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途未卜的學區房: 我花了上千萬,卻無法安放孩子的未來

看點 學區房真的那麼重要嗎?談到這個誰也繞不開的問題時,恐怕我們每個人的心境都是不一樣的吧。下文中,作者通過一部電影,向我們描繪了一幅“北上廣中產日常養娃奔波圖”,電影的結局雖然看上去戲劇化,但誰又敢說,這樣的情節未曾在現實生活中出現過呢?也歡迎大家寫留言,分享您的看法~

前途未卜的學區房: 我花了上千萬,卻無法安放孩子的未來

來源丨帝呱呱星球(ID: diguaguaxingqiu)

推薦丨小多少年時(ID:xiaoduoui)

最近,有一個消息,在家長們群裡炸開了鍋:好幾個省市(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幼升小、小升初將開始全面實施“公民同招、100%電腦搖號”的政策。

前途未卜的學區房: 我花了上千萬,卻無法安放孩子的未來

前途未卜的學區房: 我花了上千萬,卻無法安放孩子的未來

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民辦學校不再提前掐尖錄取了,而是和公立校同步招生、電腦搖號。而且,民辦校也要“鎖區”:這個學校在哪個區審批的,就只能在哪個區招生。

以前,有很多沒有買學區房的家庭,計劃的路線是:先拼一拼優質的民辦校,看能不能提前錄取,沒錄取,還能有普通公辦校保底。

而現在,這條路走不通了。如此看來,憑著學區房上重點公立校,還是最穩妥的選擇。也因此,一時間,關於學區房的話題又沸沸揚揚。

聽說有著急的家長當天就去看房了。而更多的家長,一邊擔心著學區房又得漲,一邊憂心著政策還會變。

看著很多群裡關於學區房的各種討論,讓我想起去年看過的一部電影,叫《學區房72小時》。這雖然是一部電影,但非常的真實,真實到,甚至只有你真的去了解過學區房,才能看明白裡面的門道。

01

學區房,折騰的就是中產家庭

電影裡的主角傅重,是一個大學教授,在上海有套兩室一廳、一輛車,算是中產階層。

他開車上班,音響打開,放的是給女兒聽的英文兒歌;

在家一邊做飯,一邊跟女兒說英語;

接送女兒去各種補習班:英語、鋼琴、跆拳道、書法……

孩子上補習班的時候,坐在教室外面的凳子上睡著了。

前途未卜的學區房: 我花了上千萬,卻無法安放孩子的未來

這是很多中產家庭的寫照:兩眼一睜,忙到熄燈。一家人所有的金錢、資源、時間,都貢獻給了孩子的教育。

而學區房,折騰的就是中產家庭。真正的有錢人不需要學區房,而對於生存還是第一需求的人群來說,學區房太奢侈了,不敢想。

只有不上不下的中產家庭,買學區房,很痛苦;不買,也很痛苦。就像電影裡說的:贏在起跑線,不是對所有小朋友的,是對中層或者中下層小朋友的。學區房,就是階層的敲門磚和保險栓。

這就是傅重打算賣房換學區房的原因。在他眼裡,和最好的小學對口的,才叫學區房。他看上的是老牌市重點,校友錄上都是社會名流,而自己家對口的“菜場小學”,是“不入流的孩子”才去的。

前途未卜的學區房: 我花了上千萬,卻無法安放孩子的未來

02

不買,從來不是選擇

中介帶傅重去看了一套學區房。1924年的里弄,沒有電梯,要穿過狹窄的木製樓梯,氣喘吁吁地爬到頂。沒有停車場,車子得停到旁邊的商務樓,一個月1500元。

窗口朝南已經算是很好的戶型了。有一個這樣的老虎天窗,能看到對面小學的操場,就是景觀房。

前途未卜的學區房: 我花了上千萬,卻無法安放孩子的未來

前途未卜的學區房: 我花了上千萬,卻無法安放孩子的未來

這套30個平方的老破小,360萬,房東要求全款。傅重二話不說就下了定金,比買菜還乾脆。沒想到房東又跳價40萬,最終400萬成交。

在上海,這樣的情節,13萬一平米的價格,一點沒有誇張。事實上,現在的北上廣,掏空千萬身家買一套學區房太常見了;蘇州、溫州的學區房,價格高的也站上了8萬。

幾個月前,杭州西湖邊有一套60多平米的85年的學區房,經過

32個人157輪的競價,最終490萬成交。

前途未卜的學區房: 我花了上千萬,卻無法安放孩子的未來

前途未卜的學區房: 我花了上千萬,卻無法安放孩子的未來

而總價低的“老破小”,一直是非常搶手的稀缺貨。去年7月,北京西城區德勝學區一套12平方米的“老破小”,成交價360萬,每平米高達30萬。

前途未卜的學區房: 我花了上千萬,卻無法安放孩子的未來

前途未卜的學區房: 我花了上千萬,卻無法安放孩子的未來

為什麼呢?因為在北京西城區,隨便一套60平方的樓房,都得上千萬。所以,這種低總價的“老破小”,就算是沒法住人,你想買還買不到。

這樣的房子,中介一般都握在手裡,不會拿出來展示。有些房子被中介事先壓了“大定”跟房東買斷,至於最後成交價多少,那是中介的事,賺的是其中的差價。

所以,在電影裡,要不是這個中介是傅重從小住一起的老鄰居,他又哪裡能買到這套“老破小”呢?這就是為什麼買了房,傅重還得給中介塞紅包。

前途未卜的學區房: 我花了上千萬,卻無法安放孩子的未來

在北上廣,每年都會有一批像傅重這樣的“候鳥家庭”,通過買學區房,從教育的窪區,遷徙到高地。

很多家長苦笑著說自己是楷模,花1000萬買80年代的老破小住上12年,等孩子上大學了,家長也老了,十年後又輪到孩子買老破小。

還有很大一部分人,買了幾百萬的房子,卻從來沒有住過,一直在流離失所。

房子住不了人,所以孩子上學十幾年,就得租房十幾年。很多人自嘲:“有房子,卻沒有家”。

但儘管這樣,不買,卻從來不是選擇。升學率擺在那裡,沒有人敢拿孩子的明天賭一把。在他們眼裡,重點小學、重點中學,是家長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剩下的是命運的安排。

