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冠》很燃,但是我不喜歡

如果提及國內水平最高的導演,很多人都會忽略掉北漂兒陳可辛。


《奪冠》很燃,但是我不喜歡


在歷經波折的《奪冠》終於上線後,一開畫就終結了《八佰》近一個月的單日票房冠軍,電影市場的火熱又到達了一個新的高潮場面。


從一部電影來看,這片子一如既往地符合陳可辛這個金字招牌,拍得行雲流水。


《奪冠》很燃,但是我不喜歡


但中國女排四十多年的風風雨雨,又怎麼是這兩個小時能夠囊括的。對影片的失望確實和之前差點被廢掉的刪改沒太大關係。


總結起來理由如下,


一、不喜歡《奪冠》這個名字


《奪冠》很燃,但是我不喜歡


這也能成為一個不喜歡的理由?


是的。


原來叫《中國女排》,眾所周知的女排精神。


《奪冠》很燃,但是我不喜歡


可《奪冠》太過功利,金牌固然重要,難道女排精神就只是為了金牌?


然而從劇情來看,除了鐵榔頭一個人名字外,其他人基本都沒有露名,因此電影不如叫《郎平傳》了。


而且如果你是個體育迷,你就會知道,郎平遇到的困難遠沒有當年她的三十年老朋友陳忠和遇到的多。


《奪冠》很燃,但是我不喜歡


是打球沒打出什麼名堂來,曾經的國家隊助教陳忠和,在中國女排歷經17年世界大賽無冠時,挺身而出,一舉拿下2003年世界盃冠軍!


並在第二年雅典奧運會上演驚天大逆轉,擊敗俄羅斯蟬聯了世界冠軍。


《奪冠》很燃,但是我不喜歡


當年郎平身邊的陪練,歷經幾十年的摔打錘鍊,最終走上最高領獎臺,其實這個故事更加勵志,遠比2016年郎平二度執教中國隊時奪冠來得熱血和振奮人心。


當然不拍的原因,自然是陳忠和的知名度遠遠比不上鐵榔頭郎平,也沒有郎平的職業生涯那麼壯闊又充滿戲劇性。


《奪冠》很燃,但是我不喜歡


影片雖然叫《奪冠》,但選取的三個比賽段落中只有第一個是決賽場面,第二個北京奧運會比賽不過是小組賽,第三個是淘汰賽的第一場。


三個比賽用郎平不同的立場彰顯了中國女排在不同時代的三種境遇。


二、為啥是《八佰》,《奪冠》咋不去救市?


《奪冠》很燃,但是我不喜歡


上一週,《八佰》成為了今年全球的票房冠軍。華誼用一曲民族悲情,挽救了自己,挽救了中國電影。


誰都知道充當中國電影救世主的華誼,之前有多麼狼狽,有多麼不光彩。但我們一直希望最先衝出來的是根紅苗正,能夠提振國民士氣的是爆燃的《奪冠》。


彼時的國民,就像訓練場上的郎平,望著朱婷一次次扣殺,希望她用力喊出來。


《奪冠》很燃,但是我不喜歡


國民苦疫情久矣。


當然我們也都知道,電影是一門生意,任何一個貿然的決定都可能導致幾億的投資灰飛煙滅。


經歷了陳忠和風波,經歷了改名,經歷了9個月的漫長等待,《奪冠》謹小慎微地看著《八佰》在戰場上“廝殺”,闖出了一片天,救活了自己,點燃了中國電影市場的熊熊烈火,然後《奪冠》才謹慎地選擇檔期。


《奪冠》很燃,但是我不喜歡


這樣的商業利益考慮,讓一部講述國民精神塑造,點燃國人熱情的電影完全沒有救市的壯舉,總會讓人覺得《奪冠》缺少血性,可偏偏這又是一部看了讓人血脈賁張的電影。


三、真正的球迷喜歡《奪冠》嗎


如果說《奪冠》是迄今為止最好的中國體育電影,我也想不出什麼反駁的理由來,它的確夠燃。


《奪冠》很燃,但是我不喜歡


對於影迷來說,1981年的首次掄元,確實是開啟了中國女排作為中國人精神風貌象徵的大時代,選取中日對抗的那場決賽也的確振奮人心。


女排的經典場面太多了,能夠再選取2016年奧運會淘汰賽上背水一戰的比賽,戰而勝之,從而順利拿下當年的奧運冠軍,符合電影製造矛盾、解決矛盾的套路,陳可辛不可謂不聰明。


確實是,在勉強出線又面對的是世界排名第一的東道主,最困難的情況下,能夠逆轉淘汰巴西,這場比賽選得恰當,又有代表性。


但是,對於球迷來說,即便是這場比賽,能夠展現郎平技戰術水平和臨場指揮水平,及女排姑娘的勇氣、實力的,依然不夠。


《奪冠》很燃,但是我不喜歡


在這場比賽中,中國隊首局失利,已然到了懸崖邊上。


在郎平等人的努力下,中國隊力挽狂瀾扳成了1:1,並反超成2:1。


電影是在2:1後直接跳到了2:2上。


巴西隊是怎麼在對手士氣高漲時又扳成平手的?


