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C+減產協議終於達成!石油價格戰有望結束?

OPEC+減產協議終於達成!石油價格戰有望結束?

  沙特主持召開的歐佩克+緊急視頻會議於北京時間4月13日凌晨結束。沙特多家媒體報道稱,與會各國最終達成減產協議,首階段將於今年五六月份每日減產原油970萬桶,這也是歐佩克+機制成立以來達成的最大規模減產協議。

  載入史冊的減產協議

  此前沙特與俄羅斯等國在9日舉行的歐佩克+機制緊急會議上達成初步減產意向,計劃於五六兩月每日減產原油1000萬桶,但墨西哥不滿意自身的每日40萬桶的減產份額,表示僅願意每日減產10萬桶,導致協議未能生效。在最新一次的會議中,與會各國同意將墨西哥的減產份額降至每日10萬桶。

  按照協議,減產計劃從2020年5月開始實施,為期兩年,並將在2021年12月由相關國家進行再次審核。計劃分為三個階段,其中2020年5月至6月將每日減產1000萬桶,2020年7月-12月將每日減產800萬桶,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將每日減產600萬桶,其中沙特和俄羅斯兩國的減產以每日1100萬桶為基準,而其他國家的減產則以各自2018年10月的產量為基準。歐佩克+機制成立於2016年,由沙特主導的歐佩克和俄羅斯等非歐佩克產油國共23個國家組成,但全球產油第一大國美國並未參加這一機制。

  但伊朗油長贊加內也確認墨西哥能承擔更小責任,是由於美國將為墨西哥承擔其減產份額(約為30萬桶/日)。而在減產協議落地後,有傳墨西哥可能在6月後離開歐佩克+

  而作為本輪石油價格戰發起者之一的沙特阿拉伯,宣佈5月起將減產至850萬桶/日。一旦沙特減產到位,這將創本國2011年以來最低的產油水平。

  按照早前歐佩克+談判的協議框架,沙特與俄羅斯都將從1100萬桶/日的基準之下執行同等比例的減產。但考慮實際上沙特4月最新的日產量是創紀錄的1230萬桶,這意味著沙特為達成本次協議,已作出更大程度的讓步。

  除減產協議外,以沙特為首的海灣地區產油國還將加碼額外的措施以更直接地提振油價。經伊朗石油部方面確認,沙特、阿聯酋和科威特三國除承擔聯盟分配的減產份額外,還將額外聯手削減原油出口量200萬桶/日。這是一個極其要緊的市場信號:一旦產油國直接從出口量削減上面有所行動,短期對油價的提振威力或比逐步減產的來得更激烈。

OPEC+減產協議終於達成!石油價格戰有望結束?

  各國減產表態:

  美國

  13日早7時,美國能源部長布魯耶特表示,特朗普親自參與了歐佩克協議的達成,而美國原油的減產預期為160-200萬桶/日,可能還會看到減產的持續下跌。

  上週因為墨西哥的反對導致談判瀕臨破裂之後,特朗普在週末與沙特王儲薩勒曼和俄羅斯總統普京進行了緊急磋商,這在有關減產的歷史中是前所未有的。

  沙特

  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齊茲在13日表示,歐佩克的有效減產幅度為1250萬桶/日,因為4月份沙特、科威特和阿聯酋接近了各自的歷史產量巔峰。

  也是因此,這三個國家統一額外聯合減產原油出口量200萬桶/日,而沙特最終將減產至850萬桶/日。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和俄羅斯一樣,沙特方面的減產基準線為1100萬桶/日,但因沙特在4月份的原油產量達到了歷史性的1230萬桶/日,這意味著沙特為了達成本次協議,做出了更大程度的讓步。

  俄羅斯

  13日,依據新華社消息,克里姆林宮網站當天發表了一份聲明,稱普京、特朗普和薩勒曼在通話中對減產協議表示支持。

  聲明說,該協議旨在穩定全球石油市場並從整體上確保世界經濟的可持續性,三國領導人同意將繼續保持接觸。聲明說,普京與特朗普當天還另外進行通話,就全球石油市場形勢交換意見。雙方強調石油減產協議的重大意義,並就戰略穩定問題進行了討論。

  加拿大

  13日早7時,加拿大政府方面表示,該國沒有正式承諾一項原油生產削減政策,因為原油是由各省管轄,而不是加拿大政府;同時,歡迎歐佩克+的減產協議,並致力於實現油價的確定性和經濟穩定。

