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醫從什麼書開始(二)

第五本書是《醫宗金鑑·四診心法要訣》,講的是診斷學。現在總結歸類就是中藥學、三字經、診斷學。

之後開始學方劑。首先是《局方》。《湯頭歌訣》讀完了,讀陳修園的《時方歌括》,這兩本書的方劑歌括我全能背,比如藿香正氣湯:“和解藿香正氣湯,蘇葉白芷共藿香,陳半茯苓大腹草,厚朴桔梗引棗姜。”這是《金鑑》的。“藿香正氣白芷蘇,甘桔陳苓術樸俱,夏曲腹皮加姜棗,感傷嵐障並能驅。”這是《時方歌括》的。這兩本方劑書我都能背。

讀完方劑後開始讀內科學的書。內科第一本書是陳修園的《時方妙用》。“中風……風者,主外來之邪風而言也。中者,如矢石之中於人也。”像這樣的話都要背,這就是接觸內科學。

接觸內科學以後,老師就開始跳躍式地教我了,這是我的第一個老師,胡岱峰老師,他是清朝秀才,古文功底好得不得了,他的古文真是學究式的。他說我能讀書,不能跟大家一起讀,要開小灶,因為我們那時候是一個班。讓我開小灶就是學習《傷寒論》,讀的是《傷寒論新注》。開始是讀原文,老師的標準就是背。

背的同時也講,比如給我講豬膚湯,我問過一個問題,我問老師:豬膚是不是就是豬皮,老師回答說是,我說:“那是不是隨便哪裡的皮都可以?”“哎呀,你怎麼問這樣的問題呢?”老師說:“你怎麼問這樣的話,你問得出奇呀。”他感到奇怪。

又比如“五苓散,白飲和服”,我問“白飲”是什麼,老師說:“白飲就是米湯啊。”就問這些東西,都是當時讀書的靈感,所以永遠都記得。就這樣《傷寒論》我背下來了,背下來後就覺得這書讀得差不多了,這樣的書都能背下來,而且是搞不懂的書。我為什麼現在始終念念不忘我這個老師,就是因為我這個老師引我入正門。如果沒有這樣的老師,我對經典不可能讀得這麼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