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造假後遺症突顯-美證監會怒懟,渾水稱中概股普遍虛增收入30%

在渾水接連做空中概股好未來、瑞幸咖啡、愛奇藝的態勢下,瑞幸承認造假,最終還是迎來了美國官方的回懟。

美東時間4月22日,美國證監會主席傑伊克萊頓(Jay Clayton)接受媒體採訪表示,因信息披露問題,他提醒投資者不要再將資金買入在美國上市的中國股票;

而此前一天,克萊頓聯合美國證監會多位高管聯合署名發佈了一份文件,文件中提到,由於無法檢查中國公司的審計文件,將會導致投資於中概股蘊含著巨大風險。

瑞幸造假後遺症突顯-美證監會怒懟,渾水稱中概股普遍虛增收入30%

該文件中提到了七大風險:

1、 新興市場的風險披露。新興市場開展業務的公司以及這些公司的投資通常面臨更大風險和不確定性,向SEC報告的發行人應該向投資者明確披露這些信息。

同樣,投資於新興市場的基金應確保其重大風險披露充分且符合聯邦證券法

2、 財務信息要求和標準的質量差別。投資者或財務專業人員在進行投資建議時,應仔細考慮財務信息的性質和質量,包括財務報告和審計要求。

發行人應確保與他們的獨立審計師以及審計委員會(如適用)討論相關的財務報告事項。

3、 PCAOB(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在中國仍無法檢查審計工作文件。

投資者和金融專業人士應考慮與PCAOB缺乏對中國PCAOB註冊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檢查,以及由此帶來的潛在風險。發行人應明確披露由此產生的重大風險。

4、 美國當局在新興市場採取行動的能力可能受到限制。對於發行人和監管者而言,問責制,包括個人問責制,是美國證券法其中一個關鍵。

在包括中國在內的某些新興市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美國司法部(" DOJ")和其他主管部門在對非美國公司和非美國人員,包括公司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採取行動和執行行動時,經常遇到重大困難。

發行人應明確披露有關重大風險。

5、 股東在新興市場上享有有限的權利和很少的實際補救措施。在美國,由於法律或適用性,在許多新興市場中,通常很難或不可能進行美國常見的股東索賠,包括集體訴訟證券法和欺詐索賠。

發行人應明確披露對股東權利的任何重大限制。

6、 被動投資策略未考慮這些風險。投資者應瞭解,追蹤特定新興市場指數的指數基金通常不會基於投資者保護的限制或財務報告質量和可用監督機制的差異直接對證券加權。

7、 投資顧問,經紀交易商和其他市場參與者應考慮新興市場風險。金融專業人員在建議對新興市場進行投資時,通常應考慮上述侷限性和其他風險。

總結起來就是,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公司在美國上市,由於各國對本國公司監管政策,以及遵守的法律法規不同,導致新興市場概念股在美國的信息披露難以做到像美國本土公司一樣;

例如直到現在PCAOB在中國仍無法檢查審計工作文件;而在公司出現問題以後,對於發行人的問責可能也會受到限制,也難以進行相關索賠。

截至2019年底,從美國三大交易所摘牌的中概股共達107只,佔到目前仍在交易240只中概股的30.8%。很多是因為財務造假被強制退市,而造假的手段也越來越多樣。

歷史上中概股內部會計違規的高發領域在於收入確認如錯誤地提前確認收入、銷售人員簽訂"陰陽合同"等;欺詐行為的常見形式為虛報收入、淨利潤、現金餘額,以及與不明實體的現金交易

會計政策爭議事件多發生於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處理,如是否對子公司有控制權?應當採取權益法還是並表處理?此外,風險披露的完備性、收入確認以及關聯交易的會計處理亦在會計政策爭議中較常出現。

對於審計底稿問題,資深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盛芝然稱,中美兩國對跨境審計監管的僵局,源於兩國深層次的內在矛盾,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中美兩國法律對是否應該向美國監管部門提供審計底稿存在重大差異;

二是中國政府"完全信任"原則與美國政府"長臂管轄"原則的衝突,實則是政府主權在監管合作方面的具體體現

三是中美兩國資本市場的開放程度不同,以及在信息披露的內容及標準方面的差異。

此外,渾水創始人卡森.布洛克(Carson Block)最近在採訪中也談及做空中概股的原因;

瑞幸造假後遺症突顯-美證監會怒懟,渾水稱中概股普遍虛增收入30%

布洛克認為幾乎每家中概股都或多或少存在造假。因為那些公司的競爭對手都在造假,如果它也想爭取投資,也想上市,那麼它大概率也會作假。

渾水一般會關注一些可疑的管理層,尤其是那些數據好得不真實的公司。對愛奇藝的調查,渾水用了一年多時間。目前項目還沒有完工,所以,愛奇藝可能會隨時被再次發佈做空報告。

布洛克也談到,如果投資人換個角度想,自己是創業者,所有你的競爭對手都在造假,你也想爭取投資,也想上市,那麼你會怎麼做?

