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暨網丨157個老小區通信管線入地

本報訊 昨天,記者走進鼓山新村人民北路以東小區,讓人眼前一亮,原來纏繞著每幢樓大把大把的線圈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每個單元的樓道口都安裝著綜合通信和廣電兩個通信箱,每戶住戶的光纜接入通信箱,然後通過樓道邊豎著的兩根引上管入地。“小區剛完成通信管線入地改造,改造後不但使小區整體環境得到提升,而且讓住戶在通信使用選擇上更加省心、方便。”市城鄉集團信息管網副總經理宣以行說。

縱橫交錯、密密麻麻的空中管線,長期以來是老舊小區一道抹不去的“風景”。居民家中除了電線、電話線,還增添了網線、數字電視線等線路,以至於線越纏越多,就像蜘蛛網、馬蜂窩一樣糾纏在居民樓外牆和小區上空。這些電線不僅凌亂,而且下墜現象十分嚴重,有的在一樓就伸手可及,影響環境又存在安全隱患。

2018年,我市對福樂小區、大橋路123號及周邊區域、老化肥廠宿舍等3個小區進行管線入地試點。結合老小區綜合整治,同步做好通信管道、電力管道的預埋工作,然後由信息管網有限公司按照共享採用二級分光對小區統一設置光交、布放光纜、統一拆線,讓小區內的架空線、牆掛光纜全部入地。在試點的基礎上,從去年開始對老舊小區實施管線入地改造,至今年9月底,城區157個老舊小區的通信管線入地改造工作全部完成。

記者在鼓山新村人民北路以東小區看到,電信、聯通、移動三家運營商整合到一隻綜合通信箱,廣電則單獨一隻通信箱。“這種弱電管線入地模式稱為‘多網合一模式’。”宣以行介紹,多網合一系統包含機房到用戶端之間的地下管道、機房和光分路器、光分纖箱、小區光纜、用戶引入光纜、用戶信息箱、樓道線槽等共享設施。每家通信運營商的管線接入小區集中設置的光交箱,從光交箱到住戶僅需一路共享線纜進行聯通。如果原來使用中國移動的住戶想更換為中國聯通,只需在單元綜合通信箱內進行拔插切換即可,後續無須隨新的需求增加線纜,從硬件佈設層面杜絕今後可能出現的線纜亂拉現象,實現了“一管到底”“一線到戶”。

“這樣的改造也有助於通信運營商為住戶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負責現場施工的聯通公司傅葉挺告訴記者,未改造前存在住戶對通信光纜未使用而佔位置的現象,如今只要住戶有需求,各家運營商可以到小區單元口綜合通信箱內操作,就能立即完成安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