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保尋訪記——春城土墩墓群 0016

多次去過墓地文保單位,很清楚去現場看到的都是原生態的自然景觀,尤其在沒有墓前石碑、石刻的高古時期墓,如果不是文保碑指示,更是一點痕跡都沒有。所以這次尋訪春城土墩墓群前,查了一下當地博物館是否有墓葬出土文物,想先了解一下大概的時期和當時器物,一搜,離此不遠的茅山腳下正好有一座江南土墩墓博物館(現更名為先吳文化博物館),就驅車前往,遺憾的是到了以後發現,因疫情防控閉館後一直未開。

導航找墓群地址,沒有,只能搜所在村何莊,到了那裡離所在的百培山還有六七公里,順縣道幾公里後有一文保部門立的保護公告,左轉一公里多看到了國保碑。根據國保碑及保護公告得知,從國保碑向西、向南兩條路與湖岸圍合的區域即為保護區域,裡面散落著一百多座土墩墓。沿著路走了一圈,剛下過雨,到最後一座山崗下面已沒有柏油路面,砂土路非常泥濘,只能下車走上山崗,寬闊的湖面一覽無餘,但不能再前行,連砂土路也沒有,全是爛泥坑。所謂百培山,不過是二三十米高的丘陵,起起伏伏的一個個小山崗,其中就有零零散散分佈的土墩墓,灌木雜草叢生,根本無法分辨出哪些是土墩墓、哪些是丘陵的崗頭。有人形容土墩墓像饅首(即饅頭),是不準確的,幾千年的自然風化,加上農民植樹耕種,其實與一般山頭無異。每個土墩墓旁邊立著一塊三四十釐米的石柱,上書“保護文物,人人有責”,側面寫“句容市文旅局”,每一面下面是個數字,估計是土墩墓的編號。除此以外,再也無法分辨。

土墩墓是江南地區獨具特色的墓葬方式,直白點說就是平地起墳。目前發現的商周時期土墩墓主要集中在蘇南、皖南和浙江一帶,蘇南的丘陵地區尤為密集,據說有五千多座,句容目前已發現了一千多座。根據已發掘的幾百個土墩墓來看,墓室構築極為複雜,有一墩一墓,更多的是一墩多墓,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一個密集區域中間都有一座大墓,其他墓以向心的角度建墓並向外散佈。一個集中區域往往就是一個家族墓群。數量眾多的墓群、複雜的墓室構造也證明了先吳時期江南一帶已是人口稠密、文明初創之地,絕不是荒蠻之地,泰伯帶來的是文化的交流並促進了江南地區的快速發展。這種墓葬方式與江南地區水網密集、水位很淺有關係,很多地方水位距地面不足一米,無法開挖墓穴、修築墓室,只能在平地以磚砌築墓室,然後封土為丘,形成土墩墓。有人說是先封土丘,再開挖墓室我覺得本末倒置。

墓葬裡具體出土文物沒有見到,據相關報道有青銅器、玉器、陶器,還有早期瓷器——青瓷。先吳文化博物館宣傳其是唯一土墩墓博物館是不準確的,無錫的吳文化博物館就是建在已發掘的土墩墓遺址上的。尚未參觀,就不多說了。

春城土墩墓群於二〇一三年三月五日列入第七批全國文保單位。

尋訪時間:二〇二〇年四月十九日

2020-04-21於紫金

國保尋訪記——春城土墩墓群   0016


國保尋訪記——春城土墩墓群   0016


國保尋訪記——春城土墩墓群   0016


國保尋訪記——春城土墩墓群   0016


國保尋訪記——春城土墩墓群   0016


國保尋訪記——春城土墩墓群   0016


國保尋訪記——春城土墩墓群   0016


國保尋訪記——春城土墩墓群   0016


國保尋訪記——春城土墩墓群   00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