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论二祖断臂与当今修行人的动机

#月薪万月-新作者扶植计划开启#

想必大家都知道二祖惠可的故事,他是达摩祖师的得意弟子。年青的时候博览群书,尤精儒、道,后来接触到佛法,有感深奥,遂有出家一探究竟之志。

也论二祖断臂与当今修行人的动机

出家后经过多年的钻研和实修,二祖仍未能有所领悟,后经高人指点,去拜达摩为师。当时达摩正在洞内闭关,二祖立于洞口,及至大雪没身,纹丝不动。这样有过时日,达摩怜悯其苦,遂问:‘’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

二祖流悌答曰:‘’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

达摩便告诉二祖,说佛是无上妙道,不是小德小智的人能够证得。言下之意便是你的诚心不够。二祖当然明白,遂取刀刃,以断左臂,以表决心。达摩有感诚心,才收了二祖做了徒弟。

之后的二祖便受了正法,终成了一代祖师。由此可见,二祖求法的决心有多大,他出家修行的志向有多高远。他只为了一个目的,便是成佛。

可是看看当今的出家人,他们的动机又是什么呢?难道也像二祖的求佛的坚定不移?我看也未必尽然。据我所知,出家人无外乎有九种动机:

也论二祖断臂与当今修行人的动机

其一,被逼。譬如《水浒传》里的一百单八将,他们大多是走投无路了,才逼上了梁山。还有社会的动乱,国家的腐败,造成老百姓无法生存,他们也只好厌世,只好反抗,所谓‘’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被逼出家也不例外。

被逼出家通常有四种情况:

〈一〉,被通缉。

1.正义2.邪恶3.非邪非正

〈二〉,生活所迫

1.压力大2.能力有限3.社会所迫

〈三〉,官府下令征收

这种情况只在古代非正常的国度里产生。

〈四〉,冤亲债主追讨

1.欠事2.欠情3.欠名4.欠利5.侵权

但不管何种情况被逼出家,都是内因不堪外因的胁迫所致。

第一种和第四种情况,任何时代都会存在。第二种和第三种情况,基本是在动乱时代。

当今和平年代,被逼出家已经很少了,但也不是没有。就拿被通缉来说,在我印象里记得,好像有一位所谓的大师,因强奸杀人被通缉,便逃到一个偏僻的小寺庙里出了家。这一逃便是十来年,还当了方丈。后来还是因为当地村民与寺庙产生山头霸占的纠纷,才引起官方政府的调查,这才破了破。

还有冤亲债主追讨的,倘此时他还不了债,债主追得他无处藏身,他也只好出了家。

当然了,当今社会是法制时代,国家对出家的条件是有严明限制的。比如那些有名的大寺庙,想出家也不容易。可是还有一些不起眼的小寺庙,也不正规,地处偏僻的穷山坳里,国家难以照顾,自然也就松懈了。于是有些所谓被逼的人,便钻了漏洞,做起了大摇大摆的和尚。

像这些所谓的和尚,他也想求佛菩萨保佑,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求成佛成道,那简直是痴心妄想。

佛也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这被通缉的杀人犯也能成佛么?倘如鲁智深这般行侠仗义的人,我相信,而且他之后也真的开了悟。倘是这恶魔般的杀人犯也能成佛,那成佛又有何意义?于我等善人又将置向何地?

其实不然,佛说的放下屠刀,是叫我们不要杀生。哪怕是一只小小的蚂蚁,也要生出怜悯之心,何况是人呢?唯有如此,才是成佛的门路。

也论二祖断臂与当今修行人的动机

其二,绝望。当一个人被这个世界打击得失去了信心,或是对生活失去向往的时候,他便产生了绝望。

绝望分为三种:

〈一〉.对世界的绝望

〈二〉.对他人的绝望

〈三〉.对自身的绝望

绝望是可怕的,它能摧毁人活下去的勇气。当他对世界绝望的时候,他便想摆脱这个世界,或是走向绝路去死,或是走向心灵世界去聊以自慰。这种绝望是极端的,他也不可能在极端的世界里,去获得他想要的生活。因为这本不是一种信仰,只是一种扭曲的变态。

