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也需要直播才能賣書麼?

莫言,也需要直播才能賣書麼?

沉寂8年的莫言,終於又衝上了熱搜,這一次,他帶著自己的新作《晚熟的人》走進了讀者的視野。

他也首次以直播的形式向讀者分享自己的新作。

據出版方人民文學出版社會後提供數據,這次新書的直播發佈會,“圍觀”人數約有150萬,微博總閱讀量1.7億!

多麼可觀的流量啊,但莫言本人卻說自己“流量很小”。

自獲獎後,有人預言莫言將陷入“諾獎魔咒”,但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前主席埃斯普馬克卻有預見:

“我相信莫言得獎後依然會寫出偉大的作品,他真的有一種力量,沒有人能阻止他。”

果然,那個莫言,又回來了。

莫言,也需要直播才能賣書麼?


01

認真講故事的人


《晚熟的人》整部小說由12個獨立的故事組成,作者就像一個說書人,用線把這些故事嚴絲合縫地組合在一起。

故事發生的時代,就是我們共同所處的二十一世紀,地點就在莫言的老家高密東北鄉。

與以往敘述風格的不同,這次的莫言也許是經過了歲月的沉澱,語言變得更加冷靜直白,寫實的片段明顯增多。

無論故事情節怎樣曲折,“人”作為故事的主體,還是有很多值得玩味的地方。

有報道中曾經回顧到莫言的一個說法:

在幾十年的寫作經歷中,他一直“把好人當壞人來寫”,既把好人身上陰暗的一面,好人身上的七情六慾都表現出來,也把壞人身上人的部分表現出來。

也就是說,對於“普遍的人性”進行深刻的描寫。

與以往不同的是,莫言不再關注那種像《紅高粱》中大開大合式的人物。

莫言,也需要直播才能賣書麼?

什麼英雄好漢啊,土匪強盜啊,都沒有成為關注的重點,而是把眼光轉向了普通小人物的平凡生活。

這些小人物,其實都是在莫言身邊真實存在的。

他用一種獨特的眼光觀察者自己家鄉的一切,從人到事情,只是加入了文學化的描寫,讓讀者有一種亦真亦幻的感覺。

每一個真實的人都是飽滿豐富的,不會是單面式的人物。

《晚熟的人》中的第2篇故事,其實寫的就是莫言家鄉一個叫蔣二的人。

這個人很有商業頭腦,在莫言獲獎之後,就在他的故居蓋了五間房子,藉機賺錢,消費名人。

看到這,不禁讓人感嘆,一個看似“晚熟”的人,卻能在機會來臨時候有如此的頭腦,真是高手啊。

莫言,也需要直播才能賣書麼?

這樣的“平凡人”出現在故事的各個角落。他們有小心思,也有樸實的一面,複雜而有真實地透過莫言的文字站在我們面前。

就像媒體評說的那樣:

“十二個故事有喜有悲,有荒誕有現實,從上個世紀到當下社會,從歷史深處步入現實百態,壁立千仞,氣象萬千。

這一次,莫言將筆觸延伸得很長、很遠,但距離你我又是如此的緊密、親近。”


02

真假莫言的對視


如果你讀過莫言的小說,就會發現他非常喜歡以第一人稱“我”來切入故事,在《晚熟的人》中依然還是這種風格。

但有所不同的是,這次莫言是真把自己寫進了故事中,為讀者展現了自從自己獲得諾獎之後到現如今的真實生活狀態:

“小說中的莫言,實際上是我的分身,就像孫猴子拔下的一根毫毛。

他執行著我的指令,但他並不能自己做出什麼決定。

我在觀察著、記錄著這個莫言與人物交往的過程。”

莫言也解釋過,他之所以敢把自己的真實名字放到小說裡,就做好了接受讀者一切評判的準備,無論你從哪個角度來解讀都是可以的。

莫言,也需要直播才能賣書麼?

小說中的“假莫言”與現實中的“真莫言”互相對視,更多了幾分幽默與調侃的味道。

在《表弟寧賽葉》這篇故事中,寧賽葉說:

“你寫出了《黃玉米》,驕傲了吧,目中無人了吧,尾巴翹到天上去了吧?

但是,我根本瞧不起你,我們要超過你,我們要讓你黯然失色。”

這個片段就顯然是巧妙地把莫言獲獎後的情景以一種戲劇化的方式展現,讓讀者很容易聯想到現實中的莫言。

而在《等待摩西》的故事中,柳向陽說:

“三哥您這張臉,太有個性了。”

“直接說我醜不就得了”

“您不醜,您是咱高密東北鄉的美男子,我們單位有幾個小夥子想整成您這模樣呢。”

這樣的情節雖說虛構在小說的各個人物中,但字裡行間無疑不透露著莫言真實的生活體驗。

為什麼要創作這樣的故事,用莫言自己話說:

“這樣一種還鄉的視角是舊的,但是因為人變了,時代變了,故事變了,所以這個視角又有了新的含義。”


03

晚熟,其實也是一種智慧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晚熟似乎是一種貶義詞,說一個人經歷了社會的種種,還依然那麼單純。

某種程度上,可以約等於“傻”。

但其實,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

明明什麼都知道,卻一副痴呆愚頑的表情,這種人不張揚,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眾人的歡迎。

莫言說,晚熟是一個很豐富的概念,從文學和藝術的角度來講,一個作家或者藝術家過早成熟了、定型了、不變化了,他的創作之路也就走到了終點。

他不希望自己過早定型,固化;相反的,希望自己能儘可能“晚熟”,這樣藝術生命和創造力也能維持得更長久一些。

莫言,也需要直播才能賣書麼?

莫言在採訪中也談到,“晚熟”這個概念其實是一種來自民間的智慧。

農村稱一些智力水平不太高的人為晚熟,也就是間接地說他是一個傻子了。

但事實上,那些被稱為傻子的人其實是在裝傻,他一裝可能裝幾十年,並在裝傻當中體會到一種樂趣,甚至通過裝傻得到了利益。

當一個合適的時代到來,出現了能夠讓他表現自己才華的舞臺,他才會突然煥發出光彩來。

也就是說,在一個不太正常的社會環境裡,有很多人的個人才華是被壓住了,沒有舞臺讓他展示。

但當社會進步了,人們自由度越來越大,社會能夠為更多的人提供展示他們自己能力的機會,那麼好多當年看起來普通的人、平常的人,突然就幹出了一番事業。

“晚熟”其實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達觀生活的狀態,知足常樂,他能看開一切,所以寵辱不驚、從容快樂。

想要達觀,就要懷一顆平常心,凡事順其自然,不去計較眼前利益。

對於都是平凡人的你我,接受平凡、接受晚熟,也許是與自己最好的和解。

只有在平凡中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壓力,才有可能靈光閃現,獲得自己意想不到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