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严查的三大案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发生三大案呢?

红红火火讲历史


万历皇帝执政的的时期一直都被人们认为是明朝一个转折点,大多数都认为明朝正是在万历年间由盛转衰,而明末三案这三件本不重要的事,却正式标志着明朝的衰败,三大案之后的明朝从此一蹶不振,直至灭亡。

一.梃击案

梃击案始于万历年间的国本之争,万历皇帝和大臣因立太子而引起朝廷争辩(万历帝长子朱常洛为太后宫女王氏所生,极受冷遇;而宠妃郑贵妃所生皇三子朱常洵为万历帝所钟爱,郑氏与万历帝“密誓”立常洵为太子)。

当时朝臣依据太子立嫡,无嫡立长的宗法继承制力据,但万历帝总以各种借口拖延,直至皇太后施加压力,始于万历二十九年册立朱常洛为皇太子,同时也封朱常洵为福王,藩国洛阳,这就是万历朝围绕确立太子争论了15年的“争国本”斗争。从万历二十九年至四十二年,又斗争了13年,直至福王离开北京赴洛阳就国才真正确立了朱常洛的太子地位,万历也在国本之争开始后消极,以至于最后30年不上朝,但宫闱的权力之争仍未停止。当也有一部分认为,万历之所以迟迟未立太子是为了制衡朝廷势力,在古代这种讲究帝王心术的时代,这种考虑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历四十三年五月,宫外男子张差手持木棒闯入大内东华门,一直打到皇太 子居住的慈庆宫,后被内监捕获。对张差梃击太子宫之事,朝内争论不一。支持郑贵妃倾向福王为太子的臣僚认为是张差疯癫所为;支持皇太子的大臣认为是陷害太子的阴谋 。经刑部十三司会审,查明张差系京畿一带白莲教的一支红封教的成员,其首领为马三道、李守才,他们与郑贵妃宫内的太监庞保、刘成勾结,派张差打入宫内,梃击太子宫 。但由于万历四十一年曾发生郑贵妃的内侍与奸人勾结诅咒皇太子的事件,梃击案牵连到郑贵妃在所难免。从此之后朱常洛皇太子的身份也就正式确立了,也有部分人猜测这是朱常洛自导自演,为的是太子之位,因为当时并没有明确证据表明这件事是郑贵妃做的。

二.红丸案

红丸案的主角也是朱常洛,朱常洛即位后,颇具心计的郑贵妃竭力笼络泰昌帝的宠妃李选侍,二人谋合,欲为己请封皇太后和皇后之号。而泰昌帝由于忧心国事,本已虚弱的身体,不久之后就病倒了。此时,司礼监秉笔、掌管御药房的原郑贵妃宫中的内医崔文升入诊帝疾,他用去热通利之药,希望使泰昌帝腹泻排毒,但却遭到东林攻击,要知道东林党是晚明一大祸患,出了许多贪生怕死之辈。这些人攻击皇帝生病是纵欲过度;崔文升进药是受郑贵妃指使,欲置皇上于死地。太医们于是束手无策。此后鸿胪寺丞李可灼又自称有仙丹妙药可治帝疾,对其药大臣们多不主张皇帝服用。但皇帝由于无计可施,决计服用。初服一丸,四肢和暖,思进饮食,再进一丸,于次日凌晨即崩。由于此药为红色,称“红丸”。细看红丸案,其实就是一次宫闱之争,也是一次权力之争,东林党竭力铲除异己,逼迫首辅方从哲退位,而大力起复东林党人。在大明摇摇欲坠的时候,没有一致对外,却不停内斗,肯定不会有好事发生。

三.移宫案

背景始于泰昌帝驾崩后,立新君成为国之大事,泰昌帝死不久,朱由校即位成为天启帝,期间由于大臣认为李选侍有垂帘听政的意图,想要掌握政权,这是有原因的,应为朱由校母亲死于李选侍之手,故而认为朱由校从小受到虐待,因此要求李选侍移出乾清宫,迁居哕鸾宫,但遭李选侍拒绝。后来内阁诸大臣站在乾清宫门外,迫促李选侍移出。朱由校的东宫伴读太监王安在乾清宫内力驱,李选侍万般无奈,怀抱所生八公主,仓促离开乾清宫,移居仁寿宫内的哕鸾宫,要知道古代后宫嫔妃是不能直接见外臣的,也就是不能被外臣看到面容,所以这给李选侍很大压力。后来李选侍虽已移宫,但斗争并未结束。移宫数日后,哕鸾宫失火,经奋力抢救,才将李选侍母女救出。当时就有人斥责东林欺人太甚:“皇八妹入井谁怜,未亡人雉经莫诉”,指责他们违背孝悌之道,可以看出移宫案就是一次纯粹的权力之争。

明末三大案是明朝衰败的一种体现,从里面可以看出皇帝怠政,党争,内宫纠纷,君臣不和,更替频繁。放眼中国古代其他朝代,出现这些现象基本不是什么好事。故而说明末三大案是明朝纷争和衰败的开始


爱吃鱼鱼的鱼


明初洪武年间实际上是有四大案。称为洪武四大案,分别是指: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和蓝玉案。而其中的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常常被成为“胡蓝之狱”。

