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不到工人后,她竟然想到了这个办法

孙沫是一家规模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管理系科班出身,年轻有为,且工作能力出众的她,深得公司里几位老总的信任,一直对她期望很高。由于部门经理是由公司副总兼任,所以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基本上都是由孙沫负责。受疫情影响,公司的人员流失相对比较大,所以今年公司开工后,招聘新工人成了孙沫当前的重点工作。

为了招聘工人,孙沫可谓绞尽脑汁,想了很多的办法。首先是传统的招聘方式,但因为疫情,公司取消了原定的现场招聘会,而在往年,这是重要的招聘途径,大部分的工人都是通过现场招聘会招到的,今年显然是行不通。其次是网络招聘,公司的官网、官微,以及第三方的招聘网站,孙沫甚至还联系了那些专门在朋友圈发布信息的微信平台,但是收效甚微。第三就是发布广告,孙沫通知设备科把公司门口所有的电子显示屏上的内容全部换成了招聘信息,然后又联系广告店制作了招聘展板,安排两个招聘专员分别在周边区域进行蹲点式招聘。

招不到工人后,她竟然想到了这个办法

孙沫带着两名招聘专员忙碌了一个多星期,总算有一些收获。招到了大量的普工,暂时满足了流水线的生产用工需求。但一些关键岗位的人员还是空缺,像测试员、检验员之类,这些岗位工人需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自然要比普工难招。

这天是周五,孙沫比平时忙碌了很多,开会、招聘工作周总结、制定下周招聘计划等,一直忙到下班。同事们一个接一个和她打招呼下班,她都是忙得头也不抬的挥手。等到她终于忙空了,才发现空荡荡的办公室里就剩下她一个人。正当她收拾东西准备下班的时候,接到了副总打来的电话。

挂断电话,孙沫重新坐倒在了办公椅上。副总说生产部门反馈交货期紧张,所以要求她下周三之前务必至少招聘五名测试或检验员。

招聘可不像购物这么简单,说招就能招到啊。当然,孙沫只是在心里抱怨一下,这些话是不可能对副总说,他也不管这些的。看来只剩下最后一个办法了,那就是联系中介,但孙沫之前是不怎么愿意和中介合作的,因为曾经和某家中介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说起中介,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介公司已经由起初单纯的搭建求职者与用工企业桥梁的作用,发展至今,更多的中介公司蜕变成为劳务派遣公司或人力资源公司,即为企业招聘工人,并安排管理人员入驻企业,替企业开展工人的日常管理。还有一些人力资源公司,定位“高端”,专门为企业寻找专业的技术或管理人才,这里暂且不讨论。

对于企业来说,与劳务派遣公司合作,好处很明显,可以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特别是管理人员成本,以及规避一系列的用工风险,可以说是简单省事。但是弊端也很明显,不利于企业人才的培养与人才体系的建设,以及不利于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形成,甚至有些受控于劳务派遣公司的感觉,这也是孙沫不愿意和中介或者说劳务派遣公司合作的主要原因。

可眼下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孙沫翻出了一叠厚厚的名片,找出其中的人力资源公司的号码,拨通了电话,说明了意图。电话那头的人说求职者很多呢,并承诺下周二前一定送员工过来,保证至少五人以上。孙沫特别强调,这次合作是单纯的介绍人,人到了付费。对方满口答应,放下电话的孙沫,心里稍微放松了一些。突然她又想起一件事,连忙给行政专员发了一条消息。

招不到工人后,她竟然想到了这个办法

公司的行政部门周六和周日都放假的,但习惯了工作的孙沫,双休日两天都待在办公室,仿佛这样安心一些。等到周二下午快下班了,那家人力资源公司还没有送工人来的时候,孙沫开始有些担心了。她拿起手机,再一次拨通了那个人力资源公司经理的电话,第一次响了很长时间对方没接,再打过去那边接了,“哎呀,孙小姐,实在不好意思啊,我帮您预留的几个工人,说临时有事来不了啦,真是对不住,有机会再合作……”孙沫说了声“没事”就挂断了电话。

周三的早上,孙沫很早就来到了办公室,那家中介不靠谱不说,还耽误了时间。这一次关键时刻没有完成招聘任务,怎么向副总和生产部门交待?她甚至想象着副总等一下会把自己喊到办公室去训话的场景。正在胡思乱想的时候,孙沫接到了行政专员的电话,“喂,主管,上个星期您不是发消息让我在公司门口贴一个通知嘛,承诺老员工帮公司介绍工人且做满三个月以上的,介绍普工的奖励三百元,介绍质检员的奖励五百元。我前几天都忘了,昨天才想起来就贴上了。今天这会有十多个工友带人来了,都在门卫室,就等着您安排面试呢!”

招不到工人后,她竟然想到了这个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