因此,即使你是遵守規則的商人,你也不得不做出一個選擇,要麼退出商業競爭,要麼像其他人一樣通過撒謊來繼續遊戲。所以,布洛克認為幾乎每一家中概股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造假,才能繼續坐在牌桌上。

但我們都知道,在中概股中不乏優質公司,比如阿里,京東,新東方等,也並非所有中國公司都是以造假來獲取更多的融資。

中概股一再被做空,導致美國監管官方勸阻美國投資人不要再投資於中概股,這樣就可能讓中概股淪為市場的棄兒,最後造成的結果就是,中概股大量退市,中國企業在國外市場的融資渠道堵死,公司國際化發展受阻。

除了中美上市公司監管體制的差異,信息披露差異,商業原則、會計準則上的差異,更多的還是大國之間的較量,從中美貿易戰開始就逐漸升級。

之前寫過一篇,中概股集中做空是否是美國的陰謀中提到,若中概股大量在美股退市,那麼美國在資本市場上就限制了中國的進一步發展,進而影響中國在世界舞臺的形象。

瑞幸造假後遺症突顯-美證監會怒懟,渾水稱中概股普遍虛增收入30%

有資本流動的地方就有欺詐,而投資一直講的是"非道德評判投資"如果認為未來漲,就買入,未來跌就賣出,作假與否,是否在欺騙中小投資人,這似乎並非是華爾街巨頭所考慮的事情,從1995-2005年十年間,美國三大股市共有9273家公司退市,而其中大部分為自願退市,規則退市(造假、虧損)只佔少部分。

原因就是高昂的造假成本-坐穿牢底,鉅額賠款。

我們以安然為例,公司不僅被處以5億美元罰款外,直接造假者、首席執行官弗裡·斯基林被判刑24年罰款4500萬美元,財務欺詐策劃者費斯托被判6年監禁外加2380萬美元罰金。刑事訴訟外,安然投資者通過集體訴訟獲得了高達71.4億美元的和解賠償金

但即使這樣,也不會影響巨頭們在垃圾股上的炒作。我們常稱自己是A股韭菜,可誰又知道,美國中小投資人是否也是華爾街巨頭的韭菜,全世界有太多企業都想在金融業最繁榮的美國上市;

而美國證券交易所也並非嚴格限制其他國家企業來美上市,恰恰相反,相對寬鬆的上市制度,活躍的資本市場,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無不吸引著優秀的公司赴美上市,這又造就了繁榮的金融帝國。

但,不管中概股被做空否是美國的一場陰謀,我們不能否認,中國資本市場經歷二十多年的發展,仍然在邊摸索邊前進,我們交易的T+1制度,說是為了保護中小投資人,可從長期來看,這是否是對資本市場機構化進程的一種阻礙;

我們對違規的上市公司進行頂格懲罰也僅有60萬人民幣,就算連帶相關責任人禁止進入證券市場,相比動輒上百億的造假,這樣的違規成本是否也變相讓不法不良分子有機可乘;

瑞幸造假後遺症突顯-美證監會怒懟,渾水稱中概股普遍虛增收入30%

康美藥業聯合銀行製造百億貨幣資金的奇案,輔仁藥業、康得新、騰邦國際等實控人通過各種手段掏空上市公司; 獐子島的扇貝經常性消失死亡,經常非正常進行存貨計提損失, 財務造假的手段越來越低劣,造假也越來越明顯。

瑞幸造假後遺症突顯-美證監會怒懟,渾水稱中概股普遍虛增收入30%

多年的IPO審核制度,曾一度讓殼公司在沒有業績的情況下爆炒,留下的只是一地雞毛,受傷害的還是中國那群最可愛的股民。

瑞幸造假後遺症突顯-美證監會怒懟,渾水稱中概股普遍虛增收入30%

可同時我們也在不斷變革,科創板全面實行註冊制,創業板實行註冊制試點,推進T+0制度的實施,推動退市的常態化;

全面促進更多企業在A股上市,也加速垃圾公司在A股的退市,形成良好循環的蓄水池,讓資本市場真正幫助企業發展壯大,為企業家創造良好的環境。

不斷開放的金融市場,在未來制度逐漸趨向成熟,我是否也可以期待,中國同樣吸引著外資公司來中國上市,做自己的金融帝國。

反觀,即使是中概股造假不斷,當地市場沒有法律約束力,而國際資本仍然願意在新興市場國家將很多資本分配到中國,因為他們太想追逐增長神話,從美股熔斷,中概股體現出的抗跌,也說明了中國經濟有這樣的韌性和強勁動力,能夠培育出偉大的公司。

瑞幸造假後遺症突顯-美證監會怒懟,渾水稱中概股普遍虛增收入30%

在全世界經濟環境變得複雜,國家關係變得緊張,疫情的到來,升級了一切矛盾,但我們仍然有理由相信中國強勁的內生動力,並堅定做多中國。不管西方國家是否承認,未來世界百年發展還要看中國。


【本文由“壹易財經”發佈,2020年4月25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