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的真相,不只有历史书上那么简单

历史是惨痛的,但是更惨痛的是对历史的遗忘。


前几天,防弹少年团荣获2020 Van Fleet Award(范弗里特奖),队长发表获奖感言时,像是认爹现场一般。

永远记住两国(韩美)共同经历的痛苦和男女军人的牺牲……


韩国甘愿做儿子这事咱管不着,但中国粉丝疯狂给这个男团洗地,我着实想不明白为什么。

我不知道韩国的历史书上,对于这场战争是怎么定义的,但是我想跟这些粉较个真。

韩国给防弹少年团,到底颁了个什么奖?

范弗里特奖,起源于朝鲜战争中,美国为了速战速决,实施惨绝人寰的弹药量:

抗美援朝的真相,不只有历史书上那么简单


每秒钟六发炮弹,轰炸密集,山头都能炸低两米。

美军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而当年硬生生地抗下所有枪林弹雨,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正是中国解放军战士!


可以说,粉丝为这个男团洗白,就是践踏在烈士们的尸体上狂欢。


如果有人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可以看看下面这个老人。

抗美援朝的真相,不只有历史书上那么简单


他叫涂伯毅,89岁。



这个因为脸部大面烧伤毁容的老人,是抗美援朝志愿军的一员。


我们今天的安逸生活,就是像涂伯毅一样,成百上千的抗战英雄们拿命换来的。

历史在他们身上,留下了刀疤和枪子。


为了人民,为了国家,他们从不曾后退。

抗美援朝的真相,不只有历史书上那么简单


1931年,涂伯毅出生在四川省云阳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

新中国成立后,一系列政策的改革,让农民翻身当家做主人。

所有的改变,都让18岁的涂伯毅,坚定了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决心。

可安逸的日子才没两天,中国就迎来了第一次考验。

1950年,朝鲜战争全面爆发。

一场本该是朝鲜半岛的内部战争,却先后受到苏联和美国的插手。


事态发展愈演愈烈,这已经不再是局部战争那么简单。


而是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博弈。


按理说,中国本不应该参与,但美国下作的手段,不断触及着我们的底线:


美军在中国丹东地区狂轰乱炸;

甚至把美国第七舰队,大张旗鼓地驶进台湾海峡。


这不明摆着帮韩国打完朝鲜,就要把枪口对准中国。

很明显,如果我们不支援朝鲜,中国势必遭殃。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抗美援朝,这仗中国必须要打!

就这样,年仅19岁的涂伯毅,扛着大旗跟随志愿军横渡鸭绿江,踏入了朝鲜的战场。

这恐怕是有去无回的选择,然而每个人都抱着必死的决心。

可1949年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拿什么跟别人打?

没有坦克,没有大炮,没有装甲车,没有空军支援……

唯一能拿得出手的装备,就是二战之后从日本、英国等国家缴获的轻武器。

武器混杂,连弹药补给都相当困难。

第一批参加抗美援朝的战士有25.5万人,而每个士兵,最多只能分到40发子弹。

仅仅40发子弹啊,一梭子就没了。

在美国军队眼里,我们就是一群自不量力的忠业。

抗美援朝的真相,不只有历史书上那么简单


装备差也就算了,北方恶劣的天气环境,更是加大了作战难度。

寒气逼人,冰封大地。

无数的将士,在零下三十多度酷寒中穿着薄棉衣甚至单衣,冒着冰雪冲锋。

在长津战役中,根据美国公布的资料显示:


美军伤亡7000多人,其中阵亡及失踪2500多人,冻伤减员为7300人。


就连装备优渥的美国军队,都无法在这场严寒中全身而退。


可想而知,穿着单衣的中国志愿军,面对的是地狱般的折磨。

在《决战朝鲜》中,作家李峰采访老兵时,有这么一段回忆:

当军号声再一次响起来的时候,一部分战士却化为了冰雕,永远也无法再次站起来了。


抗美援朝的真相,不只有历史书上那么简单


后备物资跟不上,直接导致志愿军穿不暖,更吃不饱。

唯一能进食的,就是一兜干巴巴的炒面。

挖一点雪,抓一把炒面放在嘴里捂着。


等炒面捂湿了,再咽下去。

战士们就这样一口炒面一口雪,坚持战斗。

只要冲锋号响起,将士们就会用尽全身力气扣动扳机。

就是在这种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中国抗美援朝竟然取得了胜利。

在国际舆论中,中国的抗战表现堪称奇迹。

胜利的背后,是前仆后继的将士,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抗美援朝的真相,不只有历史书上那么简单


当时中国的国际形象,就是个弱鸡。

就算中国派兵,美军也根本不放在眼里。


司令麦克阿瑟甚至公然叫嚣,要在圣诞节前占领整个朝鲜。

89岁的志愿军老战士涂伯毅,回忆起了70年前,将士们这段视死如归的对话。

让不让敌人过好圣诞节?

不让!

那怎么办?

打仗!

好!


