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家,你女兒太大手大腳,該管管”,親家的回答,讓婆婆啞了口

本文由【深情解讀】原創出品,抄襲必究!

“親家,你女兒太大手大腳,該管管”,親家的回答,讓婆婆啞了口

01.

自己生的女兒,再怎麼不好都覺得好,別人生的女兒,再怎麼好都會覺得不好,有些婆婆似乎永遠都是雙標。

曾經聽過一個笑話,有個婆婆說:“我媳婦實在太懶了,什麼都不做,飯不燒,碗不洗,家務不幹,也就我兒子才看得上。”

別人又問這個婆婆,那你的女兒呢?

婆婆非常自豪地說:“我女兒好福氣,嫁得不錯,什麼都不用幹,吃飯要人請,不想出來吃,她老公還會送到房裡給她吃,婆婆也沒脾氣。”

不是自己親生的就是不一樣,相同的場景,同樣是當兒媳,別人的女兒在婆婆的眼裡就是懶就是差,自己的女兒去到別人家當兒媳,什麼都不用幹就不是懶,就是好福氣,要是婆家有意見就是欺人太甚。

婆媳矛盾,源於婆婆對待兒媳太苛刻,處處看不順眼,卻不懂得換位思考。

梁婆婆就是這樣的人,自從她的兒媳嫁進來後,就沒有好好的相處,不停給兒媳立規矩,告訴她這樣不能幹那樣不能幹,這個可以做那個不能做。

梁婆婆有個口頭禪:“我是將你當女兒才這樣教你,這都是為了你好。”

梁婆婆的媳婦張芬每次聽到這句話,頭皮就發麻,如果這就是為了我好,我寧願不要。

張芬也很無奈,若不是經濟不允許,真不想結婚後跟婆婆一起住,處處受她的約束。

“親家,你女兒太大手大腳,該管管”,親家的回答,讓婆婆啞了口

02.

婆婆管得寬,管到什麼程度呢?早上不能睡到超過七點起床,早上只能喝粥,說對胃好,夏天不可以用洗衣機洗衣服,浪費水電,只能冬天才能用,喝水只能喝熱水,不能喝涼水,空調不能調太低的溫度……

張芬覺得,實在太壓抑了,自己是成年人,不是小孩子,二三十年裡,早已形成了習慣,明白怎麼生活,也知道怎麼做才能讓自己舒服。

兩代人一起生活,三觀不同,習慣不同,就算脾氣再好的人,恐怕也會有爆發的時候。

張芬實在憋屈,回家裡住了幾天,跟媽媽傾訴了一番。媽媽說:“你看開些,老人家就是這樣,這看不慣那看不慣,缺乏換位思考,總覺得自己的標準才是對的。你忍耐一點,努力賺錢出去買房獨立居住吧。”

聽了媽媽的勸,張芬才心情好了一些,姑且不跟婆婆計較,她要管就管了,我只當左耳進右耳出,自己安慰自己。

婆媳之間的關係很微妙,你不知道一個人的心理有多複雜,你越不跟她計較,對方就越以為你是脾氣好,不生氣,任由她欺壓。

人都有喜歡捏軟柿子的脾氣,婆婆也會有壓力,也會有生活不順心的時候,她也需要發洩。

這時候,那個脾氣最好,最不懂得反駁的人就成了她的“軟柿子”,將你當成發洩的對象。

“親家,你女兒太大手大腳,該管管”,親家的回答,讓婆婆啞了口

03.