顯然又輸一局對於中國隊是有影響的,當然從結果看是及時調整了狀態。但影片沒有完整表現起伏跌宕的比賽局面。


《奪冠》很燃,但是我不喜歡


電影是可以一筆帶過的,但是一場比賽中體現的勇氣、士氣可不是那麼容易劃過的。它會有退縮,上前,相持,較勁,反超,但是比分一亮出來一下子把觀眾剛點燃的熱情就暫停了,怎麼中間還讓人家扳回去一局?


女排姑娘們經歷了什麼?


直接跳到了第五局,就讓人不能完全感受到那種緊張貫穿始終的一鼓作氣帶來的激動。


俄羅斯的超然體育片《絕殺慕尼黑》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奪冠》很燃,但是我不喜歡


片子對於決戰雙方的實力渲染得很清楚:美國當時已經36連勝,多少年都沒遇到對手,蘇聯的實力在對手看來不堪一擊!而且在最後的決賽中美國也一直壓著蘇聯打,但是歷史在最後幾秒鐘發生了逆轉!


那幾秒鐘就像我們看日漫時經常發生的,發一個球都會畫一本書。教練員在那幾秒鐘發揮的作用最終決定了比賽的走向。


這就讓球迷看得完整,波瀾起伏,又心潮澎湃。


而且電影中郎平重新執掌中國隊後,除了理念上的創新外,在臨場指揮中並沒有看出太神奇之處。


《奪冠》很燃,但是我不喜歡


調教朱婷和其他女排隊員,讓她過了心理關的是回到漳州女排基地的前教練陳忠和。


在場上逆轉巴西的時候,除了讓劉曉彤出奇兵,也沒看出她在技戰術上有什麼新奇之處。鞏俐的表演一向是可以爆發的,但是電影中的她一直故意繃著臉,看似氣場滿滿,其實有點像紙老虎。


《奪冠》很燃,但是我不喜歡


四、無法共情的情節設計


在整個80年代,中國觀眾以及體育迷們,最熟悉的解說聲音莫過於宋世雄。片中也請來了宋世雄重新進行了解說。但宋世雄的這次解說和當年是不一樣的。


當年他的每一次叫隊員,都會直接說2號梁豔、3號郎平、4號周曉蘭等等。片中換成了只說號碼,不說人名,就不符合當年的情境。


《奪冠》很燃,但是我不喜歡


當然陳可辛也不是想拍紀錄片,我們也清楚年初的改名風波,多少都會受到影響。只不過任何和記憶中不同的設計,都會讓共情的演化缺少必要的細節。


再舉一例,當2016年郎平再次率隊奪冠(一年前女排奪得世界盃冠軍)時,家中的陳忠和在看電視時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我也不能平復,因為看到陳忠和用的是一臺80年代的老電視機。


你可以說那個年代的電視某些進口品牌,質量用個三五十年是沒有問題的,但帶後屁股的電視是無法接收如今的數字信號的。


五、《奪冠》裡講大道理多過說普通話


《奪冠》很燃,但是我不喜歡


說教是令人反感的,講大道理,拔高度,都一樣。《奪冠》裡充滿了類似的說辭。


那麼多雞湯和雞血看後都記不住,讓那麼多可愛的姑娘都臉譜化了。


講道理太多,就必然少了細節的支撐,就會讓電影過於空洞。


但幸好他是陳可辛。


陳可辛最適合拍這部片子在於,當年他在泰國親眼目睹了女排頑強作戰,更在於學習中國女排的運動化沒有影響過港澳地區。


《奪冠》很燃,但是我不喜歡


這就使得陳可辛可以更好地以旁觀者的角度,在中國女排諸多經典大場面中採擷幾片。


中國體育片不好拍,陳可辛走出了可喜的一步,特別喜歡他在細節上的處理。


譬如他選取的郎平重掌國家隊剛開始,就有隊員不堪重負提出退出。前後35年兩次人員退出的對比彰顯時代變了,人的追求和思想境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就像巴西奧運會頒獎現場,姑娘們伸腳在領獎臺上敲,妙趣橫生,不禁讓人想起了劉翔當年在雅典領獎時的縱身一躍。


《奪冠》很燃,但是我不喜歡


讓一個揹負奪冠的沉重包袱,用一個畢現運動員青春和活力的小動作,用小細節詮釋了大場面。


這個巧妙的四兩撥千斤,就把《奪冠》過於宏大的意義預設聰明地卸了下來。


到了片尾曲《生命之河》,王菲和那英的聯手,已然像去年王菲演繹《我和我的祖國》那樣,婉轉吟唱,更加個性化的表達終於把一部體育片圓滿完成了。

中國已經不是金牌代表一切的時代了,不打排球一樣有別的選擇。


不喜歡《奪冠》,不妨礙喜歡陳可辛。

不妨礙期待他的《李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