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智”成城】疫情下的“大數據”思維助力社區治理現代化——甘泉街道

突如其來的疫情,對社區治理能力是嚴峻的考驗,社區是疫情防控抓實抓細最小單元,是疫情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關鍵防線。甘泉路街道是典型的老式居民住宅區,住宅多為80-90年代售後公房和早期商品房,60歲以上的戶籍老年人佔比46.61%,沿街899家店鋪既小又雜還散。可就是這樣一個老城廂,在這樣一次大考中,化危為機搭上了“信息化”這一班高速列車,讓“大數據”能量進一步迸發,穿越社區管理——社區治理——社區智理,讓生活這裡的居民感受到生活更便利、安全和美好。

一“約”到底,通過“線上增能”實現“線下減負”

2月2日始,上海市啟動第一輪口罩預約購買登記。街道為避免社區居民因排隊搶登記造成人員聚集,同時給奮戰在防疫一線的社區工作者減負,1月31日,與東方明珠公司合作,連夜開發“甘泉路街道口罩預約登記”小程序。2月1日,緊急召集居民區分層開展應用培訓,當即通過“普陀甘泉”微信公眾號向全社區發佈線上預約通道,同時號召居民積極轉發,還在轄區60個小區門崗處、1811個樓棟口、20個居委會門口張貼小程序二維碼。2月2日,口罩購買預約登記的第一天,推出線上登記和線下諮詢相結合的方式,居民在家動動手指即可直接線上預約,未出現程序卡頓;對於手機操作有困難的老年居民群體,發動小區黨員、樓組長、志願者特別是在職青年黨員志願者,在小區各主次幹道及門棟前設置接待點,幫助完成線上預約;對於行動不便的,採用電話登記,由居委幹部代為線上操作。已有預約登記記錄的家庭,在下一輪口罩購買預約登記時只需輸入同一預約證件號,即可直接提交生成登記號,無需重複操作,既方便了居民,也切實為基層減了負。前五輪口罩預約登記,街道實現了100%線上操作,推進情況平穩,累計發放預約券109914張,覆蓋家庭約4.3萬戶,積累了大量的居民有效信息。

二“碼”合一,沿街開放式門棟管控難題迎刃而解

為長效解決沿街開放式門棟安全管控難題,受疫情期間全市推廣使用“隨申碼”的啟發,街道主動聯繫“隨申碼”公司,嘗試通過支付寶大數據的形式,將“門禁碼”與“隨申碼”功能合二為一,在安塞小區14個沿街門棟試點安裝智能化實名制門禁(“小黑盒”),同步在門棟前安裝公安監控探頭。由居委會下發對應實物門禁卡,居民通過“隨申碼”與門禁碼綁定,待居委會審核數據後,即可開通日常出入權限,一次申領可重複使用。對於送奶工、快遞員、物業保潔等臨時出入人員,出入掃碼輸入實名制信息,填寫好進入樓道原由和身份類別,即可獲得當日臨時進出權限。在片區網格化管理中心後臺大屏上可實時查看門棟進出人員身份、時間、以及健康信息;還可通過公安監控探頭比對,精準識別人員特徵,確保居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了方便照顧老年群體進出,門禁保留了實物刷卡功能,居委幹部在下發實物門禁卡後還會上門手把手指導使用方法,讓老年人也能無障礙使用,讓居民感受到既安心又便利。

三“檔”並聯,探索形成“一網統管”的甘泉經驗

為實現轄區老年群體的精細分類和服務供需的精準對接,2019年街道深入開展了常住老年人口狀況和需求摸底調查,建立了65歲以上以及60—64歲獨居老人、純老家庭、老養殘家庭等特殊老年群體“一人一檔”民生檔案,並結合防疫工作契機得以完善。利用疫情期間口罩預約小程序、返滬人員信息登記和居民區上門排摸等多渠道採集到的數據,結合居委會日常居民信息登記臺賬,對居民信息進行逐一核對與補充,建立了覆蓋轄區4.5萬餘戶居民的“一戶一檔”家庭檔案。為有效實施沿街商鋪防疫精細化管理,在片區管理執法力量每日兩輪對轄區19條道路、899家店鋪進行滾動巡查的同時,對商鋪及其經營人員、經營狀況等信息進行核校,形成“一鋪一檔”營生檔案。為了充分利用現有的數據資源,真正讓數據跑起來,讓信息活起來,街道將“一人一檔”、“一戶一檔”和“一鋪一檔”相融合,搭建統籌整合、開放共享、協同使用的“幸福甘泉智慧社區信息化治理平臺”。

後續,街道將堅持“應用為要、管用為王”,在實幹中疊加數據,結合居民區大調研、“四百”走訪,職能部門業務辦理、執法檢查等日常工作,獲取更加完整、準確、動態及時的數據。在實戰中強化應用,聚焦“三個公共”職能,靈敏洞悉老年群體、困難群眾的情況變化,迅速捕捉服務需求,一網統籌各類資源,實現民生保障廣覆蓋、少重複、不遺漏;精細感知違法建築、群租、“三合一”、流動人口、市容環境等城市運行方方面面動態變化,發揮人與數據的交互作用,及時研判、聯勤聯動,實實在在解決群眾“急難愁堵”問題。在實踐中形成範式,為城市治理提供更多賦能手段,為基層切實減輕工作負擔,充分調動多元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做到實戰中管用、基層幹部愛用、群眾感到受用,推進基層治理進一步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智慧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