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華中科技大學或許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高速路上,車流顯著增加且有序暢通,連見到堵車都讓的哥倍感欣慰;吉慶街上,不少老字號美食店已分外忙碌,人們在一碗一箸之間,重溫著"過早"帶來的最熟悉的人間煙火。

整座城市正在"熱氣騰騰"中醒來,逐漸釋放出積蓄已久的能量。

距離武漢"解封"已經過了一週。

自4月8日零時起,隨著75個離漢通道打開,17個鐵路客站重啟,機場國內航班恢復,處於疫情中心的武漢已"大病初癒",重新與外界連接。連接的基礎是安全,放眼全球,武漢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幾乎在完全意義上戰勝疫情的城市,從這個角度來看,武漢不僅安全,甚至相比其他城市更多了一層"抗體"。

城市的安全,建立在每位一線醫護人員的奮勇堅守之上。

此刻,華中科技大學或許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作為位於武漢的全國頂尖高校,華中科技大學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功勳卓著,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抗擊疫情,救治是關鍵。華中科技大學是全國投入最多床位和醫護人員的高校,10家附屬醫院均為定點醫院,約3.3萬醫護人員奔赴戰場,投入病床8900餘張,管理方艙病床近6000張,吹響了嘹亮的戰"疫"集結號。

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1981級校友張定宇,拖著漸凍症病體,與死神賽跑;同濟醫學院法醫系教授劉良,在沒有P3級負壓解剖室的情況下,冒著生命危險完成世界上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附屬協和醫院急診科主任張勁農,高強度工作下不慎感染病毒,隔離治療期間仍"隔空"閱片;附屬協和醫院護士長王偉仙,每天早出晚歸,倉促間只留給家人六個字:"人還在,你放心"……

此刻,華中科技大學或許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城市的安全,建立在對每位同胞的不離不棄之上。

此刻,華中科技大學或許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一個多月前的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ICU內,在9個科室、10名醫生、17名護士的共同努力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王琦經歷了與死神抗衡的19天,整整456個小時,成功脫離呼吸機、ECMO體外心肺支持,恢復自主呼吸。在場醫護無不熱淚盈眶,"我們終於救活他了!"

危重症減輕再到康復,是個漫長而扣人心絃的過程,濃縮到新聞報道中只是一例數字的變化,而背後卻凝聚著難以估量的付出與努力。多學科專家集中會診,護心隊、保腎隊、護肝隊等多支專科小分隊相互補位,"氣管插管先鋒隊"衝鋒在前,每一次救治都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只要能救回一條生命,出再多的人力,用再貴的儀器,在所不惜!

此刻,華中科技大學或許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病例討論

像王琦這樣的重症和危重症肺炎患者,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共收治了超過2000位,是武漢市集中收治重症患者最多的定點醫院。如今,其中大多數也如王琦一樣重獲新生。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從規模來看,華中科技大學或許可以說是受疫情波及最嚴重的高校,同時,卻也是自疫情發生以來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是我國現代醫學教育的發源地之一,長久以來積累了雄厚堅實的醫學實力。"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是雙一流學科,與"生物醫學工程"同屬教育部學科評估A+學科,在此次疫情當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相關學科的專家學者利用專業知識,為國家和地方政府進行了有效的決策諮詢,並承擔了武漢抗疫措施的評估工作,不斷依據反饋調整更新。面向社群百姓,他們積極進行抗疫知識的科普、宣傳,尤其針對一些偽知識、偽科學的及時闢謠,大力緩解了民眾的恐慌與焦慮,為社會樹立了科學抗疫的榜樣與信心。

此刻,華中科技大學或許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同時,華中科技大學十家附屬醫院投入抗疫前線,許多部門超負荷運轉,無數白衣戰士逆行而上,不遺餘力地拯救數千名患者,與疫魔之間展開拉鋸戰。

對這樣一場蔓延廣泛的疫情能夠"控制得住",對廣大受病毒侵虐的同胞能夠"救治得好",對艱難取得的抗疫成果能夠"堅守得牢",華中科技大學的"安全",不止在過去幾個月締造的生命奇蹟,不止在此刻見諸媒體的安然無恙,更在積累了足以深刻影響未來的科技財富和智慧。

疫情褪去,不僅要再現繁華,更需要沉澱與思考。

"最終戰勝疫情,關鍵要靠科技"。對任何一場戰鬥來說,科學技術都是最有力的武器。作為抗疫主力軍,華中科技大學用實際行動證明,加大科技支撐研究的思路是正確的、有意義的。

此刻,華中科技大學或許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科研團隊進行藥物驗證

1月26日,湖北省首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在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設立。

一滴血做標本,15分鐘檢測快速出結果。針對核酸診斷不精準的問題,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聯合團隊進行抗體檢測試劑盒項目研發,正在進行臨床驗證,在輔助診斷方面將大有作為。

同濟醫學院院長陳建國牽頭組織團隊深入研究中草藥有效成分和中藥治病的科學原理,在堅持同質化、規範化治療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中藥在臨床中的使用。

基於對新冠病毒蛋白與人體細胞結合的靶點研究,華中科技大學遴選出數百種臨床用藥,通過雲平臺發送到全國各大醫院和患者家中。

此刻,華中科技大學或許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傳統CT檢測中,醫生需要肉眼觀測300至400張切片,效率低下且極易錯失最佳治療時機。華中科技大學新冠肺炎AI輔助診斷系統,能夠自動分離出毫米級微小病灶並計算出肺部病變面積的百分比,把檢測時間縮短至幾秒鐘。目前該系統已在全國幾十家醫院使用,日均調用量3000多次。

此刻,華中科技大學或許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人體測溫紅外設備正在運轉

0.3秒完成測溫,在6至8米測溫距離內測溫精度優於±0.3℃;

華中科技大學研發的人體測溫紅外熱像儀,只需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體溫監控大數據中心,即可實現遠程監控報。華中大國家數控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陳吉紅組織團隊,從1月20日起一直滿負荷生產新一代智能紅外設備,已累計生產超1400臺,在全國多地的機場、海關、口岸投入使用

於科研戰線爭分奪秒、攻堅克難,是華中科技大學一直以來的使命所在。自疫情爆發後,華中科技大學組織開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應急科技攻關專項"應急項目,首批投入5000萬元科研資金,"科研經費投入上不封頂"。投入28家科研院所和醫院,組建了24支重點科研團隊,包括6支醫療診斷和人工智能科研團隊、3支公共衛生和治理科研團隊、11支藥物研發團隊、兩支疫苗研發團隊及兩支法律法規團隊。可以說,華中科技大學用科技創新的力量,刻下中國抗"疫"勝利的功勳章!

如今,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已蔓延全球,誰率先掌握了先進的科技,誰就站在了全面取勝的制高點。作為一所工科、醫科傳統優勢突出的綜合性、研究型重點大學,且一直以來積極倡導跨學科合作研究,加之身處疫情爆發的中心,

華中科技大學在新冠肺炎防控領域已然走在了世界前沿。

經歷過風雨才能積累經驗,才能將智慧化作財富,在建設"科技強國"的復興之路上,華中科技大學註定是一片充滿機遇與前景的沃土。陰雲散去,前進的步伐應更加堅定,未來每一場戰爭的勝利,都有賴於如華中科技大學一樣的每一所高校提供科技支撐,如華中大人一樣的每一位教師、每一個莘莘學子孜孜以求,勤耕不輟。

此刻,華中科技大學或許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文章素材源於網絡

關注“高校與科研”,獲取更多關於大學的新鮮資訊和原創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