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經濟的魅力和活力——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觀摩活動第三組觀摩側記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劉亞輝 馬濤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曾經是很多縣域企業的座右銘。如今,縣域經濟如何更好地走獨具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4月28日,參加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觀摩活動第三組觀摩的各地同志,在安陽市湯陰縣、鶴壁市淇縣、新鄉市長垣市再次感受到特色經濟的魅力和活力。

突出“特”字找路子

縣域經濟本質上是特色經濟,因地制宜錯位發展,才能做大做優做強。湯陰縣處於小麥生產最適宜的地區,大量優質糧食吸引了今麥郎、嘉士利、安井食品、眾興菌業等龍頭企業落地生根,企業發展原料充足,也有力帶動了農業發展、農民增收。

走進眾興菌業的數控氣候育菇車間,上下共6層的種植盤上,白白嫩嫩的雙孢菇直晃眼睛。“平均一年收8.5茬,一平方米的年產值是2500元到3000元!”隨著企業負責人自豪地講述,大家紛紛掏出手機,拍下來一個個場景,留作學習資料。

在淇縣的鶴壁耕德電子工業園,觀摩組成員也深切體會到特色產業的支撐作用。耕德電子依託鶴壁在電子信息技術領域的集聚優勢快速發展,客戶有華為、亞馬遜、微軟等多家知名企業,電子工業園建成投產後,可提供就業崗位5萬多個,年產值預計超10億元。

“立足實際,找對路子,宜水則水、宜山則山,宜糧則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才能把比較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走出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路子。”三門峽市常務副市長範付中感觸頗深。

狠抓“新”字添動力

“有多少科研人員?”“每年的研發投入是多少?”……觀摩中,科技創新是大家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

位於淇縣的飛天農業產業園裡,一瓶瓶糧食加工品的樣品擺滿了桌子,好多都是供不應求的緊俏貨。企業負責人介紹:“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河南抓住糧食這個核心競爭力,延伸糧食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我們牢記在心,通過技術創新,從一粒小麥中可以做出30多種產品,產業鏈條全國最長、附加值最高。”另一家企業中維化纖與中科院、鐵科院聯合組建科研團隊,開發的不少新技術新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

當初的長垣市,一根棉籤捻出一個衛材產業,一把錘子敲出一個起重產業,如今也實現了脫胎換骨。在這些領域,僅省級以上研發平臺就建設了93個,專利授權近萬件,成了縣域經濟發展的典範。走進衛華、駝人、河南礦山等企業,觀摩組成員真切感受到了科技創新的魅力和實力:衛華集團自主研發主樑機器人焊接生產線等一批數控化設備,生產效率提高80%;駝人集團年研發投入達2.8億元,擁有全省唯一的國家生物醫用材料生產應用示範平臺。

在長垣市的觀摩,讓淇縣縣委書記王海濤的感悟更深,他說:“特色就是競爭力、生命力,長垣經驗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在創新力度上,我們還要加油!”

圍繞“農”字壯筋骨

我省農業大縣很多,如何做到“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延鏈補鏈壯筋骨,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這是很多縣面臨的重要課題。

湯陰縣產業集聚區的今麥郎110萬噸功能麵粉項目,建成投產後將成為業內投資規模、生產工藝、單廠產量3個“世界第一”的小麥加工產業基地。安井食品速凍肉製品及速凍米麵食品項目和嘉士利北方綜合生產基地,在做優品質、打響品牌、拉長鏈條上都有很好的經驗。

“這次觀摩收穫頗豐,同樣是農業大市,南陽還需在培育壯大品牌農業上多下功夫,因地制宜,錯位發展,打造更多高品質的農業產業‘金字招牌’。”南陽市常務副市長景勁松說。

龍頭企業“領”起來,產業集群才能“育”出來。淇縣也深諳此道,以食品加工為特色主導產業,形成了以飛天農業、鏈多多、永達等企業為支撐的產業集群,成為實現強縣富民的重要力量。

“農產品主產區發展縣域經濟要突出特色高效,推動由農業生產基地向製成品加工基地轉變,以新型工業化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郜義說。

大家紛紛表示,此次觀摩收穫很大,要抓緊補短板、強弱項、促提升,在區域經濟佈局中找路徑,在做強特色主導產業上破難題,在改革創新發展上出實招,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