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筷公勺用起來培養科學就餐習慣

□ 本報記者 李振

無論是在家施展廚藝,還是外出就餐調劑口味,“五一”假期的休閒時光享用美食是很多人的選擇。疫情期間,如何在享用美味的同時確保安全和健康?專家提醒,培養科學的就餐習慣必不可少。

“勤洗手,不洗手不要進食。”山東省疾控中心病毒所副主任醫師宋紹霞表示,疫情期間,勤洗手既是重要的個人防護手段,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應當用流動的水、肥皂、洗手液等勤洗手,尤其是外出購物、接收外賣後,都必須徹底清潔手部。

如果選擇外出就餐,專家建議,應選擇衛生條件好的正規餐飲機構,不在無證的餐館及流動攤點就餐。就餐前,最好查看餐館日常消毒記錄等關鍵信息,選擇有防護措施、通風條件良好的場所,配合工作人員做好體溫測量、登記。儘量要做好預約,做到錯峰用餐。取餐時最好避免用手直接觸碰頻繁接觸的物體表面。付款時,儘量選擇二維碼等非直接接觸電子付款的方式,減少使用現金結算。“當前仍然不推薦大規模的聚餐,也不建議攜帶嬰幼兒外出堂食。”宋紹霞提醒。

“無論是外出還是居家,多人共同用餐的時候,都推薦分餐制,並使用公筷公勺。”山東省疾控中心病毒所副主任醫師張曉梅說,圍桌共食這種看似親密無間的就餐習慣其實隱藏健康隱患,許多經口傳播的疾病,如感染性腹瀉、幽門螺桿菌,兒童易患的手足口病等,都可以通過共同進食、共用餐具傳播,因此應培養分餐和使用公筷公勺的就餐新風尚。

對於在家自制美食的,專家提醒,應注意生熟分開燒熟煮透。“春末夏初,胃腸道疾病開始增加,生熟分開、燒熟煮透是預防這類疾病的重要措施。”張曉梅說。加工和盛放生的肉、水產品和蔬菜的砧板、刀具、盆、盤、碗等器具要與熟食的分開,使用完後要及時清洗消毒。另外,野生及家畜家禽可能攜帶人畜共患病原體,儘量避免接觸活體,不自己宰殺畜禽。購買生鮮畜禽產品,建議選擇冷鮮或冷凍的。此外,隨著氣溫升高,建議食品儲存在陰涼通風處並經常檢查,防蟲、防潮、防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