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雲茶產業的思危與變局

時間是最好的老師,歷史的經驗和規律值得我們打上記憶的烙印:沒有災難不知道痛,沒有危險不知道急,沒有拐點不知道怎麼走,沒有倒逼不知道重構建。

——題記

一、疫情帶來的影響和變革


一場史無前例的新冠肺炎,成了2020年一開年的中國之殤。

中央政府為顧全大局,果斷採取休克式療法。武漢封城,全國放假。

迅速傳播的疫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但同時也讓經濟進入了速凍模式,大鐘幾乎停擺。大多數的產業和企業就像正在奔跑著的人突然被使勁絆了一跤,危機不期而至。

這次疫情,中國宏觀經濟受損嚴重,“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受到明顯衝擊,短期失業增加,全國物價上漲。最受重創的是電影、餐飲、旅遊、交通等行業,據恆大研究院《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分析與政策建議》披露:2019年春節票房59億元,2020年春節預計票房收入70億元卻幾乎顆粒無收;2019年春節零售和餐飲營收10050億元,2020年春節零售和餐飲基本腰斬只剩5000億元;2019年春節全國旅遊4.15億人次收入5319億元,2020年春節旅遊市場基本被完全凍結收入歸零。也就是說,2020年春節僅這三個行業直接經濟損失就超過1萬億元。

每一次重大危機都可能誘發三種革命:技術變革、工具創新與產業升級。這次疫情,考驗的不僅是個人的免疫力,也是加速淘汰和加速升級的過程。它以摧枯拉朽之勢,讓本該3~5年才能完成的變革,在短時間內就風暴般席捲而來,給產業和企業帶來了以下幾個方面的變革:

1. 技術變革。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5G+區塊鏈將給很多行業帶來顛覆性變革,隨著“雲計算”進入到“霧計算”、“甘露計算”,各種及時性敏捷性的去中心化的分佈式計算方式,將會使整個社會的運營效率大幅度提升。

2. 認知變革。疫情過後,認知將重構商業的底層邏輯。認知升級對整個商業環境的作用不容小視,認知決定了人的行為,會對商業結構重構和再造。疫情使人們重新認知到,免疫力才是一個人最大的競爭力,才是可以摧毀一切商業邏輯的降維打擊能力。

3. 習慣變革。人們的生活習慣、工作習慣、消費習慣將會快速改變。會有更多人放棄線下消費,選擇線上購物,還會催生一大批知識付費達人,直播帶貨網紅,讓原本圖文表達的方式轉變為視頻與直播。

4. 關係變革。未來每個人都是獨立經濟體,通過價值的確認方式,記錄每個人的貢獻度,從而進行價值分配。產業鏈將由原來的“關係鏈”變成“價值鏈”,人與人之間的協調性更強了。

5. 品牌變革。未來的社會格局是按“人群”劃分的,所以“社群”將是未來社會的基本單位,會有越來越多的網紅開創自己的品牌。我們將從過去圍繞品牌轉,轉變為品牌圍繞社群轉,海量的小眾品牌將迅速崛起。

6. 傳播變革。互聯網已經從追求點擊量的“流量思維”升級為追求粘性的“留量思維”,即正在從“公域流量”向“私域留量”升級。傳統營銷方式將迭代升級,直播、視頻、微信、微博等社群傳播方式將越來越火。

這場疫情的確給中國經濟帶來了重創,但它只是一場影響到經濟發展的公共衛生危機,並不是一場真正的經濟危機,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產生動盪性的衝擊,只會帶來局部的催促,甚至產生良性的倒逼。中國經濟本來就處於大調整期,而疫情及其引發的系列變革,將促使經濟調整的步伐加速。

二、疫情帶給雲茶的“危”與“機”

產業可能遇到的危機不外乎三種:經濟週期危機,產業波動危機,突發性危機。這次從武漢爆發並迅速向全國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客觀上算是一次巨大的突發性危機,無論是政府、產業還是企業,甚至許多個體都面臨著危中求機、化危為機的大命題。

