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与国民性

鼻子,是人体五官之一,在面部中间、口眼之间,高耸着,有些傲然,有些落寞。

平常看来,它似乎不及两端之嘴眼重要,众多文人的生花妙笔下,溢美的往往是那两者,对鼻子用笔很吝啬。“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写尽美人仪态之千古名句,独独漏了鼻子,可见鼻子之地位了。

其实,鼻子是最个性化的,它占据着面部的中央位置,只因它的联系,零散的五官才整合为一个匀称、完美的整体。眼美其美吧,嘴美其美吧,要是没了鼻子,空出一片撒哈拉来,总是大煞风景的。眼的美在其宛转流动,嘴的美在其巧舌如簧、甜言蜜语,难免含些狡诈。而鼻子是沉默的,真实地反映着人自身。

鼻子与国民性

鼻子主要的生理功能,是通气。自然还有嗅觉,要不然,花朵和姑娘的魅力会减少一半。它像是人体的烟囱,高高耸立。而生活中确实可见鼻子如烟囱般,呼嘟嘟冒出烟来。现在家家使用煤气,烟囱消失不见,可鼻子不能不要。

一间屋子,烟囱越高,通气就越好,火焰就旺,屋子就清清爽爽。烟囱低了、堵了,就难免乌烟瘴气。

中医脏腑理论说:“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开窍于鼻”,肺与心相关联。肺主气,心主神,呼吸畅通,神满气足。鼻子呢?确确乎与神、气大有关系,鼻梁隆正挺直,人就显得精神,鼻梁瘪塌塌,人也会底气不足。要是感冒鼻塞,说话嗯嗯哼哼,更会显得蔫不拉叽,精神不振。

鼻子与国民性

国人乍见之下,往往会惊讶于西洋人的鼻子,挺挺拔拔,一座喜马拉雅。

中国文化重伦理,讲名份,轻个人,行中庸,谦恭退让,囿于浅薄的乐观主义,少有顽强的抗争性。西方文化则重个人,讲实效,张主体,行自强,冒险进取,富有悲剧精神。我疑问,这种文化特质的差异,与鼻子是否有某种内在联系?是文化滋养了鼻子、或是鼻子哼出了文化?

俗语有“碰鼻子”之说,碰壁多了,鼻子会塌下去。在我们的社会里,对孩子的成长,总是关怀过多,种种教导,处处指正,这个 “不许”,那个“不准”,这边“肃静”,那厢“回避”,成长的经历,就是碰鼻子的记录,渐渐地由天真活泼而呈驯良样,畏畏缩缩,鞠躬如也。

而西方人对孩子则多是放养,没有种种禁忌,如一头猪,我们围在猪栏里喂养,膘肥懒散,吃饱了就满足地哼哼,而他们却放入旷野,任饥任饱,渐渐地长出两个獠牙来,犷野不驯。

在大街上观察国人的面相,多是嘴角沓拉,神情呆板、松弛,或是一副愁眉苦脸样,都显一副不自信、没神气。而老外的脸,则多是开朗、紧张,富有表情。

鼻子与国民性

也许,在我们的祖先,鼻子也曾高高的吧。子曰诗云里无此记载,我无从考证。只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与文化的相互适应里,才渐渐低下去。因为我们确曾有过神气洋溢的历史!

如果没有基因突变或新文化基质的加入,一味地走着老路,仍是谦恭温良,否弃主体人格、悲剧精神,我们的鼻子还将低下去,直到某一天,在面部这片黄土地上,空出广袤的撒哈拉大沙漠,那是何等风景?

有人要问:怕什么?现在有隆鼻术!哪怕真在面部空出一片撒哈拉来,也可以填充些硅胶,注射些玻尿酸,或者挖一截自己的肋骨,隆出自己想要的形状。何止是鼻子,整形易容,换肾改性,只要想得到,不怕做不到。

可是怎么整改,也只是物的形,改不掉仆的魂。整得出华丽的表象,改不去精神的内核。

鼻子与国民性

——自然,以上仅仅是我的奇思异想,作不得真,鼻子的高低取决于种族遗传,与文化并无关联。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留下灿烂文化,有其精华,也有糟粕,我们需要有强大的胃将其消化吸收。自信而不迷信,独立而不独尊,坚守而不保守,让现代意识与古典魅力完美相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