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卖的不是红薯,是一份乡愁,另类销售思维打造品牌

作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今年,重庆市彭水县启动“互联网+”销售模式全力打造品牌农产品——“彭水红薯” ,助推彭水薯业发展提档升级,促农增收。

电商卖的不是红薯,是一份乡愁,另类销售思维打造品牌

从8月23日的第一届红薯手挖节起,邵江涛每天在朋友圈不定时不定量地发送关于“彭水红薯”的动态,大家都称他为“红薯代言人”。

“我们县红薯种植规模大,一旦市场打开,供货能力是能够跟上的。”县商务局副局长汤天应表示,选择打造“彭水红薯”绝非偶然,而是势在必行。

电商卖的不是红薯,是一份乡愁,另类销售思维打造品牌

据了解,我县拥有耕地面积162万亩,有近400年的红薯种植历史。近年来,我县着力打造“中华薯业强县”,每年种植红薯30万亩,39个乡镇、街道覆盖面达100%,基地重点乡镇22个,种植农户达8.7万户、39.15万人,年产鲜薯45万吨。

电商卖的不是红薯,是一份乡愁,另类销售思维打造品牌

随着我县农村淘宝、农村电商逐步壮大,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也日益成为“互联网+”时代下,我县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电商卖的不是红薯,是一份乡愁,另类销售思维打造品牌

“于是3月份我们申请注册‘彭水红薯’地理商标,8月起我们就开始了一系列的营销策划,并通过‘彭水赶场’平台发动全部商家,全网主推‘彭水红薯’,同时对每单红薯进行销售补助。”汤天应告诉记者,随着“彭水红薯”的走红,越来越多的第三方网购采购方也主动来恰接“彭水红薯”的销售。截至目前,全网销售“彭水红薯”近20万单,共100万余斤。

24个小时直达重庆

11月28日,在“彭水红薯”的物流集散中心——电子产业园,十几名工作人员正在有序的打包红薯,个个干劲十足,手法熟练。

电商卖的不是红薯,是一份乡愁,另类销售思维打造品牌

“我们卖得最多的时候就是‘双十一’这天,有6000多单!” 网货中心负责人陈小川说,自从“彭水红薯”走红以来,每天都会有惊喜,但是最让人振奋的就是天猫怡康美食旗舰店1小时爆单1321单,目前全网平均每天销售红薯2000单左右,每单红薯分为5斤装或9斤装。

当问及谁的打包速度最快时,“可能就是我了哟!”陈小川说,他能在两分钟之内完成红薯的精捡、称重、封箱。

电商卖的不是红薯,是一份乡愁,另类销售思维打造品牌

对于每天如此多的订单,工作人员表示是在意料之中的,所以“彭水红薯”在前期策划中做了充足的准备:积极与全县各乡镇的电商进行恰接,为“彭水红薯”组织货源。同时网货中心还派出工作人员分4条线路,网络式的收购红薯。

“沿线一天要跑好几个乡镇的,每次都要收5至6吨红薯回来!”

电商卖的不是红薯,是一份乡愁,另类销售思维打造品牌

“整个物流速度是很快的,12个小时同城配送,24小时直达重庆主城。”陈小川说,每天的快速发货既能提高服务的满意度,还不会造成库存积压。

 让“乡愁”化在红薯里

陈容,黄家镇人,年少时出门打拼,背井离乡20年整,如今她与丈夫在浙江一大学城开餐馆,逢年过节才有机会回一趟家,陈容特别想吃一些家乡的土味。

电商卖的不是红薯,是一份乡愁,另类销售思维打造品牌

“当时一看那个红苕,漂漂亮亮,而且还是彭水的,就果断下单了……”就这样一单接着一单的“彭水红薯”化了陈容的思乡之情。“就是自己记忆中的味道!”

大多数人网上买红薯是出于网络购物的一种习惯,但是购买“彭水红薯”更多的就是出于乡愁,她们吃的不是红薯,吃的是一份乡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