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腎病最怕出現水腫,早發現,則“可防可控”,比如糖尿病腎病!

周遜 腎內科主任醫師

腎科大夫當面對腎病出現水腫表現時,總是喜憂參半:喜的是,多數原發性腎病綜合徵患者出現水腫,通常治療效果好;憂的是,有一種腎病患者一旦出現水腫,則多提示治療難度大,面對這樣的腎病患者多數醫生都覺得非常棘手,而在出現水腫之前就能發現或更早期就能發現這種腎病,卻“可防可控”。

有的腎病最怕出現水腫,早發現,則“可防可控”,比如糖尿病腎病!

它到底是哪一種腎病?是的,它就是糖尿病腎病。

在多年以前,糖尿病引起的腎病的發病率還都遠低於腎小球腎炎。但在此之後,腎小球腎炎與糖尿病腎病處於相持階段,尿毒症透析患者的病因中糖尿病腎病仍佔據第二位。可是,由於人們的生活方式與遺傳因素等多種原因的影響,導致糖尿病相關腎臟疾病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最終糖尿病腎病將成為尿毒症透析的第一位病因。

然而,當腎科大夫面對糖尿病腎病合併水腫患者,多會感覺不妙。因為多年的糖尿病一旦發展到水腫階段,往往說明病情已經到了糖尿病腎病的嚴重時期(糖尿病腎病Ⅴ期),關鍵是還將持續進展,且發展速度呈進行性加快,最終進入尿毒症透析。

一旦糖尿病併發糖尿病腎病出現大量蛋白尿階段,其治療非常被動。降血壓、控制血糖、減輕水腫(也只能減輕水腫)大多還可以做到,而降尿蛋白,或阻止糖尿病腎病快速進展,則很難辦到。到了這個階段,更別說逆轉糖尿病腎病,能夠窮盡一切方法治療,其目的也就是最大程度延緩糖尿病腎病進展到尿毒症階段罷了。如糖尿病腎病合併糖尿病導致的其他慢性併發症,如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及糖尿病足等,則預後更糟糕。

有的腎病最怕出現水腫,早發現,則“可防可控”,比如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腎病只是在進展到顯性蛋白尿階段才會如“脫韁的野馬”一發而不可收拾!然而,如果能在糖尿病腎病早期就能給予干預,它卻是可防可控的疾病,甚至還能治癒。下面,腎為先將作詳細說明。

1.怎知自己患糖尿病?

祖國傳統醫學的中醫稱作的一種疾病叫“消渴病”,其中就包括“糖尿病”。糖尿病的典型表現就是“三多一少”,即多飲、多尿、多食與消瘦等。但是糖尿病出現如上典型症狀的只佔少部分,更多糖尿病患者的症狀不典型。如果有如上表現的其中之一,或感覺四肢之力,就可以通過簡單的化驗檢查初步診斷。如檢查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或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等。

可事實上,等到有“感覺”時才想到去醫院檢查,並非是最好的辦法。每年體檢才是更好地發現糖尿病的方法。同時,在腎內科檢查尿檢、血檢及腎臟超聲檢查等,這樣才能及早發現腎病,更能避免尿毒病的發生。

有的腎病最怕出現水腫,早發現,則“可防可控”,比如糖尿病腎病!

2.如何才能早發現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腎病分為五期,由於在糖尿病的一期及二期很難通過常規檢查發現,因此僅單純查尿常規及24小時尿蛋白定量來篩查腎病是不可取的,而應該通過檢查“尿微量白蛋白”或“尿白蛋白與尿肌酐比”等發現早期糖尿病腎病。

3.如能做到如下的三級預防,則糖尿病腎病可防可控!

0級預防

最明智的預防措施,控制發生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如超重、肥胖、酗酒及缺乏運動等等來防止或減少糖尿病的發生。讓自己患不上糖尿病,當然就不可能有後來的糖尿病腎病找上門來。

1級預防

一旦確診患了糖尿病,儘快通過綜合治療(包括生活方式改變及/或藥物治療),防止糖尿病慢性併發症如糖尿病腎病的發生。

2級預防

一旦確診患了早期糖尿病腎病(此時尚沒有顯性蛋白尿),在生活方式改變的同時,還必須通過綜合管理,如控糖、降壓(儘早使用沙坦類或普利類降壓藥)及治療微量白蛋白尿等,目的是防止出現顯性蛋白尿甚至大量蛋白尿階段的糖尿病腎病,從而儘可能減少糖尿病腎病導致的尿毒症的發生。

4.糖尿病腎病相關指標應控制達標

在做到如上幾點的同時,在治療目標需要個體化的前提下,必須使糖尿病相關指標控制達標:

①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

②餐後2小時血糖在10mmol/l以下;

③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

④血壓控制小於130/80mmHg。

腎為先希望各位朋友儘快行動起來,避免糖尿病腎病的發生,“我”也能做到!

文章來源於作者的《腎為先》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