倘若是对他人的绝望,那他的眼里,便容不下一粒沙子。他爱挑骨头,他爱挑刺,他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却也未曾想过他也有缺点。

当挑得越来越多的时候,便如挑花眼的大小伙,便不想结婚了。他须要去看心理医生了,他本该去的,可他很固执,容不下别人插一句好话。这样的人只能活在自己的阴影里,孤芳自赏。他脱群,他不好客,他‘’鹤立鸡群‘’,最后只能被孤立。

当他无立锥之地的时候,他便想到了出家。这样的人的出家,也只是跳入另一个不自在的天地里。

对自身的绝望,那便是生不如死的感觉。他痛恨自己,他怀疑自身存在的价值。他也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在他身上看不到,丝毫积极向上的生机,便如一段枯槁。他只祈盼天使的出现,他也沉浸在岁月的埋葬里。

绝望的人是可悲的,因为他不能正确的看待自己的三观,只是一味的索取,或是消极的等待。正如鲁迅先生说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带着绝望的念头去出家,只能让他在寺庙里更加的绝望。

也论二祖断臂与当今修行人的动机

其三,逃避。当人遇到困扰或纠缠,而无力解决的时候,便想要逃避来面对。

逃避分为五种:

〈一〉.逃避责任

〈二〉.逃避义务

〈三〉.逃避情感

〈四〉.逃避现实

〈五〉.逃避虚无

人生在世,或多或少都有他一定的责任所在。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该挑的也要挑,而且还要挑得起,放得下。倘若遇到一点难事,便推卸责任,这人世间的事情,又谁来完成呢?国家兴亡,尚且匹夫有责,更何况关乎自身利益的事情。对人许之以责,就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样于国于民于己都有好处。

可总有人拍拍屁股就想走人,或是想去世外桃源,或是出家当和尚,这都是玩世不恭的人。

义务也是一样。虽然人有自私的权利,可仁义道德总要顾及吧,不能扔了父母又弃家,只图自己一世快活。当然不排除尚有追求真理的人。譬如近代高僧虚云,他便是舍小家而成就大家,舍小孝而成就大孝的。

世人常说:‘’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可怜这情字难解,也让人头疼,便有人图个自在,快刀斩乱麻,把它削得个干净。果真能削得个干净么?为了真理而削,那当然再好不过了。倘若只是逃避一时,也终不会凑效。

更有甚者,便想逃避现实。觉得现实的残酷无情,觉得现实的枯燥无味,觉得现实的俗不可耐。便想去出家,便想去过那种虚无缥缈的生活。

孰不知,这虚无的东西,比现实的东西更加无趣。现实的东西尚有得把玩,而虚无的东西,竟让人失去了支撑。

逃避虚无正好相反,以为另有一个现实,以为出家才是最真切的。

出家没有错,虚无也没有错,可现实不是另有一个,也不是只在出家里。现实无处不在,虚无也无处不在。倘不带着逃避的面对,它们无不时刻的关爱着你。

也论二祖断臂与当今修行人的动机

其四,混饭吃。说到混饭吃,也算是一种能耐,至少能养活自己,也许还能混出个人模狗样。

他不像被逼的无奈,也没有绝望的悲观,也无逃避的不负责任。只是悠哉游哉的活着,倒也有几分好心态。

只是他无所追求,只是尸位素餐的装装样子。因为他本无心出家,只因身无伎俩,又好吃懒做,在红尘里讨个生活也难,由此便出了家。他无暇看经,也不明了出家的何为,就是为了填饱肚子。偶尔也会偷个懒,遛下山去偷个腥,抹个肉的,且美其名曰‘’会享受‘’。

这样的人出家,也算是给寺庙添了几分生气。可终究这混饭吃的名头不好,也只能做个草包,撑死到棺材里去。

也论二祖断臂与当今修行人的动机

其五,养老。尤其在当今和平发达的年代,养老便成了,老百姓最关注的事情。因为现在的老年人口越来越多,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裕,活上一百岁,都不再是一个梦。‘’人生七十古来稀‘’的现象,也不复存在。

