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美國人最不怕的是糧食問題?NO

​疫情之下,美國人最不怕的是糧食問題?NO

文/大樹維維安

經觀財經眼專欄作者


“如果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全世界;如果控制了糧食,就控制了全人類”。


這是上世紀70年代,某位曾克服困難創造性訪華,一舉打破兩國關係堅冰的前美國國務卿說過的一句經典名言。


倘若基辛格知道事實的話怕是要坐不住了。


今年的石油和糧食,打臉的不僅僅是基辛格這樣經驗豐富的前朝政治大腕,而是整個“美國控制論”的忠實擁躉。


誰說控制了石油,就能讓全世界欲罷不能?

誰說控制了糧食,就能讓全人類唯唯諾諾?


面對小小的新冠病毒,呼天搶地的美國一樣也沒做到。


​疫情之下,美國人最不怕的是糧食問題?NO


曾幾何時,從最大原油進口國一口氣幹成最大原油出口國的老美,是從庫存賬面上把石油牢牢“控制”住了——慣於長臂管轄中東“油事”,控制全球增減產步頻,玩消息,鬥心理,改數據,芝商所幾乎成了美國在操縱國際油價上坐莊的天然後花園。


但,控制的了產量又如何?美國人卻沒計算到需求的大幅滑坡。


負37美元——這是5月美原油期價的交割價,美國人一門心思“控制”的結果就是讓頂著政治目標鬥勇鬥狠的自家頁岩油商賠了個底朝天,好生諷刺。


至於“控制”糧食以“軟禁”全世界人口,這就有點為難現在的老美了。


美國的小麥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11%,居世界第三位,出口量佔33%,居世界第一位。水稻產量佔2%,居世界第十,出口量佔16%,居世界第三位。大豆產量佔35%,居世界第一位,出口量佔67%,居世界第一位。棉花產量佔18%,居世界第二,出口量佔24%,居世界第一。


單看這些輝煌的數字,你可以感受到被美利堅高度工業化後的農業牢牢支配的恐懼。


因此有人說了,美國人怕沒口罩,沒呼吸機,但總有一樣天不怕地不怕的,就是美國農業——對於全世界多數缺糧的國家而言,美國的農業就像美聯儲頻頻開動用來印刷美元的印鈔機一樣,幾乎可以無視一切不可抗力,無限供應,無限提振自家經濟。


事實之下,美國人真的那麼有底氣嗎?


恐怕未必。


還記得小學歷史課本上曾繪聲繪色的描述1929年大蕭條時期,國外的奶農“把牛奶倒進下水道”的經典故事嗎?


就在剛剛,這一幕歷史已經在美國重演,而且還是在老地方——威斯康星州。


​疫情之下,美國人最不怕的是糧食問題?NO


有關數據顯示,近期受到疫情影響,美國農產品加工日產量減少了超過1/3,豬肉加工更加嚴重,接近50%。


這些情況,說明了什麼問題?


當然,歷史不會簡單地重複,就此判斷美國經濟像歷史課本一樣再次陷入大蕭條,那也是言過其實——1929年的大蕭條,根源在於當時的資本主義制度分配權矛盾,而不是疫情這樣經濟上升週期中的不可抗力(現在的美國,轉嫁危機,應對經濟下滑的金融再調節能力不同以往,很難出現全局性崩盤事件。。。)


話雖如此,從威斯康星倒奶事件中我們依然依稀可以判斷,美國此次防疫失利的惡果開始顯現——消費能力和供應鏈,開始出現不可調和的矛盾。


先談供應鏈吧。


要知道,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美國擁有著全世界最高的糧食生產率之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美國為鞏固其全世界N0.1的農業龍頭地位,配備了強大的供應鏈用來支撐。


如果你仍然不清楚美國農業供應鏈的強大,那麼我只能大概的總結出一個比例來告訴你——世界上接近一半的小麥、三分之一以上的大豆、四分之一的牛肉、五分之一的玉米,以及牛奶、雞蛋等主要農副產品,均來自於美國。


在當今的國際糧食市場上有所謂“ABCD”四大糧商,美國ADM、美國邦吉、美國嘉吉和法國路易達孚,目前世界糧食交易量的80%,都壟斷性地控制在這四大糧商手中。


​疫情之下,美國人最不怕的是糧食問題?NO


四大糧商中,有三個都為美國人控制,因此你可以想象美國人在國際糧價的操盤上有多大的話語權。


但是,在當前大多數人都要家裡蹲的狀態下,現在美國的農業供應產業鏈,幾乎已經處於半癱瘓的狀態。


而糧食又具有很強的特殊性(不同於美國往北約盟友那邊強推的F-35,MQ-9B等高科技軍工產品,既不受疫情影響,甚至也可以用長協合同出售),如果得不到合適的加工和儲存,必然會導致糧食供應鏈的全面紊亂。


於是乎,威斯康星州奶農倒奶的一幕再現,其背後就是在美國成本廉價的牛奶產銷市場已經出現了供應鏈匹配失衡的局勢——一方面,國內的物流配送能力沒有中國那麼剛性(想想中國的外賣生鮮,社區送菜),遇到疫情這樣的不可抗力可能就直接垮塌了。


另一方面,這些低附加值的農產品也很難在流通受阻,復工不利的背景下順利走出美國國門,幫助美國農民回血(各國之間交通封鎖趨嚴,美國國內貨運物流復產率低,美國與周遭國家的貿易關稅餘波未消)。


那怎麼辦?