梁婆婆就是這樣的人,她從小節約慣了,捨不得吃捨不得穿,兒子的收入也不是很高,對待消費就更加看不開。

張芬工作有些忙,購物只能靠網購,用個手機直接下單,就等著收快遞,方便又節約時間。

買的東西都是生活需要的衣服鞋襪護膚品,生活用品,以及一些自我提升的書籍。梁婆婆隔三差五就收快遞,都收煩了。每次張芬回來,梁婆婆總免不了過問一遍:這是什麼,多少錢。

張芬本來沒什麼城府,就照實說了是什麼東西多少錢。有一次買的一套護膚品三四百塊,能用好長一段時間。

梁婆婆一聽價格,就說:“這麼貴,你也捨得買,上次才買了,現在又買,不就是一張臉嗎,哪用得了這麼多東西。我們年輕的時候,別說塗護膚品,就是香皂都沒有,你們這個年代的人幸福了,但是話又說回來,錢也不是這樣亂花的,還得省點花,我兒子工資不高,你別太大手大腳了。”

張芬本來收到快遞,心裡正喜滋滋的,想好好試用一下效果如何,畢竟自己是做人事行政工作的,整天面對老闆和員工,可不能素面朝天,還是得注重形象。

被婆婆教訓了一頓,心裡很不快活,就跟婆婆說:“媽,這是我自己賺的錢買的,沒花你兒子的錢。”

“親家,你女兒太大手大腳,該管管”,親家的回答,讓婆婆啞了口

04.

梁婆婆一聽兒媳這話,就更不樂意了,道:“你既然嫁給了我兒子,什麼你的錢我的錢,你的錢就是我兒子的錢。”

張芬翻了一下白眼,不想再跟婆婆理論下去,這樣下去,只會吵架。

婆婆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站在自己兒子的角度,從未考慮過兒媳,好像嫁給了她兒子,就得全身心付出,不能保留自我了。

張芬依然過著自己的日子,該買的還買,該花的還得花,不然,掙了錢委屈了自己,又有什麼意思。

梁婆婆見自己的“教育”不起作用,對兒媳一點約束力都沒有,於是就拿起電話投訴到張芬的媽媽那兒去。

“親家,你女兒太大手大腳,該管管,我可是將她當成女兒一樣教育的,可你女兒根本不受教,太任性了。”

張媽媽早就知道梁婆婆的德性,管得寬,眼裡只有自己的兒子,甚至還私下挑唆兒子,讓兒媳的工資上交給他保管,或者給婆婆保管。

這不是笑話嗎?我女兒要是真的工資交給婆家管,那成了什麼了?奴才還是保姆還是丫鬟,還有自由可言嗎?

張媽媽忍了梁婆婆很久了,本來女兒時常回來傾訴,自己不好出面,畢竟那是女兒的婚姻,當媽的不好插手,現在親家反而惡人先告狀,於是就回懟她:

親家母,我女兒不懂事,有勞你管教了。但我女兒是年輕人,不是我們那一代的人,自己掙錢養活自己,沒伸手向你兒子要一分錢,這已經很對得起你家了,你還不知足,還慫恿你兒子讓我女兒上交工資,你這就太過分了。”

梁婆婆不認賬,說自己沒說過這事。


“親家,你女兒太大手大腳,該管管”,親家的回答,讓婆婆啞了口

05.

張媽媽拿出了證據,指出親傢什麼時候對兒子說了,又是怎麼說的,以為兒媳不知道,可恰好就被張芬聽見了。

梁婆婆才知自己無理,被親家母懟了一頓,不好意思再說下去,只好胡亂說了幾句掛掉電話。

從此以後,梁婆婆不敢再對兒媳購物的事情說三道四,更不敢在背後挑撥兒子媳婦的關係。

女兒在婆家受了欺負,孃家人一定不要沉默不語,更不要胳膊肘往外拐,幫婆家人不幫自己的女兒。

你以為這樣做就很大氣,實則助長了婆家的囂張氣焰。女兒嫁到別人家,對於婆家來說,就是外人,想要融入新的環境很難很難。在她孤立無援的時候,孃家就是她最大的幫手和底氣。如果孃家幫著女兒,婆婆就不敢肆意欺壓兒媳。

婚姻到底還是兩家人的事,女兒受了欺負時,孃家別袖手旁觀,該出手時就出手,不然,婆婆還以為兒媳在孃家不受重視,想欺負就欺負,想罵就罵。

-end-

作者:新面紗,【深情解讀】欄目作者,專注於探討婚姻、兩性話題,左手帶娃,右手寫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