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VS简·爱:爱情路上,同一时代下的两种不同人生结局

《红楼梦》和《简·爱》是近代中西方文学史上的文学巨著,主人公林黛玉和简·爱,两位身世相似的"孤女",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同时都性格高洁,学识渊博,敢爱敢恨。但她们又有着明显的差异:面对爱情,因时代背景、生活环境、个人性格等原因,两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走向了不同的结局。黛玉最终满腹哀怨,魂归恨离天,简·爱则历经坎坷,有情人终成眷属。

林黛玉VS简·爱:爱情路上,同一时代下的两种不同人生结局

一、同中有异的"孤女"身份

林黛玉和简·爱自幼父母双亡,一个被寄养在外祖母家,一个被寄养在舅舅家。同是寄人篱下,待遇却天差地别。一个是钟鸣鼎食的无忧,一个是忍辱负重地苟活。正是这不同的成长环境造就了她们截然不同的性格,影响了截然不同的爱情结局。

林黛玉出身公侯世家,书香门第,母亲过世后,父亲因公务繁忙,照顾不来年幼体弱的黛玉,便让黛玉投靠了贾家。外祖母对她呵护备至,疼爱的程度甚至超过贾家的嫡亲孙女。林黛玉的生活富足,有亲情呵护、有青梅竹马、有兄弟姐妹,每天可以追求自己的幸福,而她的敏感、精神压力来源于"长大"。

在林黛玉眼中,长大就意味着婚嫁,兄弟姐妹的分离,而在封建社会,婚嫁是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而她,一位对"金玉良缘"深恶痛绝,渴求"木石前盟"的"孤女"因无人替她主张,被迫与理想爱情失之交臂,含恨而终。

林黛玉VS简·爱:爱情路上,同一时代下的两种不同人生结局

简·爱出生于清贫的牧师家庭,父母早亡,经历辗转后,最终被寄养在舅舅家。舅舅去世后,舅妈和表兄妹便嫌弃她、冷落他、欺辱她。这使得简·爱从小就有超乎常人的强烈的反抗精神,对平等、自由的极度渴望。因此,在罗沃德学校期间,她不满学校的做法,更不满海伦选择忍受责骂和鞭打,曾劝说海伦要狠狠反击才不会受欺负。在罗沃德生活八年后,她决定去做家庭教师,寻求独立,渴望自由,追求自己的幸福。在桑菲尔德认识罗切斯特,以不卑不亢、自尊自信赢得他的尊重,收获了爱情。

林黛玉VS简·爱:爱情路上,同一时代下的两种不同人生结局

二、 对比林黛玉和简·爱的生活背景

(1)林黛玉的生活背景

曹雪芹的《红楼梦》著于十八世纪中叶,处于中国封建制度的末期,资本主义萌芽阶段。这一时期,不少中国人思想开始转变,试图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平等与自由,这股新鲜的血液试图对抗千年的封建旧传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诞生了《红楼梦》。《红楼梦》的主角虽是一群王公贵族子弟,久居深宅的公子小姐,但是他们也不是完全与世隔绝的。

黛玉是一名封建家族的小姐,但和传统的封建家族的小姐不同。传统的封建家族的小姐大多是知书达理,温婉和善的,但千人一面,缺乏个性;黛玉身上有贵族小姐的气性,如耍小性子,矜持骄傲,但又具有不同于传统小姐的热情真诚。她渴望纯粹的爱情,当与宝玉情投意合之时,她视宝玉为终身知己和爱人。她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她又超凡脱俗,淡泊名利,视功名为俗物,坚定维护自由理想,这种精神是封建时代所没有的。

林黛玉VS简·爱:爱情路上,同一时代下的两种不同人生结局

但她又无法摆脱封建腐朽思想的束缚,只能通过悲泣怜叹和冷嘲热讽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只能通过孤高自傲、尖酸刻薄、自怜自艾的性格来反衬社会的黑暗,只能通过魂归恨离天来维护心中美好的憧憬与尊严。黛玉的一生是单打独斗的,微弱的"小草"般的力量难以抗衡封建这座"大山",她的"叛逆"只能侧面去对抗封建礼教。

(2)简·爱的生活背景

《简·爱》这部小说是夏洛蒂·勃朗特写于 19 世纪初期,这一时期处于西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时期,西方女权运动兴起。简·爱这一形象,正表明了当时女性渴求男女平等、捍卫人格独立与尊严、情绪自由的强烈意愿。简·爱渴望平等,追求自由,她痛恶家庭和学校的凌辱与折磨,选择成为家庭教师,自食其力地劳动寻求独立。她敢于追求自由的爱情,不惧财富、身份的差距,义无反顾地爱上罗切斯特,在得知对方已有妻子时,又毅然离开。遇到圣约翰,也没有因为感激之情而屈从,她选择遵从内心,重新回到罗切斯特的身边。简·爱是当时女性追求人格尊严的生动写照。