按照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尿性,只能選擇就地銷燬了——比如除了奶牛倒奶風波之外,美國的多家農場甚至在線直播,將玉米土豆碾碎了埋掉……


有人問,既然美國出口那麼強勢,那自然有國家對美國糧食的依賴性很強,美國完全不用擔心買家意願的問題啊?


就算國外也都是在封城的環境下蹲著,那麼飛機大炮可以先緩緩再買,該進口糧食填飽肚子,總歸是要進口的吧。


而且囿於疫情影響,另一個產糧大國俄羅斯前陣子剛剛宣佈了國內糧食禁止出口的消息,應該有利於美國這樣不搞糧食禁運的超級出口國才對。


圖:美國農業帶分佈情況

​疫情之下,美國人最不怕的是糧食問題?NO


話糙理不糙,但請注意了,現在雖然全球都缺糧,但大部分國家都奉行“主糧安全”的原則,也就是說該自給自足的基本上都能保證供應,至於進口多少副糧,釋放多少儲備糧,完全是根據經濟需要來決定。


比如日本雖然糧食自給率只有40%,但作為日本主糧的大米卻能穩定保持90%的自給率。而現在日本國內對糧食供應反響平淡,也沒聽到缺糧的聲音。


這個時候,是否要增配來自美國的進口份額,眾口不一,但從各國政府反饋的動態來看,並不積極。


而美國糧食的主要出口對象是哪些呢?


中國、日本、韓國這樣的東亞高人口體量國家,或者加拿大、墨西哥這樣見風使舵的鄰邦,以及部分舉手投足,關係緊密的海灣國家等等。


比如美國農產品出口量第一的玉米,最大買家是日本,第二的小麥相對比較平均,出口量第三的大豆,則銷往中國的最多。


這個情況下,美國未能和中國等國家提前修復好貿易關係是第一掣肘(疫情之下,直接打擊進口國的購買熱情),美國國內疫情防控節奏滯後於亞歐是第二掣肘(由於開工率低,美國黑土產區的部分農作物爛在倉庫裡也無人處理,而中國、日本等國家早已完成總體復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主產糧和儲糧能力)


至於非洲、東南亞等等真正缺糧的國家,他們受困於疫情下低消費能力的國情,同樣不會在短時間內加大對美國農產品的採買。


如此看來,部分美國政客試圖渲染一場全球性糧食危機,用來擴大對外出口彌補經濟損失的美夢要落空了。


一個簡單的數據就可以看出來,美國農業部週一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4月30日當週,美國大豆出口檢驗量為318,100噸,比市場預估的40-60萬噸要下滑了30%以上!


而把時間軸拉長到不受疫情影響的貿易摩擦時期,美國大豆針對第一大買家中國的出貨形勢就已經表露出積重難返的頹勢——2018/19年度迄今為止,美國對華大豆銷售總量(已經裝船和尚未裝船的銷售量)為1363萬噸,較去年同期的2867.8萬噸減少52.5%!


​疫情之下,美國人最不怕的是糧食問題?NO


這就是“世界糧倉”的困獸之鬥——並非產不了,而是銷不動。全球的剛需擺在那裡,而美國農業又因為疏於疫情防控,正在承受著時間成本的巨大煎熬。


有人說,美國不還有3億人口嗎?


只要美國政府持續給農民發放補貼促其保持生產意願,美國人自產自銷,把剩下來的一部分儲備起來不就得了?


這恐怕也非易事。


請注意,美國本質上不缺乏農產品,缺乏的是買家,美國做的是食品深加工這樣的“中間商”業務。而這項業務能夠順利開展下去的前提,就是買家和賣家保持供求上的均勢——這樣,美國的農業才能穩定有錢可賺。


但現在,這一條件連3億美國人都滿足不了。


疫情之下,美聯儲提供無限寬鬆的流動性,這就意味著美國國內的通脹可能全方位上行,首當其衝的就是農副產品,價格可能會在短期內飆升。


​疫情之下,美國人最不怕的是糧食問題?NO


而食物在疫情期間漲價之後,由於美國貧富差距比較大,相當一部分美國窮人會不願意購買而選擇坐等救濟,這又會增加了市場過剩的風險。


這樣,美國的農副產品下游經銷商很可能會承擔銷量下滑帶來的虧損。


縱使市場不過剩,美國的農民就能高枕無憂了嗎?


非也。


美國農業的上游——280萬美國農民,又該發愁了。


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近期美國生豬價格跌至2018年8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芝商所4月生豬期貨交易價格下降了約21%。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超市的“豬肉荒”連續發酵,豬肉價格在過去的一個月上漲了一倍多。


​疫情之下,美國人最不怕的是糧食問題?NO


這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由於泰森等知名肉聯廠發生聚集性疫情,導致無人加工處理,而上游供應又實在太充足,美國的養豬農民只能選擇棄豬止損,而下游的老百姓也只能在空空的貨架前“望肉興嘆”——實在買不起,更加買不到。


“豬肉荒”之下,美國的養豬戶卻如驚弓之鳥,這同樣是美國農業當下得勢不得分的怪象之一——某種居高臨下的絕對值真的可以給人以美國農業“無懈可擊”的幻覺。實際上,只要控制不住疫情,這樣根深蒂固的金字招牌也會破洞百出。


全體美國人請注意,這一屆威斯康辛州的奶農,又開始倒牛奶了……這一次,“不祥之兆”對美國農業的衝擊,會比1929年更慘烈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