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之武退秦,想不戰而屈人之兵,要善於抓住對手的痛點

燭之武退秦,想不戰而屈人之兵,要善於抓住對手的痛點

燭之武智退秦師


燭之武退秦

魯僖公三十年九月十三日,晉文公和秦穆公聯合攻打鄭國,晉軍駐紮在函陵,秦軍駐紮在汜水南面,把鄭國圍在中間。

鄭國原本就是一個小國,一直在夾縫中艱難生存,現在被兩個大國圍攻,可以說是危在旦夕了。

鄭國的國君慌了神,早已六神無主。

這時,大臣佚之狐對鄭文公說:"國家已經很危險了,如果派燭之武去見秦國國君,秦軍一定會退去,國家一定轉危為安"。

鄭文公聽從了佚之狐的建議。

但是燭之武卻推辭說:"我年輕的時候尚且比不上人家,現在老了,更做不了什麼"。

鄭文公說:"我身為國君,沒能任用賢能,埋沒了人才,現在國家危急了才想起你,是我的過錯呀!然而,鄭國如果滅亡了,對你也沒有好處呀!"

於是,燭之武答應試試看。

燭之武退秦,想不戰而屈人之兵,要善於抓住對手的痛點

秦軍、晉軍進攻路線圖


鄭國被包圍了,不敢開城門,到了夜裡,鄭國人用繩索拴住燭之武,從城牆上慢慢把燭之武吊下來,也是這貨命大呀,沒被敵人亂箭射死,否則歷史就要改寫了。

燭之武趁著夜色,去說服秦穆公。

"大王呀,現在晉國和秦國聯合圍攻鄭國,鄭國知道自己要滅亡了,如果這樣做對秦國有利的話,還是值得的。可實際上,晉國離鄭國近,秦國離鄭國很遠,鄭國一旦滅亡,鄭國所有的土地必定歸晉國所有。秦國爬山涉水,廢了老大的勁兒卻一點兒好處沒撈到,反而為晉國做了嫁衣。況且,以晉國的貪婪,必定今天在東邊滅了鄭國,明天就會在西邊侵犯秦國,一天天強大起來。如果秦國今天和鄭國講和,明天秦國有事路過鄭國,鄭國一定念及恩情,作為東道主,盛情款待大王和使者,對秦國有百利而無一害。"

秦穆公聽了燭之武的話,非常高興。於是,秦國與鄭國訂立盟約,派大夫杞子、逄孫、楊孫駐守鄭國,自己領兵回國了。

晉國一見失去了盟友,自討沒趣,只好領兵灰溜溜地退回晉國去了。

燭之武退秦,想不戰而屈人之兵,要善於抓住對手的痛點

崤之戰示意圖


弦高犒師

秦國其實對鄭國的土地一直戀戀不忘。

公元628年,晉文公病死,他的兒子襄公即位。

秦穆公趁機派兵,借道晉國,攻打鄭國。

可是,秦國的情報工作實在做得糟糕,秦國兵馬過於招搖,剛一進入鄭國境內,就被鄭國的牛販子弦高知道了,他急中生智,一邊派人通知鄭國調兵防範,一邊假冒鄭國的使者,到晉國軍營犒師。

弦高說道:"我是鄭國的使者,大王知道秦國軍隊遠道而來,不敢怠慢,特地命令我帶上微薄的禮物先行來犒勞大家,隨後還有更多豐盛的禮物送到"。

燭之武退秦,想不戰而屈人之兵,要善於抓住對手的痛點

弦高犒師救國


說完,獻上熟牛皮四張和肥牛十二頭,草料若干。

晉國的孟明視對手下說:"我們原本打算偷襲鄭國,現在鄭國早有準備,偷襲的計劃泡湯了。"

說完,就帶領軍隊,班師回朝。

晉襄公初登大位,見秦國如此目中無人,把晉國當菜市場了,想來就來,想走即走,不包頓餃子吃都對不起大秦。

就在秦國軍隊必經的東、西崤山埋下重兵,等著秦軍鑽"口袋",一舉把秦軍包了餃子,還俘虜了孟明視、白乙丙、西乞術等大將。

燭之武退秦,想不戰而屈人之兵,要善於抓住對手的痛點

崤之戰,秦軍被包了餃子


不戰而屈人之兵

要想不戰而屈人之兵,必須得權衡利弊,善於抓住對手的痛點,權謀才會成功。

在第一個例子中,燭之武通過權衡利弊,把鄭國滅亡前後,秦國的利益進行對比,讓秦國以為費力不討好,才主動放棄攻打晉國。

而第二個例子中,弦高抓住敵人想偷襲的心理,讓敵人誤以為計劃已經暴露,從而放棄計劃,權謀才會成功。

然而最主要的,還是要有強大的實力,否則,能忽悠一時,等到對手醒悟,權謀還是會失敗。

燭之武退秦,想不戰而屈人之兵,要善於抓住對手的痛點

不戰而屈人之兵


參考資料:《中華上下五千年》《三十六計經典故事》《左轉》

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2020年11月25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