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牛肉,我國人一大盤都不一定能吃飽,為啥外國人一塊就夠了

在我們生活中,我們經常都會吃一些肉,除了豬肉以外,牛肉也是我們最主要的肉類食材之一,而且不光是我國,就算到了國外,牛肉在飲食界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特別是

一些西方國家,牛排堪稱主食一樣的地位,而我國呢,牛肉也一點不會少吃,像什麼醬牛肉、炒牛肉,牛排骨等等都是經常吃的。

同樣是牛肉,我國人一大盤都不一定能吃飽,為啥外國人一塊就夠了

不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就是我們國家的人吃牛肉,就算一次性吃一大盤也不一定能吃飽,而老外們則往往只需要一塊牛排就夠了,這是為什麼?西方人不基本都是身強體壯的嗎,胃口怎麼可能會比我們還小?其實答案很簡單,並不是人家老外吃得少,只是一塊牛排遠遠要比我們想象中的分量足而已。

同樣是牛肉,我國人一大盤都不一定能吃飽,為啥外國人一塊就夠了

我們吃牛肉的時候,都是將牛肉切成小塊或者小片來吃的,再加上各種配料炒在一起,這樣才有一大盤,給人一種分量非常多的錯覺。其實真正算起來,裡面的牛肉並不是很多,而那些芹菜啊、洋蔥啊等各種配料,飽腹感其實並沒有那麼強,所以我們在吃完一大盤之後,也不一定就能夠吃飽。

同樣是牛肉,我國人一大盤都不一定能吃飽,為啥外國人一塊就夠了

而老外們的牛排就不一樣了,雖然看起來就是小小的一塊,但是牛排在製作過程中,往往都會損失很大量的水分,等做好之後早就縮水了。

所以牛排一般都會比較實,實際上的分量要比我們看到的大得多,被他們吃下去,飽腹感肯定就比我們吃的炒牛肉要強一些。

同樣是牛肉,我國人一大盤都不一定能吃飽,為啥外國人一塊就夠了

再加上,老外吃的牛排,往往都不是全熟的,一般都是7分熟左右,裡面還有很大一部分的生肉,這些生肉被吃下肚子裡後,消化是需要比較長時間的。所以這樣的牛排也會比較耐飽一些,而

我們吃的牛肉,不僅全熟了,甚至還被炒得特別爛,甚至被燉得入口即化,這樣的牛肉肯定就更容易消化一些。也就會給我們造成,吃完還不飽、過一會兒就又餓了的感覺。

同樣是牛肉,我國人一大盤都不一定能吃飽,為啥外國人一塊就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