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恢复开学”前功尽弃

当前,根据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缓解,各地都在筹备从“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育回归到“恢复开学”的线下教育,在此,笔者特意提醒各位教育工作者:抗疫仍在关键时刻,我们莫让“恢复开学”思想麻痹,导致抗疫前功尽弃。我们要统一思想,“恢复开学”只是转移“战场”,持续抗疫尚未结束。

一、克服“恢复原来”的思想,抗疫未止。

也许,我们会认为学校仍是原来的学校,学生还是原来的学生,老师还是原来的老师,我仍是原来的我。其实不然,学校已是抗疫与教育两手抓的学校,学生已是经历过疫情防控与接受线上教育的学生,老师也是进行过线上教育与居家育人的教师。所以,我们要克服“复学”就是“恢复原来”的思想,树立恢复开学就是后疫情时期的“恢复开学”思想,所有工作都定位在疫情下的冷思考,重心是学校防疫与学校教育两不误。

后疫情时期,我们教育工作者有待作以下思考。

思考1:疫情带来的对生命价值思考?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思考2:学校教育如何回归到孩子的成长?成长教育重于知识教育。

思考3:大数据时代的如何实施融合教育?线上线下大有作为,分享大数据。

思考4:后疫情时期,教研怎样接地气?一切教研为教育教学服务,贴近课堂,贴近教师,贴近学生。

思考5:如何应对独善其身的课堂教学被倒逼?教走向“大空间”,学迈进“大学习”。

二、静下心来,有条不紊开展校园生活。

我国疫情虽有缓解,但全球疫情不可掉以轻心。我们经历前期抗疫狙击战,师生中各种不安的情绪不断地变化着,各种心理的潜流在涌动着,返回学校后,极容易出问题,同时,各种抗疫举措要师生及时落实,加起来,会形成一种应付式的学校形式主义,师生会出现浮燥、应付、急于求成等现象,所以,我们要设法让师生静下心来,有条不紊的开展抗疫与教育工作。

我们让师生静下心,首先,营造宽松的校园环境,抗疫的系列工作,指导性和可操作要强,如疫情处置应急演练要切合本校师生实际,防止千篇一律,避免宣传、媒体广告式的形式主义。各种校园抗疫的举措要手续简单、科学,不搞重复上报,不追求痕迹主义,多站在师生角度思考,建议各项举措先论证后,再让师生实施。其次,我们要多体谅师生抗疫与学习两不误的难处,尽可能不增加额外负担,多给予人文关怀。再次,学校要形成制度,定期给师生进行情绪引导和心理辅导,并纳入学校日常工作议程。

三、构建“新常规”,更新学校管理体系。

在后疫情背景下,“恢复开学”不等于恢复学校旧常规,这次的“恢复开学”面临的后疫情时期的挑战,既要做好抗疫的工作,又要教育教学,而且教育教学内容已有所滞后,学期时间短,学习任务重。可见,这种复学,就不再是恢复学校旧常规那么简单了,将面临很多新问题,诸如师生戴口罩如何上课?师生怎样应对预案?如何确保户外课程,师生的防控安全?校园内人和人之间间隔多大距离为安全距离?小学生校园内“扎堆”活动的管理?错锋上学、放学的管理?如何调动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等等,都是复学后必须处理好的新常态。为此,学校管理要构建起适应抗疫与学习并举的“新常规”,坚持有利于疫情防控,不给师生添乱,有新机制,新策略;坚持有利于校园学习,不增加师生过重负担,更新管理思路,有新管理常规可循。做到我们心中有师生,管中有关怀,理中有文化。

总之,“恢复开学”就是坚守抗疫与学习两不误,巩固前抗疫成果,完成后抗疫重任,要创新学校管理,保驾护航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

“恢复开学”让学校进入后抗疫时代,我们师生永远是学校的核心,学校的主人。学校仍是学习的乐园、成长摇篮。莫让“恢复开学”的思想给绊倒,莫让师生抗疫的成绩前功尽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