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傳統文化?新時代,傳統文化還有其存在價值嗎?

#泛文化寫作營#

#我要上頭條#

談起傳統文化的復興與問題之前,我認為我們應該先了解傳統文化是什麼。從一些文獻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以儒道互補為內核,還有墨家、法家、名家、釋教類、回教類、西學格致類、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態,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並且傳統文化的全稱大概是傳統的文化,它落腳在文化,對應於當代文化和外來文化而謂。其內容當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例如說民族服飾、生活習俗、古典詩文、忠孝觀念之類;也就是通常所謂的文化遺產。從概念來看,我們可以瞭解到傳統文化範圍很廣,並且是時間為劃分範疇,而區別近現代文化。瞭解清楚完,我們就要考慮傳統文化該不該復興的問題。

什麼是傳統文化?新時代,傳統文化還有其存在價值嗎?


對此我做了以下一些分析。第一是時代的需要,當今時代主張知識經濟,而傳統文化作為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想要發展好知識經濟,必須在傳統文化這一部分,多花點心思。因此,近現代以來,世界各國對自身傳統文化頗為關注。比如近現代以來,國際組織以及世界各國在歷史建築上的重視程度特別高。據相關文獻表明,20世紀30年代,國際現代建築協會在《雅典憲章》中明確提出“有價值的建築和地區”的保護問題,確定了一些個體建築保護基本原則及具體的保護措施,促進了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國際運動的展開。20世紀50年代以來,國外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對象從個體的文物建築擴大到歷史地段。然後在1972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十七屆大會在巴黎通過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公約》(簡稱《世界遺產公約》),確定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的三種類型,擴大了歷史文化遺產的範圍,從此,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受到世界各國政府和公眾的普遍關注和重視。1992年12月,在美國聖菲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6屆會議將文化景觀作為文化遺產的類型,從而進一步豐富了歷史文化遺產的內涵。1997年11月,非物質文化遺產——“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得到國際的認可。截至2005年7月,世界上有170多個國家成為《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公約》的締約國,已有788處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47個列入非物質遺產名錄。第二是中國是一個歷史悠遠,文化底蘊深厚的大國,並且在

古代中國創造了很多優秀的文化,從而如果我們不去宣傳我們傳統文化的話,就白白浪費我們祖先心血。比如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不一一造福於中華子女,甚至世界嗎?中國自古以來,古代的飲食文化不一一豐富中華兒女的餐飲生活嗎……同時,中華傳統文化也作為我們華夏子女的身份象徵,我們不能丟了我們自己的身份。綜合以上兩大原因,我們要注重傳統文化的復興。

什麼是傳統文化?新時代,傳統文化還有其存在價值嗎?


對於傳統文化的復興,中國人早在80年代開始就變得越來越重視,尤其在近幾年來我國的傳統文化的復興進行得如火如荼,但是雖然這樣,傳統文化的復興還任重道遠。對此我分析了傳統文化復興中存在一些問題。第一是我們對待傳統文化,不能一味地肯定,也不能一味地否定,要學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雖然這道理很淺顯,但是當今社會仍存在一些人堅守一些腐朽的文化,而不接受新的思想和新文化。比如在某些地區盛行佛教禮儀,每逢初一十五,人們就會敬菸獻佛,焚燒紙錢等,而這會對環境造成一定汙染,並且一不注意,容易造成火災。第二是傳統文化的弘揚並非只有利可圖,而是這是我們民族的象徵,是民族的精髓。當今社會存在一些亂象,比如打著傳統文化的名號,來買假古董,如金屬製品,瓷器等,還有一個很好笑的例子就是前陣子,我和家人去古玩街逛逛,有個小販拿著奧巴馬的照片,忽悠別人說:“這照片是他祖傳的”。看到這些亂象我們不自主內心充滿淡淡的涼意。第三是

形象事業做得好,但成效少。比如在現在一些復興傳統文化的活動中,人們喜歡搞很多演出,但是實際去參與該活動的人少之又少,甚至一些主辦方為了湊夠人數,不惜花錢僱一些“觀眾”。第四是傳統文化宣傳不貼近生活,話說倡導傳統文化,卻人們不怎麼了解自己身邊的地域文化。一個人連自己生長的地方的文化都不瞭解,那還談什麼要弘揚大體的傳統文化呢?第五是傳統文化融入教育體系是好的,但是方法要恰當。傳統文化融入教育時,很常見的現象就是教育工作者常倡導學生們背誦古詩文,卻不怎麼重視學生們在瞭解其文化地域下而讓他們記住,從而使得學生為了任務而機械地接受古詩文,難以去了解傳統文化的美。正如有些高考生在高考前沒有理解文化底蘊前提下背誦一大堆古詩文,到了高考後,腦子一片空白,更難說受到傳統文化的滋養。

