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性名利,情欲所迷致使人的内心被迷惑

唯与阿,其相去几何? 美与恶,其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恍呵!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若饗于大牢,而春登台。我泊焉未兆,若婴儿未孩。儽儽兮呵似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哉也,难难呵!

俗人昭昭,我独昏呵!俗人察察,我独悶呵!

惚呵!其若海,恍呵!其若无所止。

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似鄙。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心性名利,情欲所迷致使人的内心被迷惑

译文;

人事如梦幻泡影。心性被名利、情欲所迷的上级宣布命令与下级积极响应, 两者同样被私欲所染,他们之间没有什么区别?

心性不能内敛,以思维游离于外的观点去判断漂亮与丑恶, 这种善恶又有什么区分。人们之所以畏惧世俗的观点,是因为恐惧统治者制定法制,荒唐啊!他们都不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核心啊!

熙熙攘攘的世人们被外界物欲所迷,欢快纵情的样子,好像去参加隆重的宴会,纵情享乐。而我却安静敛神不动,没一点事物发生前的迹象,像一个刚出生不会笑的孩子一样。闲散的呀,不知道要去哪个地方。众人都有剩余物品,而唯独我遗弃这些物品,人们认为我愚昧无知啊。世人难理解啊!

世俗的人们,清醒明白,我好像昏聩不清啊!世俗的人们明察秋毫,我却显得事理不通啊!

心性宽广的我啊!像大海一样没边际。不停的运动的我啊!好像没什么地方可以停留。

众人都以为自己有能力,而我却独自顽固,好像庸俗肤浅。我独自与他人不同的原因是注重养育万物的无穷精微能量。

心性名利,情欲所迷致使人的内心被迷惑

字词解:

唯,(形声。从口,隹(zhuī)声。急声回答声)《助字辨略》朱注唯者,应之速而无疑也。响应服从。

阿,(形声。从阜,可声。本义:大的山陵,大的土山) 《说文》阿,大陵也。一曰曲阜也。大声的宣布。

美与恶,人为判断的好与坏。以外在的最求物欲而打扮漂亮。

几何,又有什么分别。

畏,『所畏的畏』是代表权力。『不畏的畏』是代表观点。

央,(会意。小篆字形。从大,在冂(jiǒng)之内。上像物体(冂),一个人(大)站在它的当中。本义:中心) 《说文》央,中央也。引申:正确的目标。

熙熙,(形声,:曝晒;晒太阳)。《说文》熙,燥也。光明。 兴起,兴盛。热闹。

太牢,是古代的祭祀典礼,在祭祀典礼之后,人们享用祭祀所用的食物。

泊, (形声。从水,白声。停船) 《水经注·赣水》西有鸾冈,洪崖先生乘鸾所憩泊也。安静不动。

兆;事物发生前的征候或迹象,

沌沌,昏昧无知的样子。

未孩,不会笑的婴儿。

儽儽,闲散的样子。

遗,遗弃或给予 。

愚,会意。从心,从禺。从心,与性情有关。心性迟缓,愚昧。

难难呵! 世人不理解啊!

昭昭,清醒明白。

昏昏,昏聩不清 。

察察,明察秋毫 。

闷闷,不通事理。

惚,宽广,模糊没有边际。

恍,不停的运动。

鄙,粗俗肤浅。

食母,宇宙能量,养育的根本。

心性名利,情欲所迷致使人的内心被迷惑

分解:

唯与阿,其相去几何? 美与恶,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荒呵!其未央哉!世人把好坏、是非、善恶、美丑建立在自私自利的物欲上,只要管理者灌输有利于自身的利益好处就积极的响应,凡是侵占、涉及到不利于自身利益的事情都反对。这种生存法则是向外追求,是『后天』贪欲世界的法则,如南宋•白玉蟾诗云:丹经慵读,道不在书。至道之要,贵乎清虚。何谓清虚?终日如愚。元•王道渊《回风混合歌》云:华池浇灌黄芽生,深根真气频熏蒸。神清朗朗居杳冥,含真抱朴如孩婴。这是以自身精血修炼达到与宇宙能量为标准。老子认为『只求外而不求内』 的生活方式是荒唐的。是缺乏正确目标的表现。所以他老人家下面讲他的『人生观』。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哉。食色性也,欲界苦海,我们孔子与佛祖把人的世界看得清楚明白,老子不但看透,还告诉我们他是什么状态,并且告诉修为者做到才是根本。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

世人喜欢美味、美食、娱乐、享受。美味、美食、伐耗脏腑。娱乐、享受扰其心神使其外泄。而得道者的美味、美食,是内在精血转化凝结之物。享受的感觉是机体的阴阳自行运转,妙不可言。如,唐•永嘉玄觉诗云:幽斋独坐绝参禅,兀尔何如骤世忙。拯济终凭宏愿力,安闲须得守愚方。元·马丹阳诗云:不悟无无迷有有,争知有有却无无。人人著物物背物,我独如蠢蠢不愚。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忽呵,其若海,恍呵,其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吾独异于人而贵食母。宋•朗然子《进道诗》云:铸炼元精即返淳,万般为了始归真。若教愚者皆成道,争辩神仙是异人。金钱、美色、权力就像顶级的兴奋剂使世人们的情绪亢奋到无法控制而失去真我。如今商品经济社会,金钱的诱惑使有些人只想挣钱而不择手段。

心性名利,情欲所迷致使人的内心被迷惑

晋·谢灵运诗云:灵物吝珍怪,异人秘精魂。金膏灭明光,水碧缀流温。生命无常,人生短暂,金钱、美色、权力只是昙花一现,如梦幻泡影。老子的心性完全没有在『世间法』上,所以外人看他好像浑浑噩噩,神智不清。哪里看得出他机体与道相同。『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俗人的明察秋毫是建立在后天贪欲的基础之上,这是有为法的表现。老子不做理论辩解,就像他讲:『知则不辩,辩则不知』可外人好像看他不通事理。可他的境界像宽广的大海一样无边无际,像大海一样深度难以让人琢磨。他的行动好像没有目的,又好像没有可停留的地方。这是有道者从外表看与常人没什么特殊之处。就像四川有个老修行独自在山中开了块地养活自己。当地人只知道他在那里生活很多年, 而且几十年如一日样子没什么变化,一直像个六七十岁的老人,耳不聋,眼不花,声音洪亮,动作灵敏,愿意帮助别人,所有劳动一个人做。没收弟子,他仙逝前几天还在种地干活,等到政府整理他衣物是发现他的道家度牒,推断年龄140多岁。这就是老子讲:『独顽且鄙。吾独异于人而贵食母。看看仙家对本章的评论。宋•张伯端《悟真篇》诗曰:此法真中妙更真,都像我独异于人。自知颠倒由离坎,谁识浮沉定主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