材料除竹、木、石、陶、瓷以外,更有玉、金、銀、象牙、玳瑁、琺琅等多種,而宋以後資質材料漸成主流。造型殊異、雕琢精美,即可用亦可賞,雅稱“文玩”,與士林一道共襄盛舉,其功不可沒。
宋代既是中國瓷業高峰,也是耀州窯的鼎盛期,其生產仍在黃堡鎮中心窯場。“狀如饅頭的窯爐星羅棋佈,煙囪林立,作坊鱗次櫛比,商店、貨棧比比皆是,炫鬻瓷貨叩擊時發出的鏗鏗聲響清脆悅耳,招引顧客,賣主的吆喝聲此起彼伏。瓷器如山,商賈如潮,水面船隊魚貫,大路上車水馬龍;作坊裡輪子飛轉,巧手下造型各異的坯體在誕生;作坊外石杵聲聲,勞作的號子在空中迴盪。夕陽西下,座座窯爐噴薄的烈焰映紅了張張古銅色的面龐,映紅了盪漾的漆水和半壁夜空,爐火明燈十里不斷,蔚為壯觀……” (薛東星《耀州窯史話》);“地方故老相傳,南北沿河十里皆共陶冶之地,所謂十里窯場是也。所制之瓷,式樣雅樸,刻劃工巧,釉色精美,上裂冰紋。雖歐瓷之豔麗,景瓷之細緻,亦弗能相匹,近年頗為中外人士所珍視,竟有囊巨資來斯地以重值覓購者。”(《同官縣誌.卷十二.工商志》)。


值此建國七十週年之際,我們也迎來了一個更加簇新的時代,真可謂:體疲尚可足,幾驚世界殊;硯池沁水注,開筆繪新圖。

千峰競秀 硯滴水注——定古樓說瓷系列之 耀州窯

定古樓地址:上海市寶山區滬太路2695號藝術手工街三樓定古樓藝術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