  墨西哥

  此前,來自於墨西哥的牴觸,是減產協議達成最大的不確定性,儘管最終該國同意了協議,並且僅需減產10萬桶/日,但這一協議依然面臨來自墨西哥的隱患:未來兩個月,它將決定是否退出歐佩克。

  特朗普發推慶祝並致謝

  在減產協議達成之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推特表示,這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協議,“將拯救美國成千上萬的能源工作。”

OPEC+減產協議終於達成!石油價格戰有望結束?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特朗普態度模糊。3日在白宮舉行會議,美國埃克森美孚公司、雪佛龍公司和大陸資源公司等石油企業高層出席。特朗普會後告訴媒體記者,預期沙特和俄羅斯能“非常快速地解決分歧”。美國政府將採取措施確保美國石油行業“狀態良好”。

  至於會否對沙特出口美國的石油徵收關稅,特朗普回答:“不。”他說,如果美國沒有得到公正對待,關稅將是美方啟用的工具之一。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3日會晤美國石油企業高層,會商扶助石油產業舉措。會後,特朗普沒有提及美國削減國內原油產量的意願。美國能源部長丹·布魯耶特3日在石油行業電話會議上說,美國政府並未與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達成減產協議,而是“鼓勵”它們之間磋商達成一致。

  美國近年來已成為全球頭號產油國,在出口市場上與其他產油國構成競爭關係。美國的反壟斷法限制美國企業聯手減產。俄羅斯能源部長亞歷山大·諾瓦克接受俄媒體採訪時說,俄方理解美國的法律限制,但美方同樣應當有所行動。

OPEC+減產協議終於達成!石油價格戰有望結束?

  美國頁岩油何去何從?

  此前惠廷石油(Whiting Petroleum)的破產,為美國頁岩油行業蒙上了一層深重的陰影,市場憂慮美國頁岩油的大規模破產潮將再度來臨。美聯儲堪薩斯分行也在4月份表示,如果油價持續在30美元以下,年內差不多40%美國油氣生產商面臨破產。

  不過事實上,美國頁岩油可能並未走到這一最糟糕的境地。閆建濤告訴第一財經,美國破產法第7章是清算關門,和惠廷石油所申請的破產法第11章並不一樣,美國破產法第11章其實是保護企業的,破產不影響油氣資產的運營、公司也不會關門,管理層也不會走人。破產影響的是股權投資人,用債權人取代了股權人,降低了融資成本,未來,公司公司負債率會下降,有可能最終走出破產。

  2020年,美國中小企業產量的50%多被對沖,對沖的價位在50-55美元左右,現在油價跌至20多美元,套期保值維繫了這些公司的現金流,提前鎖定了利潤,減少了虧損,套期保值相當於是買了保險,而對沖的價位,也構成了美國油價的上限。

  作為全球產油第一大國,美國並未參加OPEC+機制,閆建濤對第一財經表示,現在市場指望美國油田自然遞減,減產200-300萬桶。而油價持續下跌,甚至跌至15美元生產成本線,是否會導致生產商停產和破產,不是成本盈虧平衡點來決定,而是取決於基礎設施和交通物流是否通暢,是否有足夠的石油存儲庫容。特別是在內陸產油區,疫情引發了基礎設施和交通物流不暢等問題,原油很難外輸或儲存,純粹為了經濟性而關井停產是有風險的,所以原油生產商要接著生產。

  而如果儲罐庫容不夠或者存儲成本過高,生產商寧願接受負油價,不得不賠錢讓買家拉走。“三月底以來,美國加拿大多地現貨原油價格都低於5美元,美國懷俄明原油已經出現了負油價。”閆建濤說道。

  他指出,一般來說,跌破30美元綜合成本線後,油價理應反彈。現在油價跌破20美元甚至到10美元的可能性依然存在,閆建濤認為,油價或需超跌,跌破15美元純現金操作費用線,市場才能放心反彈。因為從歷史油價水平來看,,油價在30-40美元的位置很尷尬,但是全球疫情的不確定性,經濟的蕭條還沒有落實下沉,油價承壓依舊。

  油價回升需要去庫存

  “減產對於原油價格而言,會帶來短時間的情緒改善,但短時間的興奮以後,原油還會回到疲軟的基本面上來,繼續探底的可能性較大。全球疫情見頂之前,不要幻想原油出現趨勢性的反轉。” 金聯創油品分析員許安靜分析道。

