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性消费?每天700亿存款涌向银行,报复性存款来了!

近日,“报复性存款”成了最新关键词之一。这个词源自于央行日前披露的最新金融数据: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共增加8.07万亿元左右,住户存款增加6.4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86万亿元。住户存款增加6.47万亿是什么概念?这就是说,一季度91天里,平均每天超过700亿存款涌向银行。这哪里是报复性存款?这分明是焦虑性存款,虽然没有多少钱。


报复性消费?每天700亿存款涌向银行,报复性存款来了!

不管是民众恐惧疫情也好,害怕降薪失业也好,总之,除了刚性消费,其它消费都在往后推了。很显然,大多数家庭的支出,一是为应对住房压力,二是自我保障或预防,这是一种自我保险,要有足够的存款才能够安心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未来的不确定性除了购房压力和子女教育支出,主要还是社会保障,包括养老、医疗这样的刚性支出。既然现在一杯喜茶已经涨到30多元,何不把超市里打五折33元钱的一箱牛奶扛回家?


报复性消费?每天700亿存款涌向银行,报复性存款来了!

与此相比,各地发放消费券,官员带头下馆子逛商场,多个城市售楼政策一日游,为促进消费,各出奇招,本质上还是推动消费市场复苏,并通过需求端回弹,带动供给端恢复,从而推动经济加快恢复,让员工能挣到钱。但是,让员工口袋里有钱,不能过度寄望于报复性消费,整体社会需求不可能通过报复性消费完全实现。要从根本上发挥消费对经济拉动的促进作用,更要多管齐下稳就业、稳预期,加快收入分配改革,让中低收入者能够享受到与劳动相对应的收入分配结果,长久提升消费者信心。


报复性消费?每天700亿存款涌向银行,报复性存款来了!


相关机构发布的《新冠疫情消费行为影响调研报告》显示,防护消费成为最凸显的消费,“自我增强型消费”明显增加,大多数非必需品的消费明显减少。这就要求在促进消费上,不能大水漫灌,而要精准施策,一方面要严厉打击乱涨价行为,另一方面要保障中小企业运营,同时开辟更多的灵活性就业渠道。

当前,国外疫情的快速扩散并恶化,对我国经济形成第二波冲击,诱发中小企业,尤其是外贸制造业中小企业倒闭的因素也在变化,迫切需要增强政策协调性和针对性,防 止中小企业“倒闭潮”。4月15日,央行“降息”20个基点+3000亿流动性驰援,这对中小企业是利好,但似乎指望不上降息后老百姓就敢于花钱。

各行业分析:

1.2020年旅游业只能处于低迷状态了吗?

从我的观察来看,上半年就这样了。目前国内的形势正在好转,但国外问题还很严重。所以做海外市场旅游的会很不乐观。

2.餐饮业会出现春节延后的盛况吗?消费的反扑会弥补疫情的消失吗?

餐饮业不会出现春节延后的盛况,也挺难弥补。

比如你喜欢喝喜茶,假设整个假期你平均3天喝一杯喜茶,那么目前四五十天你少喝了20杯喜茶,你确实会在前两天多喝2杯,但确定你会一口气喝20杯吗?会在未来一个月每天喝2-3杯吗?

答案是否定的。所以,我觉得这种情况是不会出现的。

报复性消费?每天700亿存款涌向银行,报复性存款来了!

3.面对科技的进步,工作岗位结构的变化,中国还会有劳动力的人口红利吗?

我觉得对于有独特技能的人,他永远都有红利。比如说今天在北上广深,有个工作叫做打硅胶,所有五星级酒店、写字楼的外立面都需要打硅胶,打硅胶的师傅是按照平米计价,打一栋楼价格上万。这就是个技术活。

过去我们有一句话叫“知识改变命运”,现在很多人很悲观,认为知识是改变不了命运的。我觉得这句话没错,只是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出错了。

知识依然可以改变命运,只是你懂的知识已经没有用了,所以改变不了命运。如果你懂一些全新的、稀缺的知识,还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比如说,现在有个新兴职业叫抖音运营,这个工作在2年前可能都没有。现在大家都在做短视频、直播,对这个岗位的需求很强烈。同时因为它新兴,也没有摸透里面的玩法,于是很愿意出更多的钱去招聘这样的人才。

所以,知识是可以改变命运的,红利也是永远存在的,最重要的是你要明确一点,稀缺的东西才叫红利。

4.房地产从业者如何转型?

我的看法是先别转型,机会很有可能再出现。

中介如何累积自己的技能?找到一个细分、垂直的品类。

我之前租的办公室是上海内环以内的一个小别墅,这样的房子是稀缺的,可能全上海一共就几百套。作为中介,跑两年,你就可以把这所有的房源摸清楚了。

拥有这些小别墅的人,往往都特别有钱,不想每个月都自己去收房租,于是整租给一个人然后固定收租。

第一租户与后面的租户之间打的其实是信息差和价格差。当时我找的那个中介,他承包了20套房,租了10年,每月2万。转租给我是3万8一个月,一倒手就赚了1万8。

所以不是房地产不好做,而是你没有找对那个空间。其实,任何一个行业都是有赚钱的空间和操作空间,只在于你有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细分领域。

5.如何看待恒大网上打折看房这一现象?

首先,这个行为营销肯定大于实际;其次,也反映出有一批人手上是有钱的,但这批人是不可再生资源。

恒大模式有点类似于卖卡模式,预售很重要。比如说像莫干山酒店、民宿等,现在肯定没有客户,但可以创造预售,比如原来1天、3天的价格,可以让客户住一个礼拜,并且赠送东西,服务又好,也能吸引一批人。

先把钱收进来,可能就活下去了。现在我觉得活下去比别的一切都重要。


报复性消费?每天700亿存款涌向银行,报复性存款来了!


最后简单说几句:

“疫情过后,你会报复性消费还是报复性存钱?”

这段时间这个话题实在不要太火,

似乎各个论坛都在为这个话题争得不可开交,面红耳赤。

说实话,这的确是个难题。

很少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大多数人的问题不在存钱,不在消费,

而在“报复”,在于“暴富”。

它们本质无二,

都弥漫着“情绪”失控的焦躁。

真的成熟,就是戒掉“情绪”。

做人如是,投资亦然。

报复性存钱并不能让你一夜暴富,

报复性消费也只能让你一夜饱腹。

理性消费,不慌不忙。

长期投资,静待花开。

2020年,能活着熬过去,就是最大的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