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风采原新华社高级副总编辑闵凡路点评:天河湖畔青青草小说

闵凡路

大家风采原新华社高级副总编辑闵凡路点评:天河湖畔青青草小说

凤阳,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那里有青山绿水,中都城墙,有韭山仙洞,迷谷狼巷,还有闻名遐迩的小岗村,我的朋友宫开理就住在凤阳的鼓楼旁。他约我去凤阳走走看看。我心向往之,尚未成行。

大家风采原新华社高级副总编辑闵凡路点评:天河湖畔青青草小说

凤阳古城楼

去年秋天,中华辞赋社在北京小汤山举办辞赋高级研讨班,见到宫开理先生,得知他在工作之余,笔耕不辍,著述甚丰,出版过《清官宫兆麟的故事》《中都戏剧小品》《千古传奇说凤阳》《齐天大圣上访》《清风明月》《帝乡民风情》等著作。他在高研班结业晚会上演唱的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唱段,声调高亢,旋律优美,一曲惊四座。开里是个多才多艺之人。

大家风采原新华社高级副总编辑闵凡路点评:天河湖畔青青草小说

文学大家宫开理

年前,他拿一部长篇小说《天河湖畔草青青》给我看,说将在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邀我作序。

大家风采原新华社高级副总编辑闵凡路点评:天河湖畔青青草小说

原新华社副总编辑闵凡路

这部三十八万字的长篇,以第一人称回忆往事的写作手法,大跨度,全方位,超时空的高度视角,巧妙地采用古典文学的创作思路,浓墨重彩地描写天河湖畔田土一家三代人百年悲欢离合的人生经历。作品曲折新奇,扣人心弦;人物塑造形象逼真,性格鲜明;语言朴实无华,带有浓厚泥土味。

大家风采原新华社高级副总编辑闵凡路点评:天河湖畔青青草小说

研修班讲话

小说是以一条主线和两条副线贯穿全文的。一条副线是田土家院中历经沧桑的老槐树,它不仅是田家祖辈繁衍的象征,也是田土爱情纠葛的见证。另一条副线是古往今来养育着这片土地上祖辈族人的天河湖。作品自始至终没有离开过碧波荡漾的天河湖。小说的主线就是田土终生所酷爱的、也是随他走过大半生苦乐年华的文学 。从写作《银河传》,到组建天河文学社;从在省报副刊上发表处女作,到县人武部做新闻干事;再从参加省小说创作培训班,到当选县作协主席,田土的人生道路都与文学紧密关联。田土从一个农村青年文学爱好者,成长为小有名气的作家,实现了他的作家梦。

大家风采原新华社高级副总编辑闵凡路点评:天河湖畔青青草小说

省领导和全国文学大家聚集凤阳开研

小说最精彩的部分是田土回乡创业的艰辛与遭遇,曲折与坎坷,以及初进县城的窘困与心酸,还有爱情的挫折,和三个女人真情实感的交织。小说将主人公一段隐秘的个人际遭和那一代人的共同历史,艺术地杂揉在一起,尽描人身百态;又将自已在工作岗位上所遭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爱情的烦恼、人生的荣辱沉浮,都饱含深情地描述出来,诠译奇妙人生。这里有个人命运与家国时代的碰撞,人生意义与生命价值的追寻。作者从一个家庭历史的细小侧面,反映国家的百年变迁和整个民族振兴的宏大社会历史画卷;从田土痴心不改、愈挫愈勇的进取精神,反映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和自强不息的气节。这正是这部作品的价值所在。

大家风采原新华社高级副总编辑闵凡路点评:天河湖畔青青草小说

小草与人生

小说作者宫开理先生一直生活工作在基层,在他的故乡凤阳。他深爱这片土地,熟悉那里的沧桑变故,风土人情,故乡人的忧乐冷暖,爱恨情仇。作品主人公身上可以看到作者自己的影子。

大家风采原新华社高级副总编辑闵凡路点评:天河湖畔青青草小说

知识海洋中一滴水珠

大家风采原新华社高级副总编辑闵凡路点评:天河湖畔青青草小说

闵凡路在京开研

《天河湖畔草青青》是一部紧扣时代脉膊的原创小说,是多少年来出现的以母亲文学创作的深接地气的草根型优秀文学作品。

生命有穷期,艺术无止境。宫开理先生正值人生盛年,又赶上大有作为的新时代,身处改革前沿,我相信开理的文学之路,会越走越宽,创作出更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

(作者曾任《半月谈》杂志总编辑、新华社副总编辑,现任《中华辞赋》杂志总编辑。

大家风采原新华社高级副总编辑闵凡路点评:天河湖畔青青草小说


宫开理,生在天河湖,长在农民之家。就读北京政法大学,供职于凤阳正法战线,自幼痴迷文学,执着于写作,坚持笔耕不辍。多年来,他用文艺形式的配合本职工作,编写出大量的法制小品、戏剧,他的剧本都具有地方特色,所有的戏剧和小品都搬上舞台。通过巡回演出,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因此他在“二五”“三五”普法中被滁州市评为先进个人,省优秀人民调解员,安徽优秀法制副校长,2003年被省司法厅授予二等功。现任凤阳作协主席,《凤阳文学》主编,数年来在《新华月报》、《青春》、《安徽文学》、《安徽日报》等各家报纸刊物上发表文章八百多篇,著有《清官宫兆麟的故事》、《中都戏剧小品》、《千古传奇说风阳》上下册《清风明月》、《天河湖畔青青》等

大家风采原新华社高级副总编辑闵凡路点评:天河湖畔青青草小说

闵凡路,新华社原副总编辑,高级编辑,中国碑石文化工程院常务副院长、《中华辞赋》社社长。当代文艺评论家、辞赋家。

1934年9月30日生,吉林省柳河县人。1957年毕业于哈尔滨外国语学院,同年到新华社工作,从事新闻工作47年。先后做过翻译、编辑、记者,担任过新华社辽宁分社副社长、《半月谈》杂志社总编辑、新华社副总编辑兼国内部主任、《新华每日电讯》总编辑。喜欢写诗,曾担任新华诗社副社长。著作有《世界大变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世界上》、《闵凡路评论集》等,主持策划的大型音像电视节目有《百年百事》、《思想解放史录》、《大使》、《石油风云录》等。曾获首届韬奋新闻奖提名,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现在的社会兼职有中国碑赋文化工程院常务副院长、中华辞赋社社长、华夏记者俱乐部常务副会长、《华夏记者网》编委会主任、中国国际影视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中华慈善新闻促进工作委员会名誉会长、通化中学北京校友会名誉会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