生存和偉大,都是艱難的事。疫情爆發後,產業既有的秩序被瓦解,既有的商業模式遭到質疑。有人視危機為滅頂之災,也有人由此看到了巨石崩裂中露出來的那縷光芒。

丘吉爾有一句名言: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的確,這次疫情對產業發展、企業運行、公共治理及社會生活帶來的影響乃至變革值得我們反思。每一次危機,都會催生一批逆生長的行業和企業。危機使得市場格局被重新界定,能利用好這種格局,危機就是新的契機。危機越猛烈,對一個產業所產生的推動力就越大。

2003年的非典,由於人們都不敢出門,劉強東把中關村的實體店鋪搬到了線上。馬雲看到了C端購物的需求,順勢創立了淘寶。

1936年美國經濟大蕭條,因為美國市場停滯,IBM為了讓員工持續有工作,不得不轉戰海外市場,並因此成為一家全球性公司。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讓三星成功獲得重生,並從危機中崛起,一躍成為世界電子品牌。

可見,危機就是危困中的機會,危困越大,機會也就越大。每一次自外部形成的危機,通常都會加劇行業內洗牌的過程。雲茶也不例外,此次疫情對所有茶企都是一次倒逼:對早該倒閉的,逼它倒閉;對早該轉型的,逼它轉型;對新生領地觀望猶豫的,逼它進入。

目前,雲茶麵臨“三危”與“三機”。

“三危”是:

1. 在疫情影響下,產業經濟下行壓力增大,雲茶交易規模受大環境影響,短期將出現回落。規模下行更多地集中在今年一、二季度,如果調控得當,三季度有望逐漸恢復。

2. 局部地區春茶的復工復產受到影響,受客商“進山難”影響,相當部分茶企、茶農訂單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茶葉生產經營主體無疑將普遍遭遇資金週轉困難。

3. 受疫情影響,雲茶線下業務及傳統銷售渠道將出現遲滯狀態,茶葉經銷商的信心將隨之受挫,終端銷售力也會相應減弱,產業資金鍊將出現銷售性萎縮。

“三機”是:

1. 疫情促使行業進入洗牌期。現有的既定格局將被摧毀、顛覆、解構,原有的初始條件、邊界條件、約束條件、優勢條件和劣勢條件均被打亂甚至推倒重來。被疫情洗牌和攪局之後,很多企業會被拉到同一起跑線,以前既有的優勢可能會蕩然無存,以前的劣勢卻有可能轉變為優勢。一批觀念陳舊、市場乏力、不思變革的老牌茶企將就此逐步淡出行業,由一批善於捕捉機會、大膽引領產品線和渠道創新的新銳茶企取而代之。

2. 雲茶營銷模式轉型與創新時機到來。要培育一個新市場,興盛一種業態,特別是誘導強化消費者養成一種消費習慣,是一件成本巨大且需要漫長時間才能實現的事。然而,危機卻替我們在幾乎沒有任何投入的情形下迅速培育了市場,轉變升級了消費者的習慣。新營銷渠道和新生代消費群體已露頭角,比如直播電商的互動式、場景化營銷模式已受到越來越多九零後、零零後的青睞與喜愛,2019年淘寶直播電商銷售額達4400億元就是最好例證。可是,新渠道內的新群體,從價值理念、審美情趣、消費習慣、價格定位都跟傳統渠道的群體不一樣了,這就會倒逼茶企進行渠道重構和產品創新。

雲茶新零售時代也將就此開啟,人貨場將被重新認知:人——私域、社群;貨——從人找貨到貨找人的轉變;場——線上、線下融合。

3. 雲茶大健康迎來高光時刻。疫情之後,人們的健康意識和保健意識將空前增強,營養健康食品的消費將迎來一次歷史高峰。在大健康產業當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是營養健康食品,普洱茶通過發酵產生一些未發酵之前沒有的營養成分,這些豐富的微生物、代謝物對人類健康非常有益。可見,普洱茶作為大健康產業中一個標誌性的營養健康食品,尤其是深加工的生物科技產品,將迎來它的藍海時代。

穿越危機設下的死亡之谷,是雲茶發展必須經歷的最大磨難。這次疫情對於產業和眾多茶企都是一次嚴厲的大考,扛不過去就是危,扛過去了就是機。正如挪威著名戲劇家易卜生所說:真正的強者,善於從順境中找到陰影,從逆境中找到光亮,時時校準自己前進的目標。

