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建西安西派時代

梁思成在《中國建築史》中說:“一個東方老國的城市……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藝術特性,在文化表現及觀瞻方面都是痛心的……”。身在信息時代,指數爆炸的資訊洪流淹沒了古典文化、經典文化,喚醒中國人骨子裡的山水情結,成為豐盈當代人精神生活的“剛性需求”。明末文震亨在《長物志》一書中表達了“居山水之間者為上”的人居理念,迴歸場地本身的在地文化,回溯中國文化中的精髓,以景觀空間對居者精神需求為切入點,回應傳統的山水人居文化的呼喚。我們所需要做的,是創造景觀的價值——永恆的精神與文化。

西安,它是一座穿越光陰的城市,也是一座“中國詩意啟蒙”的城市,孕育出周代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詩歌總集。以詩經中的【樂彼之園】作為項目的設計理念,廣袤的草坪,震動四野的鶴鳴聲,潛入深淵又躍上灘頭的游魚,魁梧的山峰;正是我們嚮往的樂彼之園,同時它也是我們中國人居於山水之間的理想之國。


中國鐵建西安西派時代

中國鐵建西安西派時代

中國鐵建西安西派時代

《詩經》的“風”“雅”講述了當時社會生活“秩序”的一面,表達了生活的禮序與藝術的生活形態。基於對場地性質及調性的理解,以書卷氣質塑造書香門庭之風,以朦朧的空間形態正大雅之韻。


中國鐵建西安西派時代

中國鐵建西安西派時代

中國鐵建西安西派時代

朦朧,是空間曖昧的形態,帶來探索的慾望與驚喜。


中國鐵建西安西派時代

中國鐵建西安西派時代

中國鐵建西安西派時代

在形式“冷靜”的主入口,未待我細細品嚐,在空間的轉換下,瞬間觸發沉浸式的情緒喜悅。城市界面宛如時空的傳送門,在行進中便誤入桃源,走進《松庭長卷圖》,於象徵“竹林七賢”的七棵泰山松之下,領受詩畫空間賦予的愉悅。

.

中國鐵建西安西派時代

中國鐵建西安西派時代

情緒,因一池“春水”與“傲松”的營造,觸發內在的文化歸屬感。


中國鐵建西安西派時代

中國鐵建西安西派時代

山水,是中國人的生活美學。在與幾何線條的博弈中,中國人內在的山水情結,意境畫是一個重要的載體。當無聲的畫境以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被“高山流水”後場空間所觸發,以知覺的真切感受,場地靈性便得以再現。

Landscape with mountain and water is the aesthetics of Chinese life. In the game with geometric lines, artistic conception painting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the inner landscape complex of Chinese people. When the silent painting is triggered by the backyard space of ‘mountains and rivers’ with vision, hearing, smell, touch, taste, and other real feeling of perception, the spirit of the venue can be reproduced.

中國鐵建西安西派時代

▼設計推演Design deduce


中國鐵建西安西派時代


中國鐵建西安西派時代

中國鐵建西安西派時代

▼山水盒子單體施工工藝

中國鐵建西安西派時代

中國鐵建西安西派時代

▼施工過程


中國鐵建西安西派時代


立體山水空間,取華山形態之風骨,呈現山的層次與自然生長的形態,以“盒中山水”創造空間的體驗感與戲劇性,使人穿行其中,可觀奇峰飛瀑,可感跋山涉水,再現東坡先生“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瀟灑逸氣。


中國鐵建西安西派時代

中國鐵建西安西派時代

中國鐵建西安西派時代

中國鐵建西安西派時代

遇見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浪漫主義。


中國鐵建西安西派時代

中國鐵建西安西派時代

中國鐵建西安西派時代

三千年傳承的古典中的經典,需要身處裂縫中的有心人重拾。唯有精神文化所賦予的充實,方可讓物質主義所倡導的享樂擁有更加恆久的生命力。當我們身處昏暗之中的時候,要像路易斯·康一樣,發現神性之光。


中國鐵建西安西派時代

中國鐵建西安西派時代

中國鐵建西安西派時代

▼平面圖plan

中國鐵建西安西派時代

▼手繪圖drawing

中國鐵建西安西派時代

中國鐵建西安西派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