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祖先为什么要离开树上来到陆地上生活呢?

偉大的時代


(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的变化)

人类的祖先曾经生活在树上,这是考古学、生物学、人类学、解剖学、遗传学等等,总之,是多门科学证明了的。

稍微认真地了解一下这些学科的知识,便不难知道这件事不假。

那么,这些“祖先”,为什么不继续住在树上,非要下地呢?有人说,陆地上的食物更多。

也对。但当时的这些“祖先”,并不是“贪图享受”才见异思迁的,而是被“生活所迫”,不下地,整个种群都可能不复存在了。

从树上下到陆地,是形势所迫,万般无奈,这就叫“自然选择”。

现在的人类,叫“智人”,属于动物界的“人科”。

(郁闷的黑猩猩)

“人科”作为一个动物种系,与其他动物截然分离,发生在大约500万-800万年前。

在距今约800万-1600万年前,非洲是热带雨林气候。整个非洲,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森林的树上,居住着很多猿类动物,它们吃住都在树上。

后来,气候逐渐变化,热带雨林也迅速退缩,在距今800万年的时候,非洲进入了稀树大草原阶段。

森林面积大大缩减,首先是树上的食物,远远不足以满足原来所有的古猿类种群了。

这个时候,一大批古猿,只能下到陆地寻找食物,但为了躲避凶猛的大型食肉动物的袭击,夜晚仍然回到树上居住。

下到陆地的古猿,逐渐学会了直立行走,被称为“南方古猿”。

仍然吃住在树上的古猿,就是现在黑猩猩的祖先。

(南方古猿模拟图)

“南方古猿”,是“人科”的最早成员。而黑猩猩,就仍然属于猿了——这是“人科”与古猿的分界点。

“人科”产生之后,又经历了数百万年。这一期间,一方面,气候在继续变化,“南方古猿”也在分化——主要是分化成了两大支,一支,身体比较粗壮;另一只,身体比较纤细瘦长。

大约在距今250万年的时候,冰期从北半球袭来,气候越来越干燥,稀树大草原进一步演变,非洲大部分地区,便成了灌木大草原。

这个时候,黑猩猩们,继续随着萎缩的森林退居到远方。

很可能,纤细瘦长的南方古猿争斗不过身体粗壮的南方古猿,只能更多时间呆在陆地,逐渐地完全不回到树上了。

而身体粗壮的南方古猿,虽然独占了晚上睡觉的树林,但随着树林面积越来越小,又没有像纤瘦南方古猿那种被迫学会的在陆地生存的本领,在距今100万年前,逐渐消亡了。

从500万-800万年前,“人科”动物的产生,到200万年前“人属”动物的形成,这期间到底经历了无数代怎样残酷的挫折磨砺,现在的人们很难知道了。可以肯定的是,绝大多数的“南方古猿”们,都在与环境的搏斗中“献身”了,只有极少数走到了最后。

(尼安德特人复原图)

但是,这也带来了“升华”——“人属”产生了,而且,“人属”中的一支,走得到了现在,这就是被称为“人类”的“智人”。而“智人”的堂表兄弟姐妹——尼安德特人、梭罗人、丹尼索瓦人、鲁道夫人、匠人等等,他们全属于“人属”,也都消亡了。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这就是“自然选择”——在残酷的生存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选择”。

以色列牛人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第一章的第一句话即说——“人类:一种也没什么特别的动物”。

真的是,人类,不是怀揣着上帝赋予的崇高使命降生的。当然,更不是和地球的生命一样有近40亿年那么长。也不是更聪明的外星人派来的。

人类,是在生物界、动物界的发展中,通过“自然选择”偶然诞生的。

这不是说,“人类”没有经过自己的“努力”。从树上下到陆地,这就是巨大的努力——只是这种努力纯属迫不得已。

黑猩猩们没“努力”,但是,当它们讪笑南方古猿下地学会了直立行走“样子真丑”的同时,也就决定了它们尽管经历了千万年之久,现在最好的待遇,是坐在动物园的假树枝上,让讥笑过的后代们指指点点地观赏。

后来,粗壮体的南方古猿也曾占过上风——晚间睡在树上,安全的多,当其眼见树下的瘦长型南方古猿被猛兽猎杀时,不知道有没有幸灾乐祸的念头。可是,纤瘦的南方古猿在残酷环境下,反而愈加坚强,而且学到了更多求生本领。当没有足够的树木作为粗壮型南方古猿栖身的时候,它们反而极大地不能适应适应环境最终灭亡了。

(尼安德特人和智人复原图)

再后来,尼安德特人也是身高体壮,脑容量甚至超过智人,最后,他们也被智人取代了。

理想很丰满,可现实太骨感。走到现在的智人,真要很好珍惜这不容易形成的局面了。


一老沈一


生物都是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人类的演化历程也是一样的,在数百万年前人类曾在树上生活了千万年,大约在250万年前,地球进入第四纪冰川,全球气候变冷,非洲的大批森林消失,取而代之的就是草原,于是人类祖先开始适应草原生活,并学会了直立行走。

人类祖先

人类最早可以追溯到300万年前的猿人,比如号称“人类之母”的露西少女古人类化石,就生活在距今320万年以前的非洲,露西少女的骨架已经有直立行走的特征。



更早之前的人类祖先只能称作“古猿”,确切地说古猿已经不是人了,更早些的古猿,生活在原始森林当中,那时候非洲大部分地区都是森林,人类的祖先就生活在这里,古猿的形态就类似现在的大猩猩,他们利用强有力的四肢在树上活动,躲避大型食肉动物的攻击。比如有一类古猿称作“森林古猿”,生活在距今2000万~500万年前。