三、疫情倒逼產業加速重構

歷史上每一次偉大的轉型,無不是危機倒逼的結果,危機是化了妝的轉型大師,倒逼變革、倒逼升級、倒逼創新、倒逼重構。

重構是為適應技術進步與社會文化發展,而打破舊有的狀態,從定位、價值、結構、模式、供應鏈等要素進行全面徹底改造與進化的革命。

從經濟學角度考量,變革與重構永遠是社會進步的核心動力。

這次疫情,將從以下四個層面加速雲茶的重構:

1. 疫情加劇雲茶供給側改革

中國正處於經濟增速換擋、結構調整陣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三期疊加”的特殊時期,以產能過剩為表現的結構性調整陣痛尤其明顯。供給側改革,就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調整,在增加投資過程中優化投資結構、產業結構、區域結構、要素投入結構、經濟增長動力結構和收入分配結構。

關於供給側改革,我們不妨用一個公式來描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內在含義是: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以使供給體系更好地適應需求結構變化。

通過調研發現,2014~2018年普洱茶累計產量65萬噸,累計銷量33萬噸,普洱茶累計庫存量約131萬噸。從經濟學層面看,這屬於典型的供需倒掛,產能過剩,高壓庫存。針對目前雲茶缺市場、缺品牌、缺資本的現實困局,可以借鑑國家治理宏觀經濟的方針對雲茶產業進行供給側改革,實行“三去一降一補一創”策略,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泡沫,降成本,補短板,創品牌。(詳細內容可見我的另一篇文章《雲茶產業亟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 疫情倒逼雲茶產業重構

產業重構是產業內各業務單元進行調整和跨產業融合,形成可能性的橫向縱向擴張。其核心驅動力是科技變革、消費升級和宏觀環境。

疫情過後,雲茶產業將面臨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資本鏈的變革、創新、重組與再造。跟隨變革和創新,將出現八大重構機會:

(1)變革基礎製造格局

疫情之後,應借勢掀開雲茶基礎製造大變局,打造雲茶富士康,基礎製造商引領行業分工大協作,向更上游整合眾多初制所與茶農合作社,讓其做原料配套供應,向下遊發展服務品牌製造商。

(2)打造小產區公用品牌

山頭茶小散亂,需要統一規劃與指導,在龍頭企業帶動下,茶企、茶商與茶農攜手共進,建立誠信聯盟、行業公會、公用品牌來規範與統一打造。小產區公用品牌深入整合茶山,可帶來巨大的社會價值與財富效益。

(3)構建產業互聯網平臺

憑藉普洱茶原產地優勢,依託倉儲高地、後現代生活方式策源地、雲茶產業互聯網總部三大基礎建設工程,高效拉動產業的上下游,形成強有力的雲茶產業互聯網時代超級引擎。

(4)開啟智慧茶倉時代

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指出“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藉助這次疫情之後國家大力投資“新基建”的東風,在政府統一規劃下,鼓勵資本參與,由企業主導打造基於智慧雲倉儲的雲茶倉,誕生雲茶產業公用基礎事業發展商,真正形成“大基建+大配套+大開放”的產業格局。

(5)佈局雲茶交易所

近千億規模的雲茶,需要像咖啡一樣的國際大宗交易市場。作為普洱茶原產地,應該把國際交易中心和價格指數中心牢牢鎖定在雲南。建立雲茶大宗交易市場的條件已日漸成熟,但仍需完成產品工業化、標準化、可追溯、可估值的大宗商品交易化進程,並結合區塊鏈、雲計算、工業4.0和物聯網技術應用同步推進。

(6)雲茶莊園化模式

雲茶莊園作為雲茶產業的價值高地,宜走精品路線,可參考歐洲葡萄酒莊園發展路徑和浙江民宿客棧經營模式,打造精品茶莊園,建半山酒店,開展茶山旅遊、茶莊體驗、文旅融合。

(7)建設雲茶特色小鎮

如果說茶園+生產倉儲基地是小盤,那麼文旅化的茶莊園就是大盤,而云茶特色小鎮則是超級大盤,極有可能開啟雲茶投資的新型城鎮化+文旅大融合時代。

(8)投資型資本進入破局

產業的內生資本很難打破雲茶的結構性鎖定困局,這就給外部資本提供了破局的巨大機會。外部資本可依憑全新的投資模式,為疫情後陷入資金困境的茶企、茶商、茶農賦能,從而開創雲茶新資本時代。

