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青春期的兒子的“戰鬥”感受

我家兒子13週歲半,剛初一結束。以前我們的關係一直還算不錯,基本能正常溝通交流,雖然會有意見不和的時候,但生個氣,彼此很快能和好。

今年以來,孩子開始脾氣見長,說話聲音提高八度不說,動不動房門一關,切斷和我們溝通的大門。於是我和孩他爸開始進入和青春期兒子的戰鬥裡,不是我出戰,就是他爸被挑戰,輪流上場,只有結果一樣:全都慘敗。

我是學心理的,早知道這個年紀的孩子易激惹、會退行,但也沒料到會這麼強烈。面對人家孩子青春期的問題,我都清晰有邏輯,可是碰上自己青春期的孩子,自己還是不由自主深陷情緒起伏的深淵。

某天看到看到一篇文章,說青春期的孩子進入了一個“復仇”階段,把之前養育中所有來自父母的傷害,全部加倍奉還。一語驚醒夢中人,兒子有時砸向我們的,絕對就是復仇的炮彈、原子彈,瞬間可以把我們轟炸得灰飛煙滅。溫尼科特說父母要在孩子的攻擊下存活,我深切體會到了什麼是“存活”啊,真的是跟他搞,活著不易啊!

但慢慢也想明白,既然是“報仇”,那首先是我們有仇於他啊,誰叫我們之前做了那麼多讓他可記仇的事呢!家庭的吵鬧爭執、我們忙於工作對他的缺乏陪伴、曾經過分嚴厲的要求、苛責的語言……是我們父母做得不夠好,才讓他積累了這麼多憤怒。

跟誰來仇我們都無所謂,臉子甩回去就行,但對方是兒子就沒轍了,撕得再厲害,還得主動低頭求和。就像《少年派》裡的閆妮,女兒站在樓頂上,她腳一軟,什麼原則都沒有了:你想做直播就做直播,你不想高考就不高考,只要你愛惜生命就行……哪個父母較勁得過青春期的孩子呢!

我某天痛心地對兒子說:老媽活了四十幾年,從來沒有這麼低姿態地看過一個人的臉色。他問是誰,外婆嗎?老爸嗎?最後明白了:是我嗎?然後得意哈哈地笑了。我這暴脾氣,真是被他修理得一愣一愣的。

一次家庭會議之後,我和他爸6月以來調整了心態,決定好好地承受他的炮彈,好好地直面來自他的“報復”,不對抗,不逃避,也不再報復回去,好好地“受著”,並且好好地“存活”,誠如兒子所說:這樣你們的承受力會飛速增長,果然如此,終於能不動聲色、溫柔而淡定地對待他的炮彈了。

兒子期末評上了三好,學習基本不用我們操心,自己憋著勁呢,我們反而時刻讓他放輕鬆,他說初二要再努力一點,暑假要做些有意義的事,要運動、要練字、要靜,要看自己想看的書,一定少玩手機和遊戲……

再次讓我感嘆:孩子的事,父母只要負責情緒的處理、價值觀的引導以及更多鼓勵,其他真的交給他自己去思考就好,你看,當我們不再和他對抗之後,他突然之間就表現出了所有我希望的樣子。

我不知道這種狀態會持續多久,但心裡是歡欣鼓舞和堅定的。我們的親子關係,算是調整回來了,對付青春期,我們也有方法有信心了。

#青春期##少年派# #閆妮# #生活中的心理學# 頭條心理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