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祖安人”出沒,能為“亞文化”帶鹽嗎

不久前,一位詩人在網上發表了一首詩歌,有網友卻以汙言穢語回應,詩人對此回覆道:“這是討論詩的平臺,不應使用語言的暴力。我從此關閉詩和詩的評論區。”應該說,文化間的交流素來講究包容,觀點相互激盪也理應受到尊重,但形如“祖安文化”(以網絡粗口為核心的網絡亞文化)在網絡空間的肆意生長,引起了不少人的反感。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件事。

雖然被冠以“文化”之名,但“祖安文化”可一點都不斯文,相信很多人對其也一無所知。實際上,“祖安”一詞源於一款競技遊戲的服務器大區,經過不斷地曲解、渲染、發酵,逐漸成為對噴、罵人、說髒話的代名詞,由此產生了一些說話粗鄙低俗、擅長語言暴力的“祖安男孩”“祖安女孩”。這種現象,破壞了語言表達和交流規則,還造成了輿論場域的撕裂和衝突,更以汙言穢語荼毒了成長中的青少年。


(轉)“祖安人”出沒,能為“亞文化”帶鹽嗎

圖源:虎嗅網


如何看待“祖安文化”?共識一目瞭然,相信沒有人會希望生活變得如此乖張暴戾。然而,由此帶來的對“亞文化”的思考,卻足夠複雜而深刻。有網友做了一個系統總結,認為目前至少可以劃分出10大類72種不同的亞文化群體。你喜歡漢服,我愛美妝;你看動漫,我追網文;你醉心運動,我痴迷技術……無限可能的青春、無限可能的網絡,共同構成了無限可能的世界。

在今天,蓬勃向上的時代足夠包容,向陽生長的土壤足夠肥沃。“次元壁”時不時就能破圈,小眾文化博得更多的關注,不少甚至進入了更多的主流語境。不管是奇幻、古風,還是朋克、土味,你的“一己之好”,都能找到生存的一席之地,尋到“愛著你所愛”的同路人。誰說“亞文化”一定會離經叛道、格格不入?只要健康向上,就能沐浴陽光、滋潤雨露。可以說,文化就像一條奔湧不息的長河,有主流自然也就有支流,每一滴水都能乘風破浪、激流勇進,最終奔流入海。

但是,如“祖安文化”之流所掀起的浪花,依然讓人心生警惕。有人把亞文化比作一堵密不透風的牆,當你置身其中,覺得每個人的行為都很正常;當你置身事外,對這群人的做法百思不得其解。這種認識有一定的道理。只不過,不是所有的小眾文化,都能以“社會亞文化”自稱,那些以無知為傲的群體、以粗鄙為榮的圈子定然不在其列。實際上,良好的興趣愛好,是成長的推進器、生活的增味劑;不良的癖好嗜好,是思想的迷魂湯、道德的致幻藥。甚至可以說,既能樂在其中獲取養料,也會陷在其中受到侵蝕,這種“不穩定感”才是“亞文化”最真實的一面。

由此而言,找尋圈子的入口固然很重要,但打開新世界的大門後該何去何從更為關鍵。事實上,亞文化與主流文化的關係,沒有想象得那麼疏離;亞文化與糟粕文化的距離,也沒有意料得那麼遙遠。對任何亞文化群體而言,沉迷特立獨行的支線任務,也不能忽視現實生活裡的主線劇情;專注“我的地盤我做主”的私人領地,也必須提防刻意迎合自我的假象亂象。

要知道,七色光芒亮麗閃耀,但如若背離了基本的倫理價值,恐怕只能是暗黑了。

這正是:

年紀不大,張口就罵。

無知無識,難稱文化。

來源 | 轉載自人民日報評論 作者 | 盛玉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