可养老毕竟是个棘手的问题,如何解决,各有各法。养儿防老便是最常见的了,那无儿无女的鳏寡老人,又将如何呢?国家针对这个问题,便推出了养老院,还有一些优待福利。可有人偏不要这福利,他也不结婚或是结不了。待到老时,他便把自己献给寺庙,且美其名曰‘’发挥余热‘’。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或许也有,但志在修行,是否为时已晚?倘若真为修行,那也无可厚非,毕竟修行老少皆宜吗。可他偏不是修行的料,迈着老态龙钟的步伐不说,一副以老卖老的得意样,还真把寺院当成了养老院。

衣来张手,饭来张口的自在生活,谁不想要?可这毕竟是在寺庙。寺庙是何等地方?那是修行的地方,是出离生死,追求真理的地方。可这神圣的庙堂,竟让世俗的风气给腐蚀了进去,不觉让人唏嘘不已。

也论二祖断臂与当今修行人的动机

其六,为名。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指着长江里的船只问高僧,‘’那河里有多少只船?‘’,高僧答道,‘’两只船,一只名,一只利。‘’。可见名利于世人的重要。

这本无可厚非。这人世间要讨生活,自然少不了这名利的装点,看破名利那是出家人的事。可有人既要出家,又要名声,那就有点不好了。

我且问他要这名声做啥?难不成光头上的虱子更好看?他当然不会去明目张胆的要了。他且很会伪装自己,他借着名的梯子往上爬,混成了方丈,混成了高僧,混成了让人敬仰的大德。

他也有一肚子的墨水,能说会写,能宏佛法,还能为寺院多添香火钱。可他忘了,他终是一个博取眼球的知解宗徒。难道还要让当年的六祖,像骂神会一样的骂他不成?可有人便是恬不知耻,还一脸受用的像是嘴上抹了蜂蜜。

也论二祖断臂与当今修行人的动机

其七,为利。司马迁在《史记》里写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是人们生活的根本保障,没有了利,人也就没有了动力。古人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要是正当的进取,自然是多多益善。

儒家思想提倡,‘’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可见利多了也是好事,可以造福一方百姓,留一个乐善好施的美名。

可有人只顾自利,混进那清静道场,披着袈裟去接受信男信女的供俸,还大言不惭的说是为信众植福田。

他果真为信众植福田么?他自己对佛法都一知半解,却在那里挂羊头卖狗肉。这样的为利而来的出家人,怎能为信众植福田?他不过是在名利道场里走一遭,觉得信众好受骗罢了。

一个真正为真理而出家的人,他是不会贪图所谓的名闻利养的。他的用心只在早早的开悟,能够多多的惠及众生。

也论二祖断臂与当今修行人的动机

其八,好奇。还有一种人是因为好奇才出的家。他觉得佛教里的东西很新鲜,便想进来玩一把。他也喜欢佛经,他也参禅打坐。可常常受着好奇心的牵引,剃头挑子一头热。觉得某一刻有启迪或是有感应了,便异常的精进,誓有不探究竟不罢休的气势。可一但没了进展,便像泄了气的皮球,只剩一张皮了。

这样的好奇,是不会持久的,就如同小儿的梦,在一天天的变化,没有一个稳固的模式。他也知道某一天不再好奇了,他也便不再做梦了,便从幻境里退了出来。

抱着这样的心出的家,也终归是走走停停,永远也到达不了目的地。

也论二祖断臂与当今修行人的动机

其九,成佛。我想这是天底下任何人都神往的事。不管是出家人还是未出家人,都会觉得成佛是多么的伟大。可是成佛的不易,也是事实。几千年来的婆娑世界,也便出了一个释迦牟尼。

可正因为得来的不易,才越发彰显其伟大。佛教里的四宏愿偈写道‘’佛道无上誓愿成‘’,我想这是每一个众生都该发的宏愿。

唯其难成,才有成的必要。因为佛在心中,只要用心体会,总有那成佛的一天。

倘若抱着成佛而出家的人,那才是真正的修行人,他才对得起他身上的袈裟,他才受得起信众的供俸。

也论二祖断臂与当今修行人的动机

且看那二祖为法断臂的决心,那可是何等的惊天地,泣鬼神。倘不如此,又岂能轻易而得?诗曰:‘’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说得便是这个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