抗美援朝的真相,不只有历史书上那么简单


大战一触即发。

美军凭借先进的装备,派出大量飞机对志愿军阵地,进行地毯式轰炸。

短短43天,在阵地面积不过3.7平方公里的志愿军高地,倾泻190万发炮弹。

涂伯毅跟随战友埋伏在山坡上,敌机在他们头顶上来回盘旋,突然朝他们的身上投下凝固汽油弹。

丝毫没有给涂伯毅反应的时间,顿时周围一片火海。

吞吐的火舌,贪婪地舔嗜着涂伯毅。


导致他全身上下大面积烧伤,连滚带爬跌进了石洞里。

跟涂伯毅一样,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和反击能力的中国志愿军,只能暂时蜷缩在一切可以躲藏的地方。


忍受炮火的攻击,互相呼唤战友的名字,确保对方还幸存。

在这场战役当中,还有一个老兵。

他叫蒋诚,1928年生,重庆人。

在敌军枪林弹雨的轰炸下,蒋诚不幸中弹,右腹部肠子被炸出体外。

股股鲜血顺着伤口,止不住地往外流。

在没有军医跟随及时治疗的情况下,蒋诚必死无疑。

但是他忍着钻心的疼痛,自己硬生生地把肠子塞了回去。


只是简单包扎后,立刻重返战场。

他凭着惊人的毅力,用重机枪歼敌四百余名敌人、击毁敌重机枪一挺。


甚至奇迹般地用机枪击落敌机一架。

他的举动,给战士们鼓足了士气。

经过轮番轰炸,完全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的高地上,竟站起了一排颤颤巍巍、摇摇晃晃的中国将士。

他们高举手榴弹,雨点般地朝敌军扔去。

激烈的正面交锋,双方伤亡惨重。

在清理战场的时候,却看到中国志愿军尸横遍野。

有的将士因汽油弹身上着了火,他们把枪一摔,丝毫不顾及火焰灼烧的疼痛,向敌人身上扑去死死地抱住,同归于尽;

有的将士手里紧握手榴弹,被他炸死的美军脑浆迸裂,涂了一地;

还有的将士,嘴里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


抗美援朝的真相,不只有历史书上那么简单


中国志愿军,扛下了范弗里特式的轰炸,成功将美军击退三八线以南。

抗美援朝的胜利,给了中国敢于向西方世界重拳回击的底气。

而代价,却是18万名烈士付出了鲜血和生命。

战争留下的伤痛,改变了幸存者涂伯毅的一生。

大面积烧伤的他,被立即送到长春治疗。


战友和医务人员一整年都不敢让他照镜子。

涂伯毅趁大家不注意,偷偷跑到医院的一处水塘。


看到自己满脸伤疤的脸,顿时崩溃:

我连死了的心都有了,以前的我可是一个帅小伙呀,现在却成了一个丑八怪。


这么多年过去了,老兵涂伯毅再次回想起这段记忆,依然哽咽。

那一年,他才20岁啊。

抗美援朝的真相,不只有历史书上那么简单

18岁的涂伯毅(左)


抗美援朝的战争,幸存下来却悲惨度过晚年的,不只有涂老前辈一人。

周全弟,1934年生,在零下40度的大雪中潜伏三个昼夜,丧失了行动能力的他,在没有麻醉剂的情况下,仅靠冷冻肢体就做了切除四肢的手术,昏迷7天7夜;

王大本,1923年生,参加抗美援朝作战,战斗中子弹贯穿头部,至今仍留有弹片;

杨出焕,1928年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炮弹击伤腰椎,终生残疾……


抗美援朝的真相,不只有历史书上那么简单


我在延边的一位同学,他的爷爷就是曾经抗美援朝的老兵。

去年大阅兵,他的爷爷坐在电视机前哭了一天。


拿着一瓶酒边哭边倒,嘴里不停地念叨着:

要是我们早点有这些东西,你们就不会死了。


抗美援朝战争,在这一代人的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而今天,他们却正在被人遗忘。

抗美援朝的真相,不只有历史书上那么简单


那名凭一己之力歼敌400人的蒋诚,38年之后因为一笔2400元的债款,再次被人提起。

1983年,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逐步走向正轨。

当地政府正打算修一条铁路,55岁的蒋诚踊跃报名,自费参与修建铁路。

可蒋诚哪有什么钱,但建设祖国,他也想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于是从当地信用社里贷款了2400元,全部拿去修建铁路。

转眼贷款到期,信用社要求他返本付息。


无奈之下,他只能变卖了儿子的婚房,才勉强还上了贷款。

就是这么一名革命老兵,就算战争结束,也时刻不忘为国效力。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抗美援朝的真相,不只有历史书上那么简单

蒋诚右侧腹部的疤痕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每一个国人对这句歌词的记忆,深入骨髓。

可那些曾经为我们浴血杀敌的老兵,不应该被抛之脑后。

今天中国的强大,少不了每一个革命烈士的牺牲。

他们当中,谁不愿意留守在家乡孝顺父母、照顾妻儿。

没有人不害怕战争,不恐惧死亡。

但总是有人,毅然决然地放弃生的权利。


他们才是真正的勇士,民族的英雄。

让人感到心酸的是,如今仅存的2.6万老兵,正在悄然离去。

他们孤独寂寥的晚年生活,无不让人动容。

站不起身,举不起枪。

直到今天,我还清楚地记得。


当年历史老师,向我们讲述这场战争时的义愤填膺。

谁才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是他们啊,是这群志愿军所有将士和老兵!

一次次击退敌人的是他们;

用血肉铸成钢铁长城的是他们;

面对飞机和大炮迟迟不退的,还是他们。


战争虽然过去了70年,但是烈士和老兵们的精神,应该被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铭记。


面对他国的侮辱和挑衅,我辈青年可以骄傲地喊出: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作者 勇博啊

资料来源: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百度百科|涂伯毅;蒋诚;

重庆日报|《传奇老兵,永不退色》;

李峰《决战朝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