第四纪冰期

然而在距今200万~300万年前,地球进入第四纪冰期,两极寒冷的冷空气向低纬度扩散,使得全球气候变冷,高纬度地区被冰雪覆盖,低纬度地区温度骤降,这一过程持续了200多万年,直到2万年前才结束,人类演化出高等智慧也主要是这一时段。



首先,全球气候变冷,导致全球森林大面积萎缩,大型树木接连死亡甚至灭绝,非洲的森林逐渐演化为草原和沙漠,当时生活在非洲森林中的人类祖先失去了森林的庇护,开始适应草原生活。

与森林生活不同的是,草原中食肉动物的危险性更大,人类祖先在草原中为了及时发现危险,开始用后肢的力量站立起来,最终逐渐学会了直立行走,这是人类进化的一个里程碑,因为直立行走大大解放了双手,而双手的创造力是无限的。

所以说第四纪冰期彻底改变了人类,人类也逐渐向全世界迁移,其中现代人类的共同祖先智人,在十万年前战胜了尼安德特人,最终成为胜利者,也有研究表明,现代人也存在部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说成智人同化了尼安德特人更合适。

其他可能

关于人类的演化还有很多谜团未解开,第四纪冰川让人类走出森林是比较普遍的说法,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解释,比如科学家在海底发现了260万年前,一颗超新星抛洒出来的同位素铁-60,于是诞生了另外一个说法。



说这颗超新星由于距离地球足够近,超新星爆发产生的大量高能粒子撞击地球大气层,引发电离层的频繁放电,诱发大规模的闪电,从而引发长时间的森林大火,使得非洲森林逐渐变为草原。

我的内容就到这里,喜欢我们文章的读者朋友,记得点击关注我们——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看看如今的猴子、猩猩,蹲在树上吃树叶果子,日子不要太幸福。可人类却舍弃这样的生活,来到地面上寻找新的生存环境和食物,原因在于人类最初是生存竞争的失败者。

首先应该说的是,如今所说的人类只是指已经进入晚期石器时代、起源于非洲的现代人类种群,早期的演化历程中的各种物种只能说和人类直接或者间接的亲缘关系,早期的猿人、直立人都有相应的称呼,从生理结构等方面看它们都不是人类。不过如今的科研至少已经证实人类是由非人类的祖先演化而来,物种繁衍的过程中会遇到数量增加的问题,带来的是食物、栖息地的不足,于是它们就需要展开激烈的生存竞争,就像现在猴子群体一样,猴群中会有一个类似于猴王的强大存在,是通过斗争出现的,它可以决定群体中个体的数量,会选择性地将一些个体驱除,以便更好地保存种群的生存和繁衍。

这也是进化论强调的事情。进化的基础在于种群,只有种群中那么多数量的个体才能产生更多的突变,其中一部分可以随着繁衍遗传,进而改变种群的适应性,在外部环境的压力下,生物种群的基因被选择,不适宜环境的逐渐消失,剩下的就是适应环境的个体,在环境中再次发生类似的生存选择。这也是有些物种体型很大的原因,首先是因为它们的食物非常丰盛,可以支撑较为庞大的群体,而动植物都有被捕食的风险,于是有些物种的体型越来越大。蓝鲸、大象都是这样的情况,原本数量都比较大,而且食物很充足,保证了群体的数量,只是如今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数量逐渐降低。

早期的人科人属的动物进化也是这样的历程,古猿脱离了原本食物充足的树上的生活方式,来到了地面之上,最大的因素可能就是因为人类始祖是生存竞争的失败者,由于种群数量的增加,在种群内的生存竞争推动下不得不来到地面生存。而大约400万年前,古猿已经比较适应地面的生活,出现了阿法地猿等已经可以直立行走的古猿,大约300万年前,下肢构造更适宜直立的露西少女出现。但是当时的古猿的个头都比较小,直立起来也就一米多一点,露西少女的骨骼断裂情况更是表明它很可能是在向高处爬的过程中失足坠下而死亡,可能是为了躲避天敌等因素。早期的古猿或者直立人生存并不顺利,一度在灭绝边缘,它们个子小、肌肉弱,且尚未掌握火的应用和石器的制造。

生存竞争的失败使得人类祖先不得不来到地面上生存,相应地面临的生存选择压力更大,环境持续地对古猿进行选择导致古猿适应性的改变,它们逐渐地拿起树枝石块作为武器,探索未知的领域,寻找新的食物和可以制作武器的材料,某个时段基因的突变导致脑容量迅速增加,人类祖先的工具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制造了更为锋利的打制石器,掌握了火焰的应用,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手足逐渐完全分工,完全适应了直立的行走方式,手被解放越来越灵活,可以制造更多种类的工具。在脑进化的基础上,人类祖先对自然的思考促进了大脑的发育,武器使用使生产力增加食物充足,又给了脑演化的物质基础

而其余的灵长类种群,旧世界的猴子因为脑皮层发育不足,没有高智商,像狐猴、狒狒等依然蹲在树上或者地上,搞口吃的都很难;新世界猴子和猩猩大脑演化出皮层,但是由于早期是生存竞争的成功者,蹲坐在树上树下食物充足,不需要四处迁徙寻找新的生活领地,因此面对的环境压力比较小,如今美洲都还缺乏灵长类动物的化石,而人类的足迹却遍布亚欧,不得不说是生存竞争教给人类要适应环境、从环境中学习,最终从千万种物种中脱颖而出。

总之,人类演化至今和早期灵长类动物的数量有关,数量太多常导致种群内部的斗争,往往是斗争失败的被赶出种群,在其他的地方继续演化。而地理隔离导致原本的生物种群缺乏生殖交流,而基因突变随时发生,地理隔离的结果是生物都相对独立地演化,总有一日生殖隔离大到无法再进行时生殖交流,新物种得以产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