為什麼傳統文化的復興困難重重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是近現代以來,隨著西學東漸的潮流的影響,很多中國人存在一種誤解,就是“外國月亮總是比本國的月亮圓

,認為外來的東西一定會優於自己的”。比如新文化運動時期,一些青年知識分子主張否定傳統文化,引進西方的民主思想。文化大革命時期,一些激進政治人員主張打倒孔家店,並且這得到一些百姓的盲目跟從,從而導致一些非常珍貴的物資被這一陣亂象而被破壞,同時,還有一些支持傳統文化的優秀人才遭到不公的待遇。第二是受到外國的文化侵略的影響。在當今社會上,一些大國為了在國際上謀取地位,不折手段地通過一些影視製品、遊戲等文化活動,達到使他國的國民的思想出現偏差。甚至產生報復社會的心理等的效果。第三是受個人的偏見的影響,比如現代有很多年輕人對於傳統文化帶有偏見,認為傳統文化是封建的、落後的、跟不上時代。從而他們不願意去接觸傳統文化,更不用說去參與復興傳統文化。第四是當今雖然復興傳統文化的潮流持續不斷,但是這些潮流卻沒深入民心。以及一些復興傳統文化的方法還需要繼續完善。

傳統文化的弘揚勢在必行,而復興中存在一些問題,我們必須一一根除。因此我列幾個主要的建議。第一是宣傳大體文化,也要注重地域文化,以地域傳統文化透視整個中國傳統文化。首先,在宣傳大體文化時,融合地區文化,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同時讓群眾們覺得傳統文化的復興不是高層樓閣,而是生活的本身,傳統文化離他們不遠,就自己的身邊。比如在地區裡,地方政府可以多搜尋一些地方傳統文化的資源加以宣傳,進一步與當代文化復興的歷史性任務相契合,比如如果地方有茶文化,當地政府就可以搞一下特色的以文化為依託的茶企業;從而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如果當地有小吃品種獨特,那麼地方政府就可以宣傳地方的獨特小吃文化,從而帶動商業發展;如果當地具有獨特歷史文化遺址的話,當地政府不僅可以鼓勵是當地旅遊業發展,而是在當地教育事業上增加對當地學生們對自身地區文化的瞭解,從而促進傳統文化的復興、、、、、、第二是區別傳統文化與其他文化,發

現傳統文化獨特的地方,發現文化的閃光點。其實在當代,很多人都沒有去認真瞭解過自己的文化,好比如你問起別人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區別,很多人都難以說清,甚至不知所措,無法去回答。所以,我認為我們需要去深入瞭解傳統文化,並且拿它與其他文化進行對比,從而發現自己的文化弘揚的意義。第三是用科學的辦法教會群眾區別傳統文化的精華與糟粕。在當前,一些地區對於群眾區別傳統文化的精華與糟粕上使用的辦法不太恰當。比如對待燒紙錢來祭神或祖先上,一些父母官採取罰款的方式,雖然這辦法有取得一些成效,但是很多人還是私下偷偷做,所以這是治標不治本。第四是弘揚傳統文化不是兒戲,它是當代中國人必須承擔的歷史性任務。正如上面所提到古玩市場的一樁鬧劇,這無疑一定程度折射了當今有些人不太重視傳統文化或者把傳統文化加以扭曲而來謀取利益。第五是傳統文化深入教育,但是要注意方法,不然只是空抱書本,復讀機式讀古代文獻,不懂古人心,瞎模仿古人。在目前,在教育事業中,某些教育人員只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地去學傳統文化,從而一定程度挫傷了學生去了解傳統文化的興趣,同時,這種學習效果不佳。我認為,我們可以借鑑文史不分家這個傳統理念,把語文學習和歷史學習綜合起來,讓學生學習傳統文化更加有脈絡,更加全面。希望通過以上方法或者更多辦法,傳統文化的復興再也不是夢想,而是指日可待的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