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是生活中再尋常不過的事兒了,你認識它嗎?發熱後如何處理?

發熱是指病理性體溫升高,超出正常範圍,見於各種全身性和局部性感染以及許多非感染性疾病(如腫瘤),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症狀,是疾病進展過程中的重要臨床表現。

發熱是生活中再尋常不過的事兒了,你認識它嗎?發熱後如何處理?

發熱的臨床特點

首先要清楚正常人的體溫存在生理變化,如午後、劇烈運動、勞動或進餐後體溫會升高,婦女在月經前及妊娠期間會稍高,只要24波動範圍不超1℃均屬於體溫的正常調節。

其次再針對“發熱”來展開加以解釋:

1.發熱的分類

a. 一般根據熱度分為低熱、中度發熱、高熱和超高熱:

低熱:體溫為37.3℃~38℃

中度發熱:體溫為38.1℃~39℃

高熱

:體溫為39.1℃~41℃

超高熱:體溫為41℃以上

b. 根據熱程分為急性發熱和慢性發熱

c. 根據發熱的臨床表現過程分為:

體溫上升期:身體產熱大於散熱,表現疲乏、肌肉痠痛、皮膚蒼白、乾燥無汗、怕冷等症狀;

高熱期:身體產熱與散熱在較高的水平上趨於平衡,維持在較高的狀態,表現為皮膚潮紅灼熱,呼吸加快;

下降期:因病因消除或藥物作用下,使散熱大於產熱,體溫恢復到正常範圍值。

d. 根據熱型又可分為:

間歇熱:體溫驟升到39℃以上,持續數小時又驟然降到正常水平,數小時或數天後再次反覆上述表現;

弛張熱:體溫持續在39℃以上,並24小時內波動範圍超過2℃,體溫最低時仍高於正常值;

不規則熱:發熱的整個體溫數值曲線無一定規律;

等等。

2.發熱只是一種臨床表現,而不是疾病,根據發熱的伴隨症狀,積極定位具有意義的局部症狀,以便確定主要病變在哪個器官或系統。

3.發熱的出現還要重視流行病學的資料,包括最近去過的地方、年齡、性別、職業、發病所處的季節,有助於疾病的加以判斷。

發熱是生活中再尋常不過的事兒了,你認識它嗎?發熱後如何處理?

最後是發熱如何處理呢?它的治療要點和注意事項有哪些:

治療要點:發熱的治療最根本和最關鍵的事要針對病因進行治療,根據發熱的熱型或熱程等變化,輔助診斷疾病和評估療效,對於一般發熱是不急於解熱的,適度發熱是身體自我保護的機制,更有利於如炎症的消除;只有高熱和超高熱需要及時解熱,此時由於體溫過高危機到了身體健康。

常用藥物:適合一般病例的降溫治療的藥物有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對於高熱來講需要及時就醫,如靜滴葡萄糖注射液+維生素C或肌注氯丙嗪,如有感染加用抗感染藥物如青黴素類或左氧氟沙星等

注意事項

:1.選藥的基本原則要針對病因和病原菌合理選用抗生素;2.大量使用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類解熱鎮痛藥,要定時進行血細胞分析和肝腎功能監測;3.發熱患者需要定時監測體溫,隨時避免因高熱帶來的重大併發症,在降溫過程中嚴密觀察體徵,防止出現大汗、虛脫、皮疹等。

保證用藥安全有效,大家需要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用藥時發現問題,請及時諮詢醫師或者藥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