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城區探索產業興旺生態宜居農業發展新路徑

鋼城區探索產業興旺生態宜居農業發展新路徑

在丹參提質品評會上,工作人員協助參農對丹參稱重

傳統農業如何改造升級為現代農業,這是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後,農業與農村面對的現實問題,這一問題同樣也擺在了鋼城區的面前。怎麼改造?怎麼提升?各地區都在探索新模式、尋找新路徑。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鋼城區調優調新產業產品結構,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激發了內生髮展動力。

調優產業產品結構 積極發展特色產業

2月22日,鋼城區艾山街道九龍莊村民趙方會來到地頭上查看他的丹參生長情況,“咱以前不會種植丹參,自從梅博士來了後,通過他的講解,我們種植戶受益匪淺。”

趙方會提到的梅博士,是到鋼城區艾山街道辦掛職副主任的山東農業大學博士梅顯貴。

艾山街道經濟發展長期以來以重工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為主,鋼鐵及配套產業比重較大,以農業為代表的第一產業發展較慢。然而艾山街道東城西鄉,城市社區有9個,農村鄉鎮卻多達30個,農村工作仍然是艾山發展的重要環節,也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發展農業新動能,成了艾山的一大課題。經多方考察論證和慎重研究,最終確定了“九龍藥谷”丹參種植發展項目。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提高種植積極性

確定了發展什麼,怎樣發展成為一個現實的問題。為提高村民種植積極性,艾山街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對種植戶最高給予每畝300元的種植補貼,種植面積超過400畝的村,還給予5萬元農機補貼。去年,丹參種植面積已經超過1萬畝,每畝純收入將超過4000餘元。為確保丹參科學化種植,艾山街道與山東農業大學合作,打造了“九龍藥谷”萬畝中草藥種植基地、山東農業大學教學科研實踐育人基地,聘請山農大專家對丹參種植定期指導,由山農大博士掛職辦事處副主任,專門指導中草藥產業發展。

同時,為解決丹參購苗和銷售等問題,近年來,艾山街道先後成立幫帶合作社及中草藥交易中心,通過合作社統一購苗、統一收購,解決了百姓的後顧之憂。另外,為解決丹參種植重茬問題,規劃建設了100畝試驗田,開展金銀花、徐長卿、黃芩等10餘種中草藥種植試驗,科學規劃“九龍藥谷”未來發展。

走上發展新路子 讓老百姓得實惠

“以前,村裡老百姓以種植玉米為主,過著土裡刨食、靠天吃飯的日子,每畝地年產出不到800元。從去年開始,辦事處號召種植丹參,不少百姓跟著掙了錢,都說上級政策好。”北樓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徐繼斌說,“下一步,我們還準備利用這個交易中心,引進一些粗加工、深加工設備,提高我們中草藥的附加值,讓老百姓得到更大的實惠。”

“種丹參比種玉米可強多了,我種了2畝丹參,掙了8000多元。要是種玉米,最多也就掙個千兒八百的。這2畝地,還打算繼續種丹參,收成好、收益高,街道還有補助,不種它種啥。”九龍莊村種植戶趙成珍對記者說。

“去年,艾山街道對種植丹參的農戶最高給予300元/畝補助。”街道農技站站長劉繼偉介紹道,除此之外,街道還以北樓村為主體,將流轉100畝高標準的試驗田,採用山東農業大學拿規劃、街道給政策或補助、北樓村具體實施三方結合的方式,開展試驗田工作,一期規劃的50畝試驗示範園已經投入使用。

目前,艾山街道與山農大合作共建山東農業大學教學科研實踐育人基地、高標準實驗田,詮釋了艾山街道借用“外腦”,與高等院校合作,以科技引領創新,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農業轉型發展之路。

“九龍藥谷”的發展,是艾山街道圍繞鄉村振興和農業新動能培育而打造的一個典型例子。

除此之外,艾山街道堅持因村制宜、分類指導,引導各村立足實際、突出特色,發展特色種植,九龍莊花椒、錦潤農場、古墩蓮藕、雁埠子小米等特色優質農產品種植均已形成規模。當前,艾山街道廣大農村不僅有效實現了群眾增收、貧困戶脫貧的目的,還依託產業的發展、環境的改善、走上了一條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的高效觀光農業和旅遊業發展的路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