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靠考古发现的,虽史书阙载却参与过某著名历史事件的小人物

​​2004年,在江苏太仓一个新楼盘的施工现场意外发现了隐藏的一座明代夫妇合葬古墓。

墓中并没有出土什么奇珍异宝之类耀眼夺目的陪葬品。所幸的是,墓志保存尚可,主人的身份还能从碑文中得知。

墓主名叫陈贤,生前的职务是太仓当地卫所的百户、昭信校尉。所谓的百户,如果按规制是统兵112名军人的小军官。而昭信校尉,则是六品武官的职衔。


有哪些靠考古发现的,虽史书阙载却参与过某著名历史事件的小人物


看来墓主是明朝的低级武官,似乎也不算什么大人物。

而且根据墓志,陈贤幼年就失去了父母,堪称命运多舛。

然而,接下来志文里的一句话,却让所有人紧张了起来。

“会中官奉使将航海通西域选壮士江南时,行伍士卒百方避,君不避,遂从在麾下,最见亲信不舍,数岁间三往,涉万里外,来返无恙。”

中官,也就是宫中的太监。

在太仓出海,目的是“通西域”的太监,无疑指的就是郑和!


有哪些靠考古发现的,虽史书阙载却参与过某著名历史事件的小人物


1413年,陈贤16岁时,郑和第四次受命下西洋。

然而远洋航行的危险,令太仓港当地的军兵唯恐避之不及,谁都不愿为使团服务。

郑和的舰队,除了承担明朝招抚西洋各国的任务之外,还等于一个贸易集团。

随行的两万多名士兵和官员,大多会携带货物,趁机进行贸易以牟取暴利。

第一次下西洋时,在爪哇国,就有一百多名郑和舰队的官兵上岸进行交易。结果卷入爪哇西王与东王爆发的内乱,几乎全军覆没。

为此,永乐皇帝专门下旨威胁爪哇西王,要他赔偿黄金6万两!(最后爪哇送来了一万两)

这么高风险的行程,自然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就在这样一个尴尬的时候,“气宇沉毅,早有逸志”的陈贤主动请缨,因而得到了郑和的瞩目,最受亲信重用。

陈贤每次参与下西洋,不但不屑与这种“半道商人”们为伍谋取私利,反而记得在福建沿海“收书籍若干卷”带回家乡,传播文化。

这样的品格,确实值得人敬仰。

之后,陈贤又相继参与了第五和第六次下西洋,从今天越南南部的占城国,到位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交汇处的满剌加国,再到斯里兰卡和印度南部的古里,甚至于非洲东部的肯尼亚,都曾是陈贤随着郑和巨大的舰队,曾经去过的地方。

不过,虽然大明在永乐时代到达了巅峰时期,却在之后迅速走向了下坡路。

刚在家住了没几年的陈贤,又被征召去平定交趾的叛乱。

“军中以旗牌督阵者仅十人,君与在焉。”

以陈贤这样大无畏的性格,远涉鲸波,在海洋上来往数万里尚且不怕,冲锋陷阵自然身先士卒。

宣德三年(1428)的一天深夜,陈贤带着部下夜袭叛军,却不幸被叛军提前发现。

陈贤力战而死。

这位陪着郑和三下西洋的英雄,就这样在今天的越南捐躯了。

时年仅31岁。

其实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郑和七下西洋,几乎是与明朝经略安南相始相终。

郑和招揽来的朝贡国,若有违逆,朱棣便会下旨以交趾的例子提点他们,殷鉴不远。

也正是由于交趾为明朝控制,占城才能作为明朝舰队的安全中转口,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明宣宗失去耐心,放弃对交趾一事的纠缠,承认独立的安南新王黎利"可堪管摄"的一个月后,郑和接到了最后一次下西洋的命令。这无疑是宣宗为掩盖大明在交趾的失败,而想重振在南洋诸国中权威的举动。

换言之,陈贤这个三下西洋之人,在平定交趾的叛乱中战死。冥冥之中也预示着,郑和舰队的终结。

成功男人的身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

陈贤墓墓志上,提到了他的妻子董氏。

根据推测,应该是陈贤第一次下西洋回国之后,与她成婚的。

不过,作为郑和的亲信,陈贤不免又加入了接下来的两次出使。

因而墓志中说这对夫妻:“为君妇十余年,会合无几”。

陈贤战死之后,董夫人没有再改嫁,而是悉心教导儿子。

为夫“守节”,自古都是艰辛的代名词,为了让9岁的儿子安心读书,董夫人每日都辛勤的织布变卖作为家用。

上天最终还是给予了这个不幸的女人一点慰藉,儿子陈胜读书有成,踏入了仕途。

值得一提的是,陈胜长大之后“积图书满家”,“乐交文武贤豪”,性情爱好,几乎和老爹陈贤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董夫人很长寿,一直活到了成化十四年(1478),在儿孙绕膝的安宁生活中平静的去世,享年81岁。

这对在生前聚少离多的夫妇,终于在身故之后,得以相伴长眠。

而陈贤,也因为跟随郑和下西洋的这段经历,如今得到了国内外历史学者们的关注。

这恐怕是六百年前的他们夫妻,未曾想到的。

可当年像陈贤这样的人,还有成千上万个,他们的人生,又有谁知晓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