賦能方式:短長結合的投資策略,短期賺錢模式+中長期產業佈局。

賦能對象:針對傳統中小微茶企、茶商、茶農,依託雲茶產業基金對其進行生產標準化和經營規範化改造,提升其生產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進而推動其由小微型茶企向中小型茶企升級;針對中型茶企,通過對其頂層設計、發展戰略、品牌營銷、營銷渠道和管理體系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改造和升級,推動其品牌升級和規模升級,進而推動其由中小型企業向大中型企業升級;針對大中型茶企,通過資本投入並對其進行戰略優化、品牌升級、股權改造和上市輔導,推動其在3~5年內成功IPO(港、澳板上市)。

德魯克說過,動盪時代最大的危險不是動盪本身,而是仍然用過去的邏輯做事。雲茶的產業重構,將推動新一輪產產融合、產網融合、產投融合、產融融合的新型格局逐步形成。

3. 疫情催生產業超級平臺

這次疫情,無疑打破了各行業既有的商業格局和秩序。雲茶也不例外,傳統的銷售渠道正瀕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產業互聯網的風暴已迎面襲來,產業平臺化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長期以來,文化普洱、金融普洱現象一直在高端小眾市場裡打轉,而弱化了普洱茶最根本的大眾消費屬性,所以很難向大眾市場溢出。只有開啟雲茶2.0時代,破除因消費、文化、金融屬性倒置而形成的結構性鎖定困局,補上雲茶缺乏大眾市場的最大短板。

雲茶產業的終極市場模式,歸根結底還是渠道模式。不管是傳統還是創新,最終都要通過渠道這道窄門,才能被接引到消費者的市場。

未來,只要雲茶的大眾市場能被高度集中,就必然催生為產業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全鏈多維超級平臺。從頂層設計、商業邏輯、交易模塊到解決方案,從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到物聯網,從數字茶園、智能茶廠、智慧茶倉到供應鏈,從實用標準、溯源防偽、檢測評估到金融服務等各個層面進行系統性的植入開發,成為眾商雲集和海量消費者湧入的寡頭壟斷平臺。

4. 疫情推動雲茶數字化轉型

在下一個十年開啟之際,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正在產業端發生著劇烈的“化學反應”,“雲+AI+5G”如同催化劑和加速器,推動著人類社會生活新一輪的變革。國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師張新紅博士認為,數字經濟將重新定義一切。

這次疫情,本質上加速了數字經濟的進程,產業數字化升級與智能化轉型已成為企業的戰略制高點。“雲+AI+5G”的深度融合將催生新的產業生態和商業邏輯。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在充分享受了消費智能紅利之後,隨即緊鑼密鼓地轉向了產業智能,紛紛角逐產業互聯網。以格力、富士康、三一重工為代表的製造龍頭,統統開始佈局智能製造。以華為、中興為代表的ICT公司,直接進入到工業智能化的應用領域,華為還率先進入了5G領域。

這次疫情之後,數字經濟一定會出現一個快速的發展期,數字經濟將驅動雲茶新商業格局的形成。大數據分析、區塊鏈技術、AI智能化、物聯網系統,將連接起雲茶生態系統中交互的人、機構和資源,形成雲茶數字經濟共生體。在“鏈式裂變”的助推下,形成產業洞察力、產業影響力、產業協同力、產業賦能力。

產業化的變革,本質上是產品和技術迭代的必然結果;產業化的升級,不能依賴草根群體和小販精神。雲茶的復興和進步,表面上是產業的升級與變革,實則是所有從業者都需要共同完成的一次時代救贖。

“凡殺不死我的,都將使我更加強大”,尼采的這句話用於正面臨經濟下行、行業週期與疫情衝擊三重考驗的雲茶產業,我認為很合適。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當春天到來的時候,雲茶應舉全產業之力積蓄足夠的生命力,去衝擊飽含挑戰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