林黛玉VS简·爱:爱情路上,同一时代下的两种不同人生结局

简·爱的"叛逆"在于她的理想与传统社会的对立,不仅仅是在爱情方面敢于冲破阶级鸿沟和蔑视旧社会习俗,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还有其他方面:她敢于反抗寄养家庭的凌辱与虐待,敢于反抗寄宿学校的非人待遇,敢于质疑传统教育和宗教信仰,这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寻求人格独立的新型女性和传统社会的矛盾与冲突,同时也表现出强烈、勇敢无畏的反抗精神。

相较于简·爱的果敢激进,黛玉的反抗显得软弱无力。出身于封建贵族的黛玉没有出身贫苦的简·爱巨大的决心和毅力,最后只能以悲剧收场。寄人篱下的黛玉虽然心有不满,却只是暗自神伤,冷嘲热讽,不像简·爱那样奋起抵抗、斗争到底。黛玉渴求的爱情是自由的、灵魂的,但不敌家长的干预,只能屈从现实,折磨自己,含恨而终。她的性格颠覆传统封建女性的性格,但仅仅开了头,在封建的"大山"之下无法发挥,更得不到认可。

林黛玉VS简·爱:爱情路上,同一时代下的两种不同人生结局

在封建大家长的眼中,温柔端庄、行事得体的宝钗才是宝玉的良配,才是封建社会女性的典范。黛玉这样遗憾的命运一方面是自身的软弱,另一方面是她无法摆脱大家族,获得经济独立,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而简·爱,毅然摆脱了家庭的束缚,自力更生,使得她获得经济和爱情的主动权,赢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尊重。历经重重磨难,收获爱情、赢得尊重。

三、对比林黛玉和简·爱的爱情观

虽然林黛玉和简·爱身处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面对生活的沉重的枷锁,对待爱情的态度上都选择追求自由平等、两情相悦,站在爱情抉择"分岔口"时,都选择坚持自己的爱情观,不屈不挠地斗争着。

(1)林黛玉的爱情观

黛玉是因爱而生,为爱而亡的。"习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止同息。真是言合意顺,如胶似漆。"林黛玉和贾宝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从小一起长大的熟悉和前世情缘是他们爱情的基础。可在封建大家长的眼中,"金玉良缘"才是正确的选择。面对东方封建社会讲究的"媒妁之言"、门当户对的婚姻理念,黛玉注定只能得到爱情的"花苗",得不到婚姻"甜果"。

即便如此,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弱女子仍选择飞蛾扑火,寻求自由平等、互尊互敬的"木石前盟",这个势单力薄、无权无财、寄人篱下的"孤女"面对无法抗衡的封建制度,依然选择"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叛逆"的爱情观,在贾宝玉和薛宝钗的洞房花烛夜焚稿断痴情,魂归恨离天,用血泪和生命捍卫自己的爱情,用悲剧的结局袒露内心火热的爱情。黛玉的爱情理想注定是一场悲剧,但她不顾一切地追求自由爱情的观念,至今依旧光彩夺目,令人赞叹。

林黛玉VS简·爱:爱情路上,同一时代下的两种不同人生结局

(2)简·爱的爱情观

"你以为,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和你一样,我的心跟你完全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血肉之躯,而是我的心灵在同你心灵说话;就像两个人都经过死亡,将同样站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因为我们生来就是平等的。"这段坚决、铿锵的爱情宣言明确地将简·爱的爱情观展现在我们眼前。

她和黛玉相比,没有美丽的容颜,没有显赫的家世,面对拥有财富和地位罗切斯特,"孤女"简·爱以自尊为前提、靠行动来取胜,以平等为导向、靠心灵来取胜,在同样讲究门当户对、看重社会和经济地位的西方社会,简·爱并没有因为自己地位低微而自卑,也没有因为贫穷而放弃追求理想爱情,而是选择"平等相待强烈支持经济独立",即使双方差距很大,她仍大胆追求、坦诚面对;即使后来她和罗切斯特的财富、地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甚至罗切斯特残疾,她依旧坚守平等的爱情理念。

林黛玉VS简·爱:爱情路上,同一时代下的两种不同人生结局

无论是前期贫穷低微的简·爱,还是后来变得富有的简·爱,她的爱情理念都挑战西方文化传统。即使爱情道路崎岖坎坷,但她从未改变对爱情的追求,她依靠自己"叛逆"的坚持收获了爱情,拥有了幸福生活。

林黛玉的理想是远离封建社会的压迫,摆脱功名利禄等世俗,追求与宝玉的"木石前盟";简·爱的理想是追求独立自尊的生活,拥有平等自由的爱情。虽然二人结局迥异,但她们都忠于理想、追求理想,坚持自己内心的信仰,不屈不挠地为之奋斗。她们都是精神的胜利者,她们坚守理想的故事也生动地传达出她们的"叛逆"精神。

林黛玉VS简·爱:爱情路上,同一时代下的两种不同人生结局

四、结语

在追求自由爱情、维护女性权利的过程中,林黛玉和简·爱两位"孤女"以弱小的身躯冲击封建礼教,以心灵的强大捍卫女性的尊严,在追求自由理想的道路上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辉,在文学长河中她们的"叛逆"精神、"叛逆"形象深入人心,永远留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