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廣州市區350公里有座奇樓,外形像圓圈,從明代至今不倒不塌

距離廣州市區350公里有座奇樓,外形像圓圈,從明代至今不倒不塌

提起土樓旅遊,很多遊客第一時間想到福建省龍巖市和漳州市,印象中土樓通常出現在客家人聚居區,尤其是山區,不過在距離廣州天河天體育中心大約350公里的平原地區卻有一座造型奇特的土樓。

這座土樓在導航裡的名稱叫元聯圓樓,位於揭陽市揭東縣白塔鎮元聯村,當地人習慣將其稱為“土樓”,或者“獅頭寨”,因為正門的上方有一個獅頭浮雕。

距離廣州市區350公里有座奇樓,外形像圓圈,從明代至今不倒不塌

元聯土樓地處元聯村的中心位置,是古村的靈魂建築,從高處看就像一個半圓套著圓圈,和周邊的潮汕民居形成鮮明對比。

距離廣州市區350公里有座奇樓,外形像圓圈,從明代至今不倒不塌

土樓的前方有一口不規則的橢圓形水塘,據說這是出於風水格局的設計,這口水塘既解決了村民生活用水問題,又使景色靈動起來。

距離廣州市區350公里有座奇樓,外形像圓圈,從明代至今不倒不塌

元聯土樓的外形讓人想到《大魚海棠》裡的場景,這種如今看起來有點奇怪的建築充分考慮了力學原理,具有抗震、防賊的功能,只要村民把寨門一關,外人基本上無法進入。

距離廣州市區350公里有座奇樓,外形像圓圈,從明代至今不倒不塌

元聯土樓據說建於明代,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具體年份不可考,不過正對著大門的公廳裡有一塊石碑可以證明在260多年前重修過。

距離廣州市區350公里有座奇樓,外形像圓圈,從明代至今不倒不塌

過去,很多村民居住在這座土樓裡,現在大多數房子緊閉鐵鎖,遊覽的時候只看到有一戶人家在裡面居住。

距離廣州市區350公里有座奇樓,外形像圓圈,從明代至今不倒不塌

元聯土樓並沒有開發成景區,部分外地來的年輕媳婦甚至不知道這座大樓的存在,周邊村民也不把它當作景點,只有少數有心遊客才會專程前來旅遊。

土樓是中國建築史上的藝術創造,這種聚眾而居的方式一代又一代演繹著客家人的團結。正因為地基和牆體互相牽引,保持力的平衡,才歷經數百年,依然屹立人間。

距離廣州市區350公里有座奇樓,外形像圓圈,從明代至今不倒不塌

事實上,元聯村的村民並不會說客家話,而是操一口地道的潮汕話,但追根溯源,他們卻是地道的客家後人,只不過居住在潮汕文化區,隨著時日變遷才慢慢潮汕化而已。中國的族群,正是在這種融合中,發展出更加獨特的地域文明。從某個角度來說,潮汕人也是從中原、福建等地移民到廣東東部的,也可以算是“客家人”,不過這個“客家”和傳統意義上的客家人族群不是同一個意思。

距離廣州市區350公里有座奇樓,外形像圓圈,從明代至今不倒不塌

圓樓裡有一口水井,過去是村民的飲用水源,隨著村民逐漸離去或外遷,已經失去最初的功能,不過關於圓樓的故事都在井水裡。

距離廣州市區350公里有座奇樓,外形像圓圈,從明代至今不倒不塌

旅遊攻略:自駕車比較方便,也可以乘坐汕頭、揭陽到白塔的巴士,部分線路有經過元聯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