03

越來越像一場賭博

在電影的最後,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經歷重重波折,終於辦好房產交易的傅重,突然接到一通電話:下半年,這套房子要開始動遷,不再是市重點的學區房了。

前途未卜的學區房: 我花了上千萬,卻無法安放孩子的未來

而在現實中,買學區房,也越來越像一場賭博。

2014年的教改,取消了“條子生”、“共建生”,出臺“就近入學”方案。上學的門檻,從一張條子,變成了一套房子,就是從那時起,催生了學區房的熱度。

接著,小升初裡的9年一貫制直升,"渣小對牛中",把學區房純小學的概念,又擴大到了中學。像北京西城區的宏廟小學,以前算不上牛校,後來因為直升了實驗中學,學區房暴漲,一個月一個價,從6萬一直漲到了16萬。

2018年,教育部在多個城市試行多校劃片,一個小區不再直對一個學校,而是對應多個學校。

前途未卜的學區房: 我花了上千萬,卻無法安放孩子的未來

這個政策的初衷是給學區房降溫,卻也讓局勢變得撲朔迷離。確實有一些學區房價下跌。但一些本來不好的學區,因為有了搖號資格,房價卻又上漲。短短几年時間裡,家長的心情換了一輪又一輪。

不著急買房的家庭還可以選擇觀望。但對於像傅重這樣,孩子明年就要上學的家庭來說,學區房就是火燒眉毛的剛需,只能拿著一輩子的收入,孤注一擲,進行一場“百萬豪賭”。

他們必須面對的是:舉全家之力買到的這套房子,只買到了搖號資格。甚至可能因為片區的改變,變得住又住不了、賣又賣不掉。

他們必須選擇的是:到底是賭博,拼一所名校;還是求穩,選擇風險最小、綜合實力最平均的地段。

前途未卜的學區房: 我花了上千萬,卻無法安放孩子的未來

學區房的路上沒有了“一定”,只有“無限可能”。花了上千萬,卻依然無法安放孩子的未來。

因為學區房政策的多變,甚至催生了學區房諮詢專家的職業,收費幾萬塊,為家長做買房參考,但是風險,還得家長自己背。

04

家長付出的底線在哪裡?

關於學區房背後的教育資源不均衡,我們已經談論得太多了。國家在做很多嘗試,但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緩慢的“巨輪掉頭“的過程。

其實,討論要不要買學區房,是一個偽命題。因為每個家庭的資源不同、承受力不同,選擇也就不同。

但我想,有兩個問題,卻是每一個家庭必須思考清楚的:到底這個孩子,長大後成為怎麼樣的人,你才能接受?這個家庭,為孩子教育付出的底線,在哪裡?

我們總是被很多焦慮的數字裹挾著:中考分流,50%的孩子上不了普通高中;985大學錄取率低於5%,211大學錄取率低於14%,前0.03%的孩子才能進入清華北大。

前途未卜的學區房: 我花了上千萬,卻無法安放孩子的未來

但是,在金字塔尖背後的數字,或許沒有那麼糟糕:比如說,在北京,70%多的孩子,可以考上本科。

比如,中國藍領工人的年薪,在41年裡增長了150倍。很多藍領職業的收入,並不輸給大學畢業生,像汽車修理工,月薪可以達到1萬多元。

只是,這樣的生活,對家長來說,夠不夠好?到底是孩子“輸不起”,還是家長“太想贏”?很多時候,我們其實是在給“朋友圈”養孩子。

和每一個父母一樣,我也想盡我所能,給妞妞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未來。

前途未卜的學區房: 我花了上千萬,卻無法安放孩子的未來

但我和妞爸給每一次選擇制定了一個衡量標準:所有的家庭成員臉上,還有沒有笑容?

在有笑容的前提下,可以去追求更好。但一切會讓我們和孩子失去笑容的選擇,一定是不好的選擇。

就像電影裡的傅重一家,給了孩子學區房,卻給不了孩子笑容。夫妻之間,只有殫精竭慮、壓力重重的沉默。這樣,真的能給孩子完美的未來嗎?

前途未卜的學區房: 我花了上千萬,卻無法安放孩子的未來

國際教育、素質教育、創造力……我承認,這些詞彙確實很蠱惑人,我也心癢癢。

但學校教育裡缺失的,一個用心的家長可以去彌補;而家庭裡缺失的,再名牌的學校也還不回來。

起跑線,並不是只有一種——教育的起跑線。幸福的起跑線,我們就不要了嗎?

我想,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都必須接受的是:教育,不是“公平”,而是“取捨”;教育,也沒有“最好”,只有“對我們最好”。

喜歡,就請您關注、轉發、評論~小編給各位讀者比心啦

前途未卜的學區房: 我花了上千萬,卻無法安放孩子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