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科技共同书写的人类史诗:巴别塔

宗教与科技共同书写的人类史诗:巴别塔

巴别塔(Babel Tower)是圣经旧约中描述的极具象征意义的故事。《圣经·旧约·创世记》第11章记载,当时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计划因此失败,人类自此各散东西。

宗教与科技共同书写的人类史诗:巴别塔

此事件,为世上出现不同语言和种族提供解释。而学习翻译的课程开始多喜欢以巴别塔的故事作为开头,以此引入翻译工作的神圣和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许嘉璐先生曾经提出“语言是文化的基础,民族的象征”,的确如此,各国语言的差异是最显性的存在,使得人类的文化具有多样性的同时,又为全球化的交往造成了不可忽视的障碍。针对这种障碍的突破,人类做了大量的努力,可以归集起来的事例和方法起码包括:

一、强制的语言统一政策。

中国从秦始皇开始的“书同文、车同轨”,以及鲜卑汉化、满清汉语化,到现代中国的推广普通话,皆为此类。后者更是当前国内最大规模的语言统一国策。

二、通过语言教育实现一定的语言相通。

当代各国教育纷纷开始本族语与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多语言教学,属于典型的例子。而在台湾日据时代,日本人强制台湾人学习日语、代替汉语,更是一种通过所谓"教育",实现根子上占领台湾的企图。现在以李登辉、蔡英文等代表的台独人物,无不身具当时日据时代的遗存影响。

三、创造一种全球通用语言。

世界语(Esperanto)是这一努力的典型代表。早在1887年,波兰籍犹太人柴门霍夫博士(Ludwig Lazarus Zamenhof)就创立了这一语言,旨在消除国际交往中的语言障碍,令全世界各个种族肤色的人民都能在同一个人类大家庭里像兄弟姐妹一样和睦共处。195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正式把国际世界语协会列为教科文组织B级咨询关系单位,确定了国际世界语协会在联合国和教科文组织的正式地位。中国在80年代和90年代,在国家电台和电视台中国还长期开设世界语的教学节目。但事实上,世界语在全球化中的影响力非常弱,绝大多数人现在多这种语言毫无认知。

四、通过现代科技跨越人类语言的鸿沟。

近几年,人工智能(AI)技术飞速发展,通过一个小小的机器来实现跨语言的沟通逐步展现在我们面前。谷歌为代表的神经网络机器翻译(NMT)、科大讯飞为代表的语音识别(ASR)和语音合成(TTS)几项技术的融合,让这一科技成果非常方便使用。科大讯飞推出的晓译翻译机和摩比斯耳机,Line推出的Mars AI耳机,都是这一领域的典型应用。

宗教与科技共同书写的人类史诗:巴别塔

科大讯飞的晓译翻译机

宗教与科技共同书写的人类史诗:巴别塔

Line 推出的具备翻译功能耳机

通过政治、教育、和语言改造和创造等实现人类语言的相通乃至统一难度都非常高,而这种利用越来越易用的技术手段实现人类沟通无障碍,其可实现性很可能反而更高。当然现在的技术无论是翻译、还是语音识别、语言理解等都还远未达到完美,还需要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不断努力。我们拭目以待人类重建“通天塔”那一天的到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