我们知道明太祖朱元璋一生最恨两件事:官员的特权和贪污受贿。而这四大案就是为了整治上述两件事情的。



郭桓案和空印案,就是对涉嫌贪污的官吏进行大规模的镇压,这是为了惩治贪污;

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则是对官员欺压百姓,作威作福的特权阶层进行大规模的镇压,这是为了整顿吏治。

1.空印案与郭桓案都与贪污有关。

空印案:按简单的来说就是在空白文书上先盖上公章,事情结束后再填上数字。而我们都知道,正常的流程应该是先核实完数字再盖公章的。这里面就存在着一个造假。此案杀了1000多位官员。



郭桓案:更是明目张胆的贪污。户部侍郎郭桓与他人合谋,一共贪污了2400万担粮食。此案杀了30000多名官员。

这两个案件,我们不敢说,没有杀错一个人。但我们敢说的,大部分的官员都参与了这些贪污受贿。洪武大帝的手段虽然激烈了,但不失为一番慈悲心,这慈悲心是对老百姓的。


2.胡惟庸案与蓝玉案。

这两个案件,有很多人说朱元璋是为了诛杀功臣。嘲笑个人的看法是:一个开国皇帝的心胸是很大的。如果真的不是忍无可忍,他绝对不会采用如此极端的手段。

胡惟庸当时的宰相,甚至准备阴谋暗杀朱元璋。蓝玉当时的统军大帅,虽然私自带兵袭击大明关隘。

这两人的做法都是谋反。如果他们只是单纯的徇私枉法。可能株连的范围不会那么大。最终他们选择了最大逆不道的谋反。

这两个案件诛杀的官员成千上万。依然不否认有很多是被冤杀的。但通过这两件事情,大明初期的吏治极为清明。这在整个封建王朝中也是极为不多见的。还是那句话,洪武大帝的手段虽然太激烈,但不失为一番慈悲心,这慈悲心是对老百姓的。


西门不带刀


说其是三案不如说是明末后宫乱政大案的系列篇。因为它们都是一个脉络下来的,只不过是中间的三个高潮节点而已。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分析下:首先来了解下三个案件的内容是什么,然后我们再一起针对案件展开讨论。

一,明末三案的基本内容。

(一)梃击案。

梃击案的发生是由万历皇帝立太子引起的。众所周知,古代皇帝的传位方式为“立长为安”,时因皇后无子,皇长子为宫女所生的朱常洛,文武大臣也都支持立朱常洛为太子。可是万历皇帝倾向于自己的宠妃郑贵妃之子,也就是皇三子朱常洵,郑贵妃也是竭力吹枕边风,万历皇帝也是摇摆不定。最终迫于大臣和皇太后等的压力,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朱常洵为福王。

郑贵妃气不过,遂命手下太监找了个叫张差的人,灌醉后让他带着木棍进入后宫把太子朱常洛给打了。事发以后,除郑贵妃外,其余参与者均被处死。这个事件的发生继而引发了后面两个大案件,其国本之争也逐渐演变为皇家和一些臣党势力的较量。

(二)红丸案。

红丸案发生于泰昌元年,泰昌帝朱常洛病重(一说受朝政所累,一说是郑贵妃献予美人蛊惑皇帝,使其纵欲过度身心疲惫而病发),朱常洛病急乱投医,在太医用药无果的情况下,召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仙丹妙药——红丸。(明朝自嘉靖时始崇尚道教和方士,由其相信丹药的力量。)泰昌帝服后于当晚死去。当时大部分人怀疑郑贵妃是下毒的元凶,随后立即展开了调查。据资料显示:因党争与私仇夹杂其中,连坐罪死者众矣。一代帝王继位整整一个月便结束了生命,也结束了统治生涯。

(三)移宫案

朱常洛在世时,让宠妃李选侍入住乾清宫照顾长子朱由校。朱常洛死后,朱由校即了位。李选侍没有离开,想继续留在乾清宫。这次的目地不是单纯的照顾朱由校了,而是想利用朱由校从而把持朝政(其目地意义上有点像唐朝的武则天)。这次据说还是离不开郑贵妃的唆使,最终目地应该是垂帘听政,晋级皇后和皇太后。

这个时候的明朝,已经不光是国本之争了,也是朝廷党派各势力的争斗(内阁、东林党、宦官等)。最终朱由校站在了大臣的一边,下旨令李选侍搬离乾清宫。李选侍后宫一派没能抵挡朝廷众臣的抗议从乾清宫搬出去了。这个大案避免了明末后宫的篡政。

二,明末三案之影响和深思。

明朝的没落是有原因的,或者说明末三大案的发生是必然而不是偶然的。其朝政的不稳先是腐败造成的,在弘治时期就已见端倪(即明中期以后),先是盐政的败坏,后是巩固国防的主要军事力量崩溃(卫所废驰)。后期以来又是党争严重,主要是东林党、宦官、内阁互相权力争斗,使国体遍布疮痍,皇权旁落。皇帝仿若傀儡,皇权似玩物于他们手中。我认为,明末三案就是明朝腐败、党争和宦官专权弊病的扩大化,至此,明朝的灭亡已经不远了。

以上是我的观点,不妥之处,还请斧正!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