  隆眾資訊副總經理兼首席戰略官、《圖解原油期貨》作者閆建濤則對第一財經表示,市場現在已經厭倦了低油價,想方設法往上衝,但是,目前5-6月,全球原油市場還是主要在去庫存,而不是應對需求,因此油價在未來一段時間,還是下行壓力很大。

  市場研究機構IHS MARKIT預測稱,按照當前的供求速度,2020年上半年原油庫存將增加18億桶,剩餘的存儲空間估計僅有16億桶,世界或將在短短三個月後無處存放石油。減產1000萬桶/日,如果從最樂觀的2000萬桶/日過剩量的基數上算,很顯然可以延緩累庫的速度,但是原油市場仍然是大幅過剩的。

  “此時此刻影響油價的最主要的因素,不是生產成本,而是庫存。” 閆建濤說道。OPEC+的最新預計是,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將減少680萬桶/日,其中2020年2季度至少減少1200萬桶/日。OPEC+估算,2020年2季度,全球石油市場過剩庫存為1470萬桶/日,因此,其減產目標是先去庫存,再去彌補需求下滑的影響。

  此前沙特與俄羅斯等國在9日舉行的歐佩克+機制緊急會議上達成初步減產意向,計劃於五六兩月每日減產原油1000萬桶,但墨西哥不滿意自身的每日40萬桶的減產份額,表示僅願意每日減產10萬桶,導致協議未能生效。在最新一次的會議中,與會各國同意將墨西哥的減產份額降至每日10萬桶。

  那麼,此前減產聯盟的破裂,僅僅是因為這50萬桶/日的分歧嗎?

  對此,許安靜認為,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在疫情導致的需求大面積坍塌的背景下,減產已經毫無意義。許安靜指出,1-2月份,中國原油需求下滑300萬桶/日佔中國油品總需求的23%,而歐洲和美國的原油需求佔比更大,在疫情防控局勢更加嚴峻的情況下,疫情對需求的衝擊超過23%的概率非常大。

  由於減產週期較長等原因,OPEC+連續減產幅度要在2000萬桶/日以上 ,才有可能把油價推到50美元/桶水平。現在OPEC+計劃減產1000萬桶/日,沙特和俄羅斯則會要求美國等G20國家減產500萬桶/日。其他國家有可能會答應OPEC+減產要求,但對於減產的監督很困難。

  後續G20會跟進嗎?

  在達成內部協議後,歐佩克+正想方設法拉攏更多的產油國加入其歷史性的減產行動。雖然早前有非洲石油生產國組織成員國宣佈有更多非歐佩克+成員國加入減產,但顯然G20以美國加拿大為首的產油大國才是歐佩克+全力爭取的重要目標。

  早前彭博社消息稱,美國、巴西、加拿大會承擔總計370萬桶/日的減產規模,但無人清楚這些數字是真正意義上的“主動減產”,還是由於需求低迷導致的“產能閒置”。科威特油長頗有信心表示,他相信歐佩克+和其它G20產油國的有效減產幅度,最終會升至2000萬桶/日的整體規模。歐佩克秘書長巴爾金都也認為,歐佩克+協議的達成,為G20國家參與全球石油聯盟鋪平了道路。

  雖然有關消息有待進一步確認,但市場普遍認為G20產油國跟進歐佩克+的減產行動應是大概率事件。據克林姆林宮發佈的消息,

俄羅斯總統普京和美國總統特朗普、沙特國王進行了電話會談,對已達成歐佩克+協議表示支持。 普京和特朗普更進行了單獨的電話會談,就油市情況交換了意見。

  花旗集團(Citigroup)大宗商品研究主管、資深石油觀察家埃德莫爾斯(EdMorse)也形容這次歐佩克+減產協議是“在前所未有的時代,採取前所未有的措施”:

  在歷史上所有關於原油減產的行動當中,美國都從未曾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它在沙特與俄羅斯之間的能源斡旋方面發揮著極其關鍵的作用,促成了最新的歐佩克+減產協議。

  當前美國已成為新冠疫情最嚴重的的國家,最新統計的新冠肺炎確診與病亡數都已成為全球第一。疫情導致的經濟停擺正傳導到就業市場,美國失業人數呈爆炸式增長,進一步抑制能源消費從而加劇油市的供求失衡。

  美國也迫切需要通過促成甚至直接下場參與減產行動,以提振油價緩解國內頁岩油產商的債務與經營壓力。美國產油大區得克薩斯州監管機構上週就曾明確表示,考慮在4月14日的會議上組織成員減產以阻止油價進一步下跌。

  聲明:易昇證券任何文章之觀點,皆為學習交流探討用,非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