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他的儿子真不如孙权吗,后面一句才是重点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出自曹操之口,是曹操对孙权(孙仲谋)的赞叹之语。东汉末年,曹操、孙权、刘备三方势力三分天下,曹操与孙权是敌对关系,他为什么要赞扬孙权,难道曹操的儿子真的不如孙权吗?我们接着往下看。

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他的儿子真不如孙权吗,后面一句才是重点

当年,赤壁之战,曹操被孙权刘备联军打得铩羽而归,十几万大军付之一炬,差点命也丢在那里。作为历史上有名的枭雄,当然不会像项羽那样做“不过江东”的幼稚之举。回去后的曹操厉兵秣马,准备报赤壁战败之仇。

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曹操亲率大军,攻打孙权。听到这个消息,孙权大惊,可能没想到曹操能如此快的从赤壁战败中恢复过来。虽然意外,但也不慌乱,连忙召集臣下问计。吕蒙进言:“在濡须水口筑坞以拒曹军。”孙权于是派数万人在濡须建坞,刚好赶在曹军到来之前建好了濡须坞。濡须口是濡须山和七宝山之间的水口,两山对峙,形势险要,为巢湖的出水口,也是曹操攻打东吴的必经之路。

曹军到达濡须口时,孙权大军已经准备妥当,严阵以待。双方在濡须口相持一个多月,交战数次,均已曹军失败告终。久战不克,曹操只能坚守不出,以待时机。

孙权可不会给曹操机会,既然曹操不出战,孙权就跟曹操玩起了心理战。他亲自率领战船驶入曹营。吓得曹军上下赶紧搭弓拉箭,准备迎击。曹操不愧是老大,一眼就看出孙权不是来挑战的,而是来见识自己的军队的。于是,让手下严阵以待,不可妄动。

孙权的战船就在曹军眼部地下,行了五六里,船上还演奏着欢快的乐曲。曹操看到船首青罗伞下坐着的孙权,身着战甲,冷静而威严,左右文武,侍立两侧。再看战船整齐排列,徐徐前行,旌旗飘飘,武器鲜明。

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他的儿子真不如孙权吗,后面一句才是重点

曹操看到这些,指着孙权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意思是说:生儿子就应该像孙权这样的,刘表(刘景升)的儿子跟他相比就像猪狗一样。曹操不愧为奸雄,他没有拿自己的儿子与孙权比,而是拿刘表的儿子比,不可谓不高啊。

那么刘表的儿子是不是不如孙权呢?刘表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刘琦碌碌无为,被人当棋子。二儿子刘琮深得刘表喜欢,刘表死后,刘琮继承荆州牧。三儿子刘修才能平平,连史书都不怎么记载。

这里曹操说的应该是刘表的二儿子刘琮,他与孙权的经历相似,都是继承了家业,而刘琮见曹操打来,吓得不战而降,举荆州投降曹操。孙权却能稳守家业,将曹操拒于国境之外。所以曹操用刘琮来对比孙权。

可曹操就是再聪明又远见,他也不会想到会被后世的文人将军辛弃疾摆一道。曹操说的这句话,一开始并不出名,是辛弃疾的一首词把它发扬光大,流传至今。先看看词: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你说辛弃疾用就用吧,他还不用全,只用了前面半句。导致后世人潜意识的觉得曹操是拿自己的儿子与孙权比,而且比不上孙权。

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他的儿子真不如孙权吗,后面一句才是重点

那么曹操的儿子比孙权如何?我们接着往下说。

在文学方面,孙权肯定是拍马不及的,曹植的一首《七步诗》冠绝古今,至今无人能超越。曹丕、曹植、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被后人合称为“三曹”。

在治国安邦方面,确是孙权略胜一筹。孙权18岁继承家业,虽说孙策留下的家业很大,但一群手下猛将也不是铁板一块,任其驱使。就说文官体系的张昭,武官体系的周瑜,无论是威望还是实力都高过孙权。如果孙权不是才能出众,这些人又怎会服从。而且孙权是三国中孙吴的建立者,与刘备、曹操打得有来有回。在赤壁之战中与刘备大败曹操,又在夷陵之战中打败刘备。之后,在武昌称帝,施政开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等措施。

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他的儿子真不如孙权吗,后面一句才是重点

曹丕当继承人,曹操其实并不十分满意,要不然也不会再曹丕与曹植之间摇摆了好几年,最后实在是曹植不争气,才选择了曹丕。而且曹丕的处境也比孙权优越,曹操留下的人才和施政举措只要延续下去就行,内部也没有威胁到他的势力。曹丕继承魏王后,很快就受禅登基,结束了汉朝的统治,建立魏国。之后,采用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平定青州、徐州等割据势力,统一北方。对外平定边患,与外夷修好。

虽说,曹丕比孙权差了一点,但最后三国归魏,曹家还是猛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