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建築賦能商業!公益坊等今起修繕,虹口未來將建上海文學博物館

微信圖片_20200427134807.jpg

今天下午,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虹口區四川北路18街坊公益坊、潁川寄廬等海派老建築開啟保護性修繕工程。據悉,這一虹口區今年的重大工程,系提升四川北路商業圈及展示虹口歷史文化脈絡的重點項目,屆時這裡將建起上海文學博物館等文化新地標。

記者從項目模型上看到,四川北路18街坊項目東至四川北路,西至江西北路,南至海寧路,北至武進路,其中包括8條里弄含有海派老建築。建於1920年代的公益坊和潁川寄廬位於原四川北路989弄,是磚木二層石庫門建築群。根據項目規劃,這裡將建設為一處大型城市綜合體,其中完成修繕的海派老建築將承載文化地標和商業功能,同時在區域內新建商務樓、商場。

微信圖片_20200427134814.jpg

“四川北路18號街坊項目功能業態,除商業、辦公、文化、康體、娛樂、旅遊外,還將在歷史傳承、環境提升和科技應用方面,多方位深層次傳承和發展上海風貌,提供現代城市體驗。”該項目投資開發經營方負責人,曾開發大寧國際商業廣場、金橋國際商業廣場、上濱生活廣場等大型城市綜合體項目的崇邦集團高級董事總經理梁美芬告訴記者,此次項目涉及12幢保留保護建築,除了公益坊、潁川寄廬、扆虹園,武進路393弄的3幢聯排英式老建築也將完成修繕,成為城市文化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施工團隊曾修繕過中共一大會址、思南公館、新天地等海派老建築,經驗豐富,他們還將從檔案館中調取當年的規劃圖紙,以期在外觀上儘可能恢復建築原貌。她介紹,此次整體保護性修復的老建築將與四川北路未來的新建現代商業部分良性互動,形成傳統文化賦能新商業的模式,為四川北路百年商圈的時代勃發注入活力的同時,進一步提升虹口的人文要素,助推北外灘的整體開發。

據悉,公益坊解放前以粵籍居民為主,俗稱 “廣東弄堂” 。在1930年代是中共地下組織成員和左翼作家的主要活動地點之一。如,公益坊16號是左聯機關刊物《前哨》的誕生地水沫書店舊址,38號是中共地下組織的活動地點南強書局。2012年,公益坊被列入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目錄。

作者:單穎文

通訊員:龍鋼

編輯:王翔責任編輯:顧一瓊

圖片均為項目效果圖,由項目投資開發商提供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