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中醫保健常識

產後中醫保健常識

產後由於產時用力汗出和產創出血,陰血驟虛,衛表不固,抵抗力下降;惡露排出,血室已開,胞脈空虛,此時若護理不當,將息失宜,每易引起疾病。同時產褥期的恢復對產婦未來的身體狀態具有極大影響,因此也需要格外謹慎。

產婦生理特點

(一)陰血驟虛,元氣耗損,百脈空虛。

產婦由於分娩時的產創出血、產時用力、出汗等,導致產婦處於氣血虛弱、百脈空虛的狀態。容易出現虛弱、怕冷、怕風、多汗、微熱等現象。

(二)易發生瘀血阻滯現象。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元氣虧虛,運血無力,氣虛血滯,易出現產後腹痛、惡露不絕等症狀。

(三)泌乳育兒。

(四)子宮縮痛,排出惡露。

二、病理特點

產後病證種種,總以“虛”、“瘀”居多。無論何種病機,其發病因素不外乎:一是產後生理變化;二是素體稟賦不足;三是產後攝生失慎。其中前者是必然因素,若這種異常變化,超過生理常態,則可發生疾病。

三、產後養生須知

(一)寒溫適度,起居有方

根據氣候變化,恰當著衣,以免傷寒或中暑;居室既要避風,又要保證空氣流通;避免汗出當風。睡眠充足,適當運動,避免過分屏氣努責,防止惡露不絕、陰挺下脫(子宮脫垂)等病症的發生。

(二)飲食易清淡,有營養,好消化

產婦的飲食應注意:在保證足夠的水分和均衡的營養的前提下,尊重產婦的飲食嗜好。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以增進食慾;保證食物種類的多樣化,以少食多餐為原則,不宜多食寒涼、生冷或過於辛熱、煎炸、肥膩的食品。

(三)保持心情舒暢,創造安和的育兒環境

(四)產後百日內,不宜交合。

(五)謹慎用藥與進補。

哺乳的產婦用藥或進補要謹慎,以免給嬰兒帶來潛在的風險。

四、產婦日常中醫保健適宜技術和方法

產後經常出現下述症狀:產後乳汁蓄積或缺乳、腹痛、便秘、多汗等。針刺、艾灸、推拿、中藥代茶飲等中醫內治外服方法對產後諸多不適症狀具有簡單易行、副作用小的優勢。

耳穴壓豆、撳針、針刺等依據中醫經絡理論,通過對穴位的刺激,起到調節臟腑功能,促進子宮復舊,調節情志和身體狀態加速產後恢復速度。

中醫推拿亦是通過對組織局部及穴位的刺激,對乳汁不足、乳汁淤積等均具有較好療效,且副作用相對較小。

如果喜歡,歡